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的那点事
@互联网的那点事(alibuybuy.com)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腾讯科技  ·  一文读懂|DeepSeek新模型大揭秘,为何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任天堂初代Switch曾尝试磁吸方案#】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Xbox将支持16TB以上外接硬盘#】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看完奥运借势影响后,一只广告狗的7点思考总结

互联网的那点事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22 19:29

正文

2016 年的 8 月是属于奥运会的。人们都说这届奥运会不火,没有前两年那么热闹,但却没有人愿意错过奥运会这个超级 IP,“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老实”的傲娇戏比比皆是。


截至到 8 月 18 日,微博上的里约奥运话题参与量达到了 175.4 亿,讨论量达到了 1429.8 万。面对这么庞大的受众基数,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下达了死命令:关于奥运会,甭管怎么切入,赶紧借势爽一把。

于是问题就来了:

-如何找到奥运会营销的切入点?

-关于奥运会的借势营销那么多,怎么保证自己能脱颖而出?

-即使不能脱颖而出,如何才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这届奥运会负面新闻那么多,如何避免踩到雷区?

……

奥运会眼看着就要结束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我决定给大家分享一点关于奥运借势营销的人生经验。


1、弄明白借势营销,不要本末倒置

“借势营销”说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把它想得太简单。在很多运营人员的惯性思维里,“借势营销”与“追热点”划上了等号:今天孙杨创造了历史,于是赶紧让大家舔屏膜拜叫老公;第二天傅园慧爆红网络,于是马上推送《洪荒之力哈哈哈哈》;第三天张继科打乒乓球睡着了,于是又开始崇拜帝国猛虎。

由于追热点的营销策略即使不会出彩,也能够保证一个效果的下限,因此很多运营人员很偷懒地选择了这样的思路。但这常常会陷入一个死循环——用户们更多是因为奥运会而开心,至于发布者是谁?除了同行,路人粉们基本不关心。

所以借势营销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营销目标,而不是陪用户看戏。热点是平台,传播是手段,品牌是目的。本末倒置的后果只有费力不讨好,也就别怪这届网友拔屌无情了。

2、营销也要按照规则来,不要让努力白费

长者教育过我们:任何问题都要按照基本法,到时候有关部门会表态的。千万不要觉得这些只是遥远的传说,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所有努力前功尽弃。以本届奥运会为例,想要用“里约奥运”这个超级 IP 进行营销,有很多不能触碰的红线。

比如国际奥委会著名的“第 40 条例”就规定:除非获得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许可,否则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员官员,不允许在奥运会期间将他们的名字、图片或者竞技表现用于推广展示非国际奥委会官方赞助商的形象和广告

知名体育媒体 ESPN 也爆出了一封来自国际奥委会的邮件,邮件称“对于没有取得赞助资格却在推特内容中引用奥运会或奥运相关品牌的行为,他们会诉诸法律”。

所以无论是奥运营销,还是其他的热点事件,在进行借势传播之前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背书。这不仅仅是在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与麻烦,这本身也是对创作者、传播者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3、适不适合借势营销,这是个双向选择

借势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除了投入必要的精力、物力、人力,还要在对自己“所借的势”有一个清晰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双方面的,即“这个热点能不能追”和“这个热点适不适合自己追”

有些热点能追,但不适合你追。有时热点事件过于极端,属于非黑即白的情况,比如之前中国某运动员尿检呈阳性,除非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否则糊里糊涂追热点很有可能踩到雷,或者根本没有存在感。

此外不适合追的热点还包括与自身调性差别太大、受众群体太偏离这些情况,强行去追很有可能给自身带来伤害。

还有一些热点适合你追,但是不能追。除了我们上面提过的那些触碰红线的热点之外,一定要寻找对借题发挥的方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BBC 报道中国跳水选手秦凯向何姿求婚事件事,切入点是“男性主宰的倒逼行为”。虽然这也很符合 BBC 的深度报道范儿,但……您这么说话是不是欠妥啊?


