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源报  ·  张正福被查 ·  22 小时前  
中国能源报  ·  张正福被查 ·  22 小时前  
新华社  ·  空气质量反弹,3省被公开通报→ ·  3 天前  
新华社  ·  辽宁舰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 ·  4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琼海发布复课通知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他牺牲了,年仅25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腹有诗书气自华!16岁才女惊艳“诗词大会”圈粉无数,可语文老师却担忧……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6 21:57

正文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实习生 何燕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场 武亦姝VS陈思婷 攻擂资格争夺赛 。视频来源 CCTV(05:53)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春节期间在央视火热开播,立刻被网友刷屏。


在2月1日的节目播出后,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一位名叫武亦姝的16岁高中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她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强势攻擂成功,成为最新擂主。在第一环节的个人追逐战中,武亦姝9道题全部答对,战胜百人团中的308人(战胜一人获一分),武亦姝成为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以来,在这个环节里的最高分的获得者。


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中,小姑娘表现更是出色。当期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武亦姝答题过程中显得尤为轻松,当她第二次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需要重新再说一句带“月”的诗时,她脱口而出的是《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小武平时喜爱读诗词和穿汉服,不仅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更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小武还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汉服照,每年推出自己的汉服摄影合集。她不仅字写得好,言谈间尽是对古诗词的喜爱,是一位可爱的、身高一米八的学霸。


她的一名同学称,武亦姝在该节目中背诵的带“月”字诗句,大多出自该校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面对赞誉,这套校本教材的主编之一、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却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的担忧。


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坦言,武亦姝只是个例,更多的与她个人爱好和积累有关。她的走红,反衬出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家长质疑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


《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就选了《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一在电视节目中为武亦姝赢得最多赞叹的诗句,正出自这首诗。


这套校本教材一共六册,在复旦附中和语文课本同为必修,融入日常教学,其教学内容大大超出考纲要求。


黄荣华说,一个学生两年里找了他五六次,问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可不可以不背。也有家长质疑:为什么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在复旦附中平常的测试中要占到二三十分,要学生花那么多时间的时间去背?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他再三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情况的担忧,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反映出来的一个结果是,学生往往直接记下结论,“再放到某个地方去得分。”黄荣华拿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举例说,“如果失去了去追究为什么是沉郁顿挫,不去追问为什么是杜甫这样一个诗人,成为唐代站在诗歌顶峰上面的人,他对中国文化前代有什么接受史,对后代有怎样的影响史,我在他身上获得了什么?其实这个就不是基础教育,就是技术教育。”


在他看来,坚持“高标准”古诗文教育的压力,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大,考试分数稍有走低,反对声便又高过一浪。好在古诗文教育得到了校方的支持,这所沪上知名高中,一直以坚持素质教育著称。高一第一次家长会上,他就告诉家长,既然选择了复旦附中,就要接受这样一种教育,“他们也觉得有道理”。


希望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土壤


黄荣华相信,这样的古诗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高三时轻松应付考试,还能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版图,他要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凭借丰富的诗歌储备量、典雅从容的现场表现,武亦姝在2月1日播出的《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大放光彩,她不仅赢得了比赛,还在后来的网络传播中收获大量关注和赞叹。


在接受采访时,黄荣华向澎湃新闻记者强调,武亦姝只是个例,“谁编《诗经》不会把《七月》编进去?但我可以说,这届学生学完这本书(指《中华古诗文阅读》),能背出来的可能就她一个。”


这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还认为,武亦姝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这一稍显悲观的看法,或许来自于他的高追求。他希望达到的是,让学生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他的精神,根植到底部,作为一种底层展开。”


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中,多位复旦附中毕业生的说法印证了黄荣华的想法。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生李静智说,虽然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吸取的养分,将让她受益终身,“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做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


她还说,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背诵所有篇目,“大家捧着《论语》相互考考,也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回忆,特别美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施佳蔚也表示,母校的古诗文教育让她觉得既幸运又值得,“比如《诗经》,课本里最多选取其中的一两首,如果没有学校和老师的硬性要求,我们可能就不会想到去接触这些内容。”


推荐文章
中国能源报  ·  张正福被查
22 小时前
中国能源报  ·  张正福被查
22 小时前
新华社  ·  辽宁舰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
4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琼海发布复课通知
4 天前
人民日报  ·  他牺牲了,年仅25岁
5 天前
混血王子的笔记  ·  免费录音转文字,看这篇就够了......
7 年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上海首家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7 年前
photoshop资源库  ·  如何把60分的产品海报精修到90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