中小创延续高增长但进一步分化,科创板Q3业绩增速再创新高
2020年Q3中小创业绩延续二季度快速增长表现,中小板2020Q3实现归母净利润1124.92亿元,同比增长33.5%,创近三年新高;而创业板则在2020Q3实现归母净利润512.86亿元,同比增长36.3%,增速较Q2小幅回落。分市值规模来看,中小创板块在疫情后的业绩反弹力度进一步分化,大市值公司盈利表现进一步改善,中小市值公司盈利进一步恶化。其中300-500亿元、500亿元以上市值规模的公司分别有43.08%、53.52%在Q3的业绩增速超过50%,较Q2占比各增加5.15、0.52个pct。而300亿以下市值公司相应的占比较Q2则是明显下滑。不同于中小创,科创板在疫情下依旧实现了逆市增长,并在疫情之后开始加速,2020Q3合计归母净利润为73.93亿元,同比增长91.07%,在继2020Q1的38.13%和2020Q2的50.89%后增速再创新高。
创业板结构化差异显著,中小板亏损向头部集中,科创板整体盈利质地较好
创业板在延续强势表现的同时,业绩增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化差异。三季度增速达到100%以上的公司有201家(占比23.3%),而增速为-100%以下的公司也有97家(占比11.2%)。中小板方面,2020Q3亏损TOP10公司合计实现亏损45.27亿元,占中小板亏损总额比例为44.40%,较2020Q1、Q2的27.40%、42.87%进一步提升,中小板亏损呈现向头部集中趋势。科创板方面,Q3盈利公司数量占比达86.62%,盈利TOP10公司合计盈利占科创板盈利总额的47.98%,头部效应显现。此外,科创板公司整体盈利质地较好,2020Q3亏损公司中65%的公司亏损幅度在1亿以内,也仅有11家公司2020Q3的业绩同比增速为-100%以下。
行业盈利改善节奏分化,建材、汽车、化工等顺周期行业延续快速修复
随着国内疫情步入尾声,疫情中增速较高的农林牧渔、银行等行业在疫情趋缓后增速放缓,Q2、Q3增速较Q1仍明显降低。而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建材、汽车、化工等顺周期行业则在三季度继续延续快速修复趋势,如汽车在2020Q1-Q3单季度增速分别为-61.81%、38.84%、35.72%,建材在2020Q1-Q3单季度增速分别为-48.00%、10.02%、11.74%。
中小创定增融资打通,并购热度有所回落
再融资新政落地后上市公司融资需求集中爆发。截至10月31日,新政后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新发预案分别达到201例(+327.66%)和274例(+552.38%),分别涉及融资规模2234.51亿元(+256.05%)和3308.24亿元(+1580.42%)。而中小板、创业板定增实施规模分别达到1599.72、566.25亿元,均已超过2019年全年。中小创定增融资渠道打通后,为中小创内生增长带来新动能。并购重组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中小创并购重组热度有所回落。中小板、创业板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0家(-23.08%)和12家(-57.14%),涉及金额837.37亿元(-27.60%)、153.43亿元(-61.72%),外延公司业绩贡献也有所下滑。
风险提示: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散,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变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