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5月3日
这是馒头说第 137 篇文章
今天要说的故事,可以说是之前的一个续篇
之前我写过一个左宗棠
但因为篇幅实在过长,最后把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一笔带过了
这个高光时刻,就是他收复新疆
今天终于又逮到了一个日子
可以写一写整个收复的过程
这实在是晚清帝国斜阳中的一抹亮色
阅读之前,可先参阅左宗棠的前半生: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今日主打】
1875年5月3日
左宗棠受命督办新疆军务
1
1875年5月3日这一天,清政府任命了一位63岁的钦差大臣。
这位钦差大臣,来头不小:他本来就已官拜陕甘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之一——督办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军务和政务。
他的名字也是名震朝野,堂堂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
但他这次被任命钦差大臣所要做的事,却绝非常人想的是一桩美差,反而是人人避之不及的一件棘手之事——收复新疆。
但是,这件棘手的事情,是左宗棠自己千求万求求来的。
2
左宗棠为什么会求着收复新疆?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如果再不管新疆,新疆就没了。
先简单说说新疆。
新疆原名西域,从清朝康熙皇帝开始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连续三朝用兵,终于平定了这块地方,定名为“新疆”。到了乾隆中后期,新疆人口定居稳定,商业稳健发展,形成了古城(新疆古城)——归化(内蒙古呼和浩特)——张家口的西北商业主干道。
但是,“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国力日益衰落,再加上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控制力逐渐减弱,扶植变少,征税却开始直线上升。最终在1864年,新疆爆发了回民之乱,各路势力在库车(今库车县)、和阗(今和田市)、喀什(今喀什地区)、吐鲁番(今吐鲁番市)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宣告独立。
在一片乱战之中,占据了喀什旧城的一个地方势力领袖司迪尔引入了一个强援——来自中亚浩罕汗国(主要以乌兹别克人为主)的贵族阿古柏。当时没有人想到,请来阿古柏其实是“引狼入室”,具备相当军事能力和头脑的阿古柏进入新疆后,随即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东征西讨,不断兼并各个势力。到了1867年,阿古柏建立了“洪福汗国”,统一了南疆,随即到1871年年底,又统一了北疆——阿古柏成了全新疆的霸主。
阿古柏
如果阿古柏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哪怕建立所谓的“洪福汗国”,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阿古柏的背后,还站了两个国家。
一个是英国。
1868年,一直对新疆地区有野心的英国就派遣特使会晤阿古柏,承认“洪福汗国”,并向他们赠送了大批军火,还支援他们成立军工厂。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还亲笔写信阿古柏致以问候,双方互派了大使。
另一个国家就是俄国。
1870年,俄国派人前往喀什,承认“洪福汗国”,并在1872年签订了双边条约。
不仅如此,1870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也承认了“洪福汗国”在伊斯兰教法上的合法地位。
这下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了——阿古柏的“洪福汗国”俨然已经自说自话成了气候,还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认。
拥有16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新疆,眼看着就要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
3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不断要求收复新疆。
1875年1月,光绪帝登基。新皇帝登基,总要有“万象更新”的气势,左宗棠觉得等来了一举定乾坤机会,上书要求出兵收复新疆。
按理,左宗棠贵为封疆大吏,提出收复新疆的要求又合情合理,哪有那么困难?
但还真的存在阻力。主要是施加阻力的人,无论从官爵,地位,声望和才能,各方面可以说和左宗棠至少是一时瑜亮。
那人就是李鸿章。
一代名臣李鸿章
光绪帝即位后,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了七大建议:第一开煤矿,第二开铁矿,第三架电线,第四修铁路,第五各海口添设洋学格致书院,第六建海军。
李鸿章不愧为一代名臣,这六条建议可以说都是极具战略眼光。但他的第七条建议,却引起了左宗棠极大的不满:
停止西征,暂时抛弃新疆,加强海防。
这就引发了当时著名的“海防”和“塞防”之争。
在李鸿章的眼里,谁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死敌?无疑就是日本。所以当下所有要务,都要围绕海军建设,防范日本进行。他上书: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而在左宗棠看来,他并不反对日本是中国未来的的劲敌,但他认为,当下最紧迫的问题,其实是新疆问题。新疆关系到全国六分之一国土,怎能说丢就丢?
