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步步指南
步步指南,解锁城市吃喝玩乐新姿势。探寻地道美食,体验特色住宿,享受极致玩乐。折腾出鲜活体验,成为城市旅行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裸辞1天 vs 裸辞10天 vs 裸辞30天 ·  17 小时前  
济南时报  ·  山东第一个,济南造!人形机器人又“进化”了 ·  20 小时前  
济南时报  ·  山东第一个,济南造!人形机器人又“进化”了 ·  20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当初和你结婚,对你的定位是P7 ·  昨天  
郭霖  ·  你所不知道的Android ... ·  4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年入百万的华为夫妇也互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步步指南

《燃情主厨》不进厨房就永远不懂

步步指南  · 公众号  ·  · 2018-03-26 22:36

正文

“ 👆有理有料的旅行生活消费指南👆”

步步指南

REVIEW | movies

" 有奇才者必有奇形 ,是我看完 「Burnt」之后最大的感受"


Burnt是烧焦的意思,这个词用在厨房中确实带有很强的烟火气,所以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叫《燃情主厨》或《天菜大厨》。

我几次发现自己喜欢的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低的不忍直视,被随意解读了不少。

《燃情主厨》也是其中之一,但我也理解。因为不懂食物不会做菜的人,或对美食并无太大追求的人,是不会理解本片所深藏的内容的。



主角 Adam 刚出场竟是从监狱释放出来,足足撬了一百万个牡蛎之后,仿佛重获新生。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落魄的昔日大厨已经退出舞台时,大厨却魔性回归,锐气不减当年,而且豪气冲向米其林三星。

所以,这个电影一方面谈吃,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一个瘾君子洗心革面并努力重获荣誉的自我成长之路。

对于这样的奇才,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性情让人消受不起,才华又让人心服口服。

是的,他脾气臭人品渣,但他长得帅会做菜。

生活中的矛盾也不就如此?又爱又恨。或许天生奇葩,又或许是先有了无可争霸的才华撑腰,之后才能挥洒不羁的真性情。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常常觉得这种人的内心必定“抖S”,惹得众小厮花式被虐。

然不管主厨怎么发火,其他人也只有 “Yes chef,Oui chef” 的份儿。



有时矛盾恰恰是魅力的所在,我们不是喜欢反差萌么?但这其实并不完全是剧情做作,从厨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物还原还是挺真实的。

个人总是觉得, 这世上有三种岗位之人大概是天生乖戾,脾气火爆:出租车司机、高中班主任,还有就是厨子 。几乎每一个米其林大厨都是人前身怀绝技,人后性情古怪,或是吹毛求疵,或是暴跳如雷,举手投足之间满是不可一世的傲娇,动辄锅碗瓢盆摔得叮咣响。

最典型的就是 人尽皆知的 戈登. 拉姆齐,一方面他厨艺精湛碾压众人,是世界“顶级厨神”;一方面却也因其粗鲁与严格并存的完美主义情节而令人闻风丧胆,被誉为“地狱厨师”

Adam 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戈登.拉姆齐,片中的他也是在厨艺上天赋异禀,无人能敌;在为人处世上却令人咋舌吃惊,唏嘘不已。你可以心里咒骂这个主厨二百五夯货,但事后你还是会佩服他。

每一个优秀的厨师必定是完美主义者。

这意味着手中每一道出品必须是完美的色泽,完美的调味,完美的摆盘,完美的温度,完美到从每一个感官去体会都不留瑕疵。做到如此程度的人就被称为大师,不疯魔不成活,旁观者会觉得太不近人情,但后厨本就是一个残酷的地方。

如果打8分是米其林一星,9分二星,9.9分三星?实际上,任何一个环节只要不够9.9分就是垃圾,这才是三星。

用来做 Pommes Anna(法式黄油土豆片)的每一片土豆都得2毫米厚。

“你测量了你的土豆片么?”

你是如何把一片新鲜的比目鱼变成一块死气沉沉的鱼干的?

“向比目鱼道歉,因为它白死了。”

完美面前食物至上,菜做砸了人长得再美也没卵用。这种“认菜不认人”的执拗劲儿非常打脸,主厨发起火来,那沉重感说是地狱厨房一点不为过。




而对于视菜如命的chef 来说,“不错” 可能是最具侮辱性的评论。对龙蒿叶慕斯的品尝是个小插曲,却足以看出一根筋的完美主义,你可以说龙蒿叶多了少了,但 good,没啥意义。

故事中还有一处令人深思的情节,Adam 在与助手研究配方时说: 想做让人忧愁的食物。

我听过太多的人说做饭使我快乐,要做让人开怀大笑的食物等等。为什么一个米其林主厨要做让人忧伤的食物?看完这个主厨的蜕变大概就会明白了。




关于美食的电影,这里不得不提神秘的 Michelin Men “米其林探员”。而关于米其林,片中有一段教科书式的讲解,Maitre D'对前厅的开小会上可以句句划重点:

米其林会派他们的调查员去饭点吃饭并评分,

分为一二三星,或者没有星,

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他们来,吃东西,然后走,

但是他们有习惯,

他们也必须遵守程序,

以给所有饭店相同的机会。

这个 Michelin Men 有可能有时是女人,

他们一般在 7:30之前订桌,

其中有一人会先到,然后在吧台喝酒,

他的搭档半小时后到,

一个人点 Tasting Menu(试味套餐)

一个人点 A la carte(菜品单点)

一直如此,

他们会要半瓶酒,要 tap water,

他们穿商业正装,很有礼貌。

但要注意,

他们可能在地上放餐叉,

放在桌子下,看你是否注意到,

他们不会扔下去,

因为那样会发出声音,很容易被发现。

如果他们找到哪怕一点岔子,就完了。



好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是唯一衡量标准 。而对于出品完美的追是这么体现的:“擦掉指纹,端平了,要和我给你的时候一模一样。”

全剧在一顿 Family meal 中结束了,简单之下却有它的深意。厨师们的饭往往是由其中一员在饭点忙碌之后做几盘大分量的食物一起享用,就像家庭聚餐一般,所以厨师称那叫 Family meal,这样的镜头一共有两次。

第一次,Adam 是一人在一旁没有加入,那时的他依旧人际关系处理糟糕,他的问题一直都是无法直面人生或直面缺陷,他试图走出过去但往往遍体鳞伤。

不过他终究明白有些事情靠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所以第二次,也就是结局的他除了获得米其林的成功,更显著的变化是他自然的融入了厨师们的 Family meal。

应该说电影结束之时也预示了 Adam 的蜕变成功,经历了痛苦、艰难、背叛等一切磨难后,成功直面自我,或许比他取得米其林的荣耀意义更大。

或许现在也可以试着来理解一下 Adam 的想法,想做令人忧愁的食物。

他曾一次说过“烹饪是他的全部自我诠释”,那么他对人对物的表达只能通过食物来传递。相比喜悦,忧愁来得更深刻,或许更不易被遗忘。 经不起第二次失败的他必须让人记住自己,赢得尊重




以上都是欣赏男主的颜值(其实整体卡司的面貌也是一流水平!)以下简要剖解电影本身。

从表面看,这部电影展示了三大块:

1. 最真实的厨房,专业而忙乱。


2. 最极致的美食呈现,要求严苛近乎变态。

除了菜品完成后的呈现很养眼,厨房里对于原始食材的处理也是专业的漂亮。


3. 最精致的西餐服务,米其林星标既是荣誉,又何尝不是每个餐饮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