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雨流芳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关注“法雨流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雨流芳

释迦牟尼佛如何劝父亲念佛?

法雨流芳  · 公众号  ·  · 2021-01-11 03:15

正文


主讲|净宗法师





若依《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


十二部经就是大乘十二部,一切大乘经典有十二个类别,称为“十二部经”。


“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以法施利益众生。


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


这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我们能得到吗?难!


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第一是法施利益,就是通过修学大乘经典开悟、得无生法忍,早得无上菩提。


第二是佛身相好,“大乘经典我也开悟不来,我看到佛身相好就会喜欢爱乐,反复思维,反复观想”。不论是过去、现在,有佛在世还是佛灭度了,用一尊雕像也可以,这样来观;或者是眼前看像,或者是心中思维、观想,效果一样。


三者,劝父王令行念佛三昧。


说了三种利益,第一种就是法施利益,说十二部经典;第二是观佛利益,观佛相好; 第三是念佛利益


劝父王 ”,就是释迦牟尼佛劝他的父亲,他父亲是国王,“法施利益很难得到,您老人家就算了,观佛,您也不是那个根机;您就行念佛三昧吧”。


要知道, 这可是释迦牟尼佛劝父亲啊 ,他也把我们看得跟他父亲一样,劝我们行念佛三昧,那我们还能吃亏了吗?他有好处肯定给他父亲啊。


所以,大家要有珍重想,能得大利益啊。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看来他父王也有点不甘心,凡夫的心态都一样。


父王就问:“你干吗教我念佛三昧?人家修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什么不让我修呢?”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那个难,您还没有得证圣果, 凡夫做不来 ,难的我就不给您了;把这个好的、容易的,易行道,推荐给您,您就修这个,绝对得大利益”,父王就高兴了。


“诸佛果德”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以法身理体的形式表现,就是“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这是佛自证的境界,甚深无量,非众生心思言语所能及,我们当然没法契入。


二是以事相的形式表现,比如诸佛的相好,尤其这句名号,也是佛地果德。


圣道门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直接契入佛所证悟的“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这很难。但是, 称念佛地果德所显现的这句名号 ,我们都可以做到,这就很容易。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父王白佛”,父王又进一步提问。


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既然让我行念佛三昧,那我就念佛吧!但是念佛的功德、效果、功力、功能如何呢?”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


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


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


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稀有心。


“佛告父王”,佛打了个比喻,告诉父王不要不甘心,念佛非常殊胜。


如伊兰林 ”,伊兰是一种臭树。比如香椿树很香,臭椿树很臭。有的树味道很熏人,使人恶心,伊兰就是最有名的臭树。


“方四十由旬”,长宽都是四十由旬,四十由旬是一千六百里,这片树林很大。


有一科牛头栴檀 ”,在这片方圆一千六百里的伊兰林里,有一小棵牛头栴檀。栴檀树是香的,可以做栴檀香,牛头栴檀是栴檀里的极品。


“虽有根芽,犹未出土”,虽然有根有芽,但是埋在土里,还没长出来。


“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伊兰树的花,或是吃了它的果子,就会发狂而死。这真是臭到极点了!


“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后来这棵牛头栴檀慢慢长出来了。“才欲成树”,还没有长成大树,只是一棵小树苗。


“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这棵牛头栴檀的香味,就能把这片方圆一千六百里的伊兰林的臭味全部压住。


“普皆香美”,风一吹,很香。只是一棵小树苗,还没长成大树, 就把整片伊兰林的臭味全部盖住了


“众生见者,皆生稀有心”,见到的人没有不生稀有心的,“哎呀,这么好!”


这是一个比喻。


大家要做“伊兰林”,还是做“牛头栴檀”呢?想做“牛头栴檀”有办法。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念佛之心亦复如是 ”,念佛之心就像那棵牛头栴檀。栴檀是香的, 我们念佛就有功德香 ,德香熏心。


“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这是一个比喻。只要系念不止,就定生佛前。“系念不止”,就像牛头栴檀树芽,天天长,“才欲成树”就把伊兰林的臭味改了。


所以,我们只要念佛,系念不断,根芽不断生长,“定生佛前”,一定能往生。一旦往生,我们旷劫以来造的恶业,可不仅仅是一千六百里的伊兰林,比那还要大;但是都改了,成为大慈悲。大慈悲就是“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稀有心”。



引证《观佛三昧经》的内容就到这里,下面是道绰大师的解释。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


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


“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所言“ 伊兰林 ”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 栴檀 ”者,喻众生念佛之心。“ 才欲成树 ”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伊兰林”是比喻众生身内的三毒三障和无边重罪


我们没有念佛时,心中的三毒三障就像臭树林,所以别人不敢跟我们打交道,一打交道就像吃了臭树林的花果,会发狂而死。很厉害啊!