于是他也上书: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古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李鸿章和左宗棠虽然都出自曾国藩的“湘军”幕下,但从师徒关系而言,李鸿章可以说完全是曾国藩的衣钵传人,而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一岁,更多的只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左宗棠一辈子其实就没服过曾国藩。从传承关系来看,左宗棠更倾向于林则徐一脉——林则徐一直把沙俄视为中国的心腹大患。
从左自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一部晚清史,三人曾左李。
李鸿章当时位高权重,再加上所言并非全没道理,所以当时朝中支持“海防”的占多数。但关键时刻,有一个人还是最后拍了板:新疆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为什么要支持左宗棠?首先,左宗棠的观点当然是有道理的,166万平方公里国土,谁丢了都愧对列祖列宗;其次,左宗棠官名清廉,他要求做的事,肯定是为国,不会存私心;第三,清朝就是作为边疆少数民族问鼎中原的,入关后就一直很重视少数民族的问题,新疆一乱,如果波及蒙古等其他少数民族,大清江山危矣。
当时尚未完全掌权的慈禧,经过权衡利弊,最终给左宗棠点了赞:
就听你的!放手干吧!
力挺左宗棠收复新疆,也算是老佛爷当初做下的好事一桩
4
但左宗棠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要不要打。
另一个问题其实更棘手:怎么打?
即便是现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我们去一次新疆都难免舟车劳顿,何况在清朝?而且去新疆不是旅游,而是打仗,粮草辎重,部队后勤如何解决?军饷何来?士气怎样?阿古柏背后还有沙俄和英国撑腰怎么办?
这些都是左宗棠面临的难题——这也是当初大多数人不愿意打新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但左宗棠其实从1872年开始就进行了细致的战争准备,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缓进速决。
“缓进”,就是要进行充分准备,不准备好,不打。
左宗棠做的第一件事就让人大跌眼镜:大战在即,他不是扩军,而是裁军。
对麾下的湘军,左宗棠发出命令:凡是不愿意参加西征的,一律给回家路费。要留下来的,必须是精兵强将。经过一番优胜劣汰,左宗棠最后筛选出了6万精兵。
左宗棠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明确:远征新疆,山高路远,军队若浩浩荡荡,不仅耗粮惊人,而且素质层次不齐,日久容易兵变。
左宗棠的西征军
准备充分之后,就是要“速决”。
“速决”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大清当时国库已经空虚,左宗棠知道,大军一旦开拔,就必须速战速决,越拖越打不动。当时,左宗棠做了详细的测算,从一个士兵,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包含后勤杂役等)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然后,再以一百斤粮运输一百里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用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
经过周密计算,左宗棠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为防止意外开支,留有余地,左宗棠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
当时朝廷也没钱,但咬着牙给了左宗棠一纸诏书: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于是,左宗棠找到自己的“白手套”胡雪岩,在上海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左宗棠自己也知道“借贷打仗”实在是尴尬,但他认定这和西征收复失地相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红顶商人”胡雪岩,后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清代的布政使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
有了粮,有了钱,左宗棠随即把六万精兵武装到了牙齿。
1875年7月,知道清政府准备对新疆用兵的沙俄政府,派来了一个所谓的“科学贸易考察队”,这个“考察队”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来了解清军的实力。