4、可以另辟蹊径,但不要无中生有

如果不能借势,很多人会选择造势。当然,这里说的造势并不是脱离奥运会这条主线,硬生生地造出新热点来,而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角度来制造奥运相关的话题。

社交网络上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前往 Reddit、Quora、4chan、2ch 等国外网站,翻译国外网友对一些热点事件的评论与看法,或者在每日邮报、太阳报等国外媒体上扒一些奇闻异事,常常会收获不错的效果。

但另辟蹊径的时候,除了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信息的筛选也必须要格外谨慎,以免被假新闻蒙蔽。捕风捉影造成的影响是受众们对于你的平台专业素质的质疑。

说个这届奥运会期间某些小编闹过的笑话吧。前段时间网友们对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很是不爽,用尽各种姿势进行嘲讽,其中嘲讽最成功的是微博@洋葱日报社 的一个段子:霍顿说他有证据证明菲尔普斯拔火罐属于作弊,因为他听说拔罐能激发人身体内的一种叫做洪荒之力的东西。

之所以说成功,是因为很多小编一本正经地当真了……在当天的推送当中,这些不明真相的小编用这个段子做材料进行猛烈的批判。出发点是好的,这样的低级失误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5、奥运会的主菜与配菜,你需要拿捏自如

奥运会虽然不单纯是个体育盛会,不可能摆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它的呈现方式毕竟是体育竞赛,人们更多的观感享受也更多地来自于比赛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

因此,如果你对奥运会的关注仅仅是跟着赛程表走的话,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想成功地借势,就必须对人们的关注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比如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诸如乒乓球、跳水、射击、举重等等,比如中国队可能造成历史的项目,比如游泳、田径、女排,再比如含金量高、视觉冲击强的项目,比如男子 100 米飞人大战。

博尔特创造历史,完成奥运百米金牌三连冠那天,一个运动 App 的公众号推送了三篇关于奥运会的文章,头条是凌晨进行的马拉松决赛,没有任何一篇谈到了博尔特的。

出于好奇,我找到了小编,想问问为什么对这天最大的热点只字不提。小编给我的答复是:每个小编都不容易,他们很辛苦地熬夜看完了马拉松,不写一下实在有些过不去,于是决定明天在写博尔特。

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在运营这件小事上,你把自己感动哭了都没用

6、热点都有生命线,需要器大活好不黏人

拜“洪荒之力”的刷屏所赐,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每个热点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且随着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生命周期将越来越短,强行续命只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排异反应。

况且,人们这次讨伐的目标,不仅是针对“洪荒之力”这个词的滥用,而是对“小编”、“文案”这个行业群体进行了直接的抨击。什么“还在用洪荒之力的文案月薪只有三千”啊、什么“洪荒之力就是网络词语的恶心史”啊……仿佛用了这四个字就是这世间的罪大恶极。

所以啊,在借势营销这件事上,需要器大活好不黏人,该收手时就收手。最怕你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消费热点直接变成撞枪口,那就有苦说不出了。

当然也有很多小编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被 leader 们硬点了这四个字出现在标题里。不过相信我,爱学习的 leader 们也没怎么经历过这样大规模的报复性批判。当下一波热点来临时,他们会冷静许多。


7、要享受红利,就必须承受争议

借势营销的手段能够让你最大程度地享受话题红利。但承受了话题红利,也必须承受话题争议

热点话题难免有争议,但这里我们说的争议并不是刻意去制造矛盾,制造对立,毕竟如今人们最看重的就是所谓的“三观”。只要三观正确,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即使创意平平,人们最多也只是会说你庸俗,不至于过多纠结。

我们所说的话题争议往往出现在人们对新鲜事物接纳、认同的过程当中。在这个期间,没有充分了解、或者有先入为主成见的受众,自然就就会产生质疑,甚至会进行偏差解读,这也是很多人最怕出现的状况,于是产生的动摇,让一个好好的营销方案草草收尾。

别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别怕套路深,只要主义真。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对受众消化的过程有充分的预期。预期之内出现的争议和误解,都是人们消化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只要没有出现消化不良,就不用过分紧张。

奥运会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希望我这些微小的分享能带来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