“才欲成树”,道绰大师的解释是“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说明还没有往生,这可以跟《观佛三昧经》所讲的比较来看。


《观佛三昧经》讲的是“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而且前面的比喻说“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这是代表往生前还是往生后呢?两个意思都有。


以《观佛三昧经》所讲的,是指往生后,经文说“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是往生后把臭树林的味道盖住了。以道绰大师的解释,是往生前,道绰大师说“业道成办”,就是还没有往生。


关于这一点,应该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栴檀树不可能说“我要长到三尺五才开始冒香气”,刚一出土它就开始冒香气了,一开始香味盖四十里,再盖四百里,最后一千六百里全都盖住了。


我们往生之后,所有的恶全部盖住,就没有恶了,就成大慈悲、成佛了。我们往生之前也在念佛,难道就没有一点效果吗?也能把恶改掉一些,所以才叫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不就是香的嘛! 但是没有全部改掉,偶尔还会故态重萌,犯一些事。


但是, 有造恶的业力,没有造恶的理由 ;虽然没有理由,但是有业力。


所以, 我们要种一棵牛头栴檀,就是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


《观佛三昧经》说“系念不止,定生佛前”,道绰大师解释说“积念不断,业道成办”。“积念不断”和“系念不止”是一个意思。道绰大师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我们相续念佛。


“定生佛前”和“业道成办”也是一个意思,“定生佛前”是决定能往生,“业道成办”也是决定能往生。所以我们就知道,所谓“业道成办”,就是往生这件大事确定了,确定的原因就是“ 积念不断、系念不止 ”。


至于什么时候成就的,不论道绰大师还是善导大师都没有讲。因为讲这个往往会让大家糊涂,觉得自己哪一天信心决定了,就业事成办了。


业事成办不是一刀切的 ,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往生论注》说:“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


“十念”是什么意思?


昙鸾大师说“通神者言之耳”,道绰大师说“圣者一数之名耳”,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念业事成办, 但是只要“系念不止”就“业事成办” ,从现在开始念佛,一直念到临终。



这个“牛头栴檀”的比喻让我们想到“ 二河白道 ”的比喻,这两个比喻都是显示“ 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


要想改变伊兰林的臭味,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拿刀砍


可是这一千六百里的树林,砍到什么时候能砍完?而且前面砍了后面长。


就是说如果靠自己的修行,去断三毒三障,今天还没砍几刀,明天它又长出来了,这样我们做不来,而且佛和祖师也没叫我们这样做。


第二种办法是种香树


但是种别的香树不管用,比如种几棵香樟树,根本不管用,伊兰林的臭味还是改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种一棵牛头栴檀,伊兰林的臭味自然就改掉了,不必去砍伐这些伊兰树。


这个比喻跟“二河白道喻”很相似。


二河白道喻 ”是说有一条白道,我们顺着这条白道就过去了。这棵牛头栴檀就像那条白道,都是比喻念佛之心,“众生贪瞋烦恼心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愿往生心不被贪瞋水火所染,而且能够盖掉三毒三障的臭味,这棵牛头栴檀多好啊!


所以, 我们只管念佛


能把伊兰林的臭味全部改掉,“普皆香美”, 这是牛头栴檀的力量,不是哪个人的力量 ,是这棵牛头栴檀树有这个力量。


这是比喻,是说我们念佛,佛就有这个力量。


我们三毒三障的臭树林,因为念佛而变得“普皆香美”,这难道是我们“念”的力量吗?不是, 是我们念的这句名号的功德力量 ,这个力量自然就把三毒三障的臭味盖掉了。


但是,你要天天念,它才能出土。你不念,放在心里闷着,埋在土里不行。“我心中有佛,口中没有佛”,口中有佛,它才能冒出来。


你心里有佛,但从来没念出来,那等于没有 ,所以要念出来。


要想改变伊兰林的臭味,既不是把它砍伐了,也不是种别的树,而是种一棵牛头栴檀。


为什么讲“一棵”,不讲“两棵”呢?


就是要一向专念 。“一”就是牛头栴檀,就这一棵就有这样的功德、效用。



🍂 相关链接


01. 护法不恶口

02. 悲哉!我等凡夫,远劫以来,徒受生死,受苦无穷


(☞ 点击图片 ☞  长按☞  保存高清壁纸)

摘自: 《安乐集 》讲






编辑|法雨流芳

制图|法雨流芳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精彩 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