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有爱的父子,让很多网友羡慕不已。当然我们没法穿着恐龙装,但是恐龙还是可以有的。作为集币爱好者,我们拿出的恐龙,自然是与众不同。
受文艺创作和科学纪录片影响,把霸王龙当作恐龙界代表,大概没有多少人反对。
霸王龙(学名:Tyrannosaurus rex)属于兽脚亚目下的暴龙科,生存在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700万年到6500万年之间,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种群之一。其化石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整个西部地区及加拿大西南部。它是已知陆地上最大型的肉食性动物之一。
最著名的恐龙标本“苏”,位于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
图源:wikipedia.org
至于霸王龙长什么样,虽然有骨架在,但复原它的模样并不简单。类似于《侏罗纪公园》中的霸王龙形象,自问世以来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纪念币上的霸王龙也基本维持了这种形象。
这枚纪念币的霸王龙眼睛为珐琅质,配合尖锐牙齿,令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发行的纪念币上还出现过阿尔伯塔龙,这种恐龙也属于暴龙科,但体型比霸王龙要小。
棘龙(学名:Spinosaurus)属于兽脚亚目下的棘龙科,是长度最长的肉食性恐龙,但其重量小于暴龙。在《侏罗纪公园3》中,棘龙杀死暴龙,从此名声大振——但实际上棘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其战斗力远低于暴龙,更是以鱼为主要食物的恐龙。由于所处生态系统的不同,就决定了“关公不可能战秦琼”。
2019年,奥地利开启了“夜光恐龙”系列纪念币项目,纪念币具有夜光功能,正面图案中包含了全系列12种恐龙。未来其他11种恐龙将陆续与收藏者见面。
在影视作品中,暴龙的宿敌是三角龙。三角龙属于鸟臀目,与兽脚亚目不是一类,是一种食植性恐龙。虽然三角龙与暴龙的居住环境吻合,但不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过打斗。至于剑龙和异特龙,倒是一对宿敌,但它们生活在1亿5千5百万年前到1亿4千5百万年之间,所以这一对和暴龙、三角龙打不起来,除非导演硬把它们放在电影里或到电子游戏中。
异特龙猎捕剑龙场景,位于丹佛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源:wikipedia.org
上述恐龙,对于人类而言都是巨兽一般的存在。但体型超越它们之上的,还有梁龙。
梁龙属于蜥臀目下的蜥脚形亚目,生活在距今1亿5千4百万到1亿5千2百万年之间,是辨识度最高的恐龙之一,因为它有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身长可达35米。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就存放着一具梁龙骨架化石。
梁龙骨架化石,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
图源:wikipedia.org
梁龙是食植性恐龙,这意味着它们大概率是和平主义者,不过一般的恐龙大概也很少敢去招惹这种巨无霸。
在《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迅猛龙”机灵、残暴,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电影中的恐龙结合了恐爪龙和阿基里斯龙的形象与战斗力,真实的恐龙成年个体身长估计约2.07米,臀部高约0.5米,体重仅有约15公斤,与人类相比并不大。而且“迅猛龙”这个翻译并不严谨,应该翻译为“伶盗龙”,它属于兽脚亚目下的驰龙科。其形象几经复原后,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2020年度世界硬币大奖提名币中有一枚就是关于伶盗龙的,大家可以再回顾一下,当然,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仍沿用了“迅猛龙”的名字,因为这个名词早已深入人心了。
小体型的恐龙还有腔骨龙,它属于兽脚亚目,生活在三叠纪晚期。这种恐龙在纪念币上也有体现。
也许,比起伶盗龙的最新复原形象,人们更愿意接受纪念币上的腔骨龙。
恐龙家族成员众多,就连纪念币上的恐龙,本文也难以全部介绍,其中有些恐龙就是大家不熟悉的。比如,2014年至2015年,澳大利亚为纪念在澳大利亚发现过的恐龙物种,曾发行“澳大利亚恐龙时代”系列纪念币。
以上恐龙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是:兽脚亚目的南方猎龙、鸟臀目的敏迷龙、鸟臀目的木他龙、蜥脚形亚目的迪亚曼蒂纳龙、鸟臀目的雷利诺龙。
2019年,加拿大又发行恐龙系列套装纪念币,包括了阿尔伯塔龙、埃德蒙顿甲龙和厚鼻龙。
同年,蒙古“生命演化”系列纪念币新增成员“中华盗龙”,这枚纪念币有些特色。
我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中也有恐龙的存在,而且已经有25年了。那就是1995年央行发行的恐龙金银纪念币,分别是1/2盎司马门溪龙金币、27克剑龙银币和27克翼手龙银币。其中翼手龙是翼龙目的代表属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命名的翼龙类,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当然,翼龙其实并不属于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