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之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观看电视综艺节目成为人们休闲时间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相对于其他电视栏目,综艺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扩大频道影响力,快速提高收视率。
(一)行业整体情况分析
1、综艺节目全面崛起,行业发展有巨大潜力;
近年来,生活时尚类综艺节目全面崛起,成为电视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之一。综艺类节目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表现在题材多元化、类型日益丰富。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综艺节目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22年)认为,内地目前综艺娱乐节目在中国电视上的播出比重明显偏低。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主要电视频道的综艺娱乐节目的播出比重,分别在15%-42%之间,大幅高于中国内地的6.5%。而内地娱乐综艺节目收视比重达到11.4%。
综艺娱乐节目虽然播出时长较少,但贡献的收视却较高,显示综艺娱乐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并且具有很高的广告价值。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综艺娱乐节目播出,从而为综艺节目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统计内容显示,2017年上半年上线的节目总播放量达172亿,占去年全年总流量的67%,增长势头迅猛。2015年网络综艺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
2、电视业持续衰退,综艺产业逆势飞升;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电视产业其实在走持续的下坡路。并且各项指标的确也均能反映这个现状:观众的人均电视观看的时长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值,平均每人每天155分钟。
尤其是年轻人正在远离电视,更多使用新媒体进行娱乐消费。同时,电视广告投放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在去年的时候,总体来看投放额已经下降了3.7%,广告时长减少了4.4%。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电视行业整体的发展呈下行走向,但是电视综艺逆势上扬。
综艺节目的产量,根据CSM的数据,2016年省级上星频道季播类真人秀的数量是237档,比较2015年略微有一些上涨。
时长方面、市场收视份额、在整体节目内容当中的占比,以及2016、2017年收视率排行前50名的进入门槛、收视率的最低值,都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涨。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虽然电视业整体上处于下行趋势,但是这反而会让各个电视台对于综艺节目更加倚重,因为它相对别的内容形态来说有更强的广告吸附能力,反而成为了各大平台依赖的产品。
另外,在《中国好声音》之后,它所开创的新的合作方式,也就是收视对赌、广告分成的这样一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制播分离收益的天花板,让资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想象。所以涌入这个行业的社会资本在不断增多。
3、全明星节目降温,收视率下降暴露创新力不足;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统计内容显示,2017年上半年共播出157档综艺节目,覆盖34个央视及卫视频道。
从节目播出形式来看,常规播出节目和季播节目数量基本相当,从嘉宾阵容来看,受政策指导和市场反馈的双重影响,全明星阵容正在降温,“星素结合”类节目表现更佳。
此外,电视综艺收视比重出现下滑趋势,由去年上半年的14.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3%,收视率相较去年同期也有明显下降,缺乏创新力是综艺收视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全明星的降温一方面是政策导向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明星的“天价报酬”使很多制作方望而却步。
在娱乐整体产业受限,娱乐风口下行的大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节目风险的把控,在不可预计未来市场反应程度的情况下,贸然天价聘请流量明星“站台”无意加重了风险。
在收入无保障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逐渐选择挖掘“素人”,同时也是考虑到观众对“流量明星”的审美疲劳。
(二)行业头部效应和热点题材分析
1、互联网播放马太效应明显,头部优势显著;
从网络播放量来看,2017年上半年腾讯视频等6家网络平台共上线28个频道的131档综艺节目,节目播放量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果:其中,头部节目优势显著,半年新增播放量超过10亿的节目14部,包揽全网总播放量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