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CT进展以及广泛应用,偶然发现的肺结节很常见,甚至以前根本不能发现的结节现在也经常可见。在各种大型肺癌检查试验中,结节的发生率已经从8%上升至51%,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单个肺结节,即:
孤立性肺结节
(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
。
那SPN到底是不是肺癌?
如何诊断?
在2019年国际呼吸病暨美国胸科学会
(ISRD-ATS)
联合会议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副主任、胸科病理主任陈岗教授从病理学角度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SPN也称作钱币样病变,描述肺内单一、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阴影,最大直径小于30 mm、由肺组织包绕、不伴肺不张、肺钙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膜渗出。其中:10~20 mm为小结节;10 mm以下为微结节。两者统称微小结节。
所以SPN不一定是肺癌,但也可能是肺癌,这就需要病理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这些结节在显微镜下被放大100~400倍,其细节被一览无余。
1.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炎性实变
其主体为炎性实变,真正的磨玻璃病变未超过5 mm,所以是AAH。
高倍镜下细胞排列非常规则,没有异型性,实质部分也非常清晰,也没有异型细胞在间质的浸润,所以是AAH。
图3
纯磨玻璃影,差不多10 mm左右,肺泡腔内比较干净,间质纤维比较清楚。
该患者肺内两个病灶,术前很难判断是肺内转移还是双原发病灶。最终术后病理为AIS+肺内淋巴结。
图5
(点击可放大)
:
AIS(左);淋巴结(右)。
另一个是比较少见、典型的淋巴结,淋巴结周围有淋巴滤泡形成。
图6
总结原位腺癌
(AIS)
的一些特点:<3 cm,没有基质、血管或胸膜浸润,非浸润性腺癌
(如腺泡、乳头状、微乳头、实体)
,核异型性缺失或不明显等等。
4. 微浸润腺癌(MIA)
图7
这个主要看周围纤维的侵犯部分,实变周围伴纤维增生,浸润超过5 mm,诊断为MIA。
图8:其中CK染色标得很清楚,且镜下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10 mm左右的结节通常以AIS、MIA最常见,但是还有很多都不是原位癌,比如胶原化结节、局灶性肺间质纤维化、细支气管上皮化生等等。
图9:左、右下肺各见数枚微小结节影均<5 mm
图11
肺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肺泡上皮增生不明显。胶原化结节完全是良性的。手术后发现还有小结节,所以观察、随访,随访3年无变化。
图12
6.局灶性肺间质纤维化
主要病灶为粉尘引起的胶原化结节,与患者的既往工作有关,其他散在结节均是细支气管上皮化生。
图15
化生也分很多类型,比如有粘液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
图16(点击可放大):黏液上皮化生(左);鳞状上皮化生(右)。
7. 微浸润腺癌+胶原化结节+神经内分泌细胞,不能诊断为浸润性腺癌
图17(点击可放大):
MIA
(左上);
神经内分泌细胞
(右上);
胶原化结节
(下)
8. 浸润性腺癌,贴壁生长为主
图18
贴壁生长,肿瘤细胞呈靴钉状排列,肺泡间隔均匀增厚,肺泡结构存在。
图19
如何证明是双原发的病灶呢?其HE染色形态不一、Ki-67增殖程度不一、P63、C-MET、EGFRE746、Her2都不一样。
右肺上叶见结节影,直径约1.2 cm,邻近胸膜牵位,右中下肺另见小结节影,大约5 mm,右肺下叶见少许淡片影 ,左肺见小圆形薄壁透亮影 ,所见各支气管腔通畅,肺门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无增厚,胸腔内无积液。
图22为前文所述右中下肺小结节的病理报告
:
神经内分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整体未超过5 mm,所以称为微瘤。
图23:
右中下叶管口14 mm×16 mm软组织结节,
边缘光整,密度均匀。
图24:不典型类癌体积大,有异型,成片状生长。
硬化性肺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大多无分叶,血供丰富,部分有钙化,大多有血管支气管贴边征,部分周边会有晕征;
病理冰冻时与浸润性腺癌难以鉴别,可见圆形的肿瘤细胞,相对比较单一,交织在一起,常容易误解为浸润性腺癌。
影像学具有特征,常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的结节,部分病例可观察到“爆米花”样钙化,基本不强化。
显微镜下容易观察,由类似软骨的组织构成,多钙化和软骨骨化。
结核:
多核巨细胞比较多见,呈网织状排列,周围淋巴细胞较多,不形成带状结构。
结节病:
境界清楚,淋巴细胞呈环状,容易形成胶原化,而结核不大容易胶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