在兰州,左宗棠麾下由刘锦棠率领的“西征军”的实力,让俄国人大吃一惊:清军拥有大量欧洲最先进的火器及国内的仿造品(比如德国毛瑟步枪M1871型11毫米后膛枪,以及美国制造的“雷明顿一号步枪”)。刘锦棠的这支13000多人的精锐部队,拥有各种来复枪2万支。
考察队的队长立刻得出结论:阿古柏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5
1876年5月,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左宗棠的“西征军”骑兵和步兵共25个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
对新疆阿古柏势力的总攻正式开始。
阿古柏的实力在新疆其实也不算弱,军队同样拥有不少火器,骑兵加步兵在一起,总共有4万人左右。但整个战斗却进行得毫无悬念——阿古柏的部队一触即溃,连战连败。
阿古柏的军队
除去左宗棠“西征军”战斗力颇强的因素之外,阿古柏自己在新疆地区失去人心是一个重要因素。
阿古柏本来就是来自外国,在新疆根基不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大量使用自己的亲信,造成很多当地贵族的不满。此外,阿古柏的军事能力还算不错,但治理能力却实在不佳,在新疆地区实施重税,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东望王师”的人大有人在。再加上左宗棠下令一律不许“杀降”,导致整个战争过程中,整城打开城门投降清朝军队的案例有很多。
按照左宗棠制订的“先北后南”的策略,从1876年5月到1877年3月,清军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摧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的“天山防线”,光复北疆,剑指南疆。
1877年5月29日凌晨,陷入绝境的阿古柏猝死于喀拉沙尔(新疆焉耆县)——《清史稿》里说他是饮毒酒自杀,但也有其他说法是被人毒死。
左宗棠的西征军
1878年1月初,清军攻克南疆所有土地,收复全疆。英国人对此评价,这是“从一个多世纪前的乾隆时代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人所曾取得的最光辉成就。”
但是,还有一个地方没有收复,那就是被沙俄占去的伊犁。
6
伊犁是被沙俄趁乱占去的。
1871年,阿古柏新疆作乱,沙俄趁机出兵占领了伊犁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不过当时沙俄在第九次俄土战争(也称“克里米亚战争”),元气还没恢复,多少有点心虚,所以就照会清朝: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只要你们能收回乌鲁木齐等新疆重镇,我们就交还。
当时沙俄的算盘是,清朝怎么可能收复新疆?
红线部分为如今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除去克拉玛依)
但左宗棠居然真的带兵收复了。
其实在征讨阿古柏的时候,有人建议左宗棠趁势收复伊犁,但当时左宗棠暂时还不想招惹沙俄,表示“师出无名”,没有采纳。
但左宗棠心里毕竟还是记着伊犁的。
1880年,左宗棠上书朝廷,建议在新疆设省,并建议朝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朝廷同意,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
崇厚这哥们曾经官拜直隶总督,但外交方面实在是一窍不通,出使俄国,鬼使神差地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里瓦基亚条约》(又称《交收伊犁条约》),得到伊犁一座孤城,大批领土全部丧失,还要赔款给沙俄200多万两白银。
关键这个崇厚还没有禀报朝廷,擅自签完约就回来了。
这个条约一签订,朝中上下一片哗然,名臣张之洞上奏说:“若尽如新约,所得者伊犁二字之空名,所失者新疆又万里之实际。”左宗棠更是怒不可遏,“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
朝廷一怒之下,把崇厚抓进了监狱,定“斩监侯”,准备秋后杀头。
崇厚后来交了赎金,算是保住了性命
但和约都已经和人家签了,怎么办?
左宗棠一拍桌子:重新谈!重新签!
慈禧太后听从了左宗棠的建议,派出了曾纪泽为代表,重新赴沙俄谈判。这个曾纪泽是谁呢?就是曾国藩的长子。
曾纪泽
以沙俄之狡诈,白纸黑字落了款,要反悔,谈何容易?左宗棠深于是上奏:
“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于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左宗棠的意思是: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自然也别想得到。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再次率军西征,号称“王师四万”,屯兵哈密,为前方谈判的曾纪泽做军事后盾。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左宗棠下令把自己的棺材从肃州运到了哈密,这就是著名的“抬棺出征”。
沙俄见状后,一度火速增兵伊犁,并派舰队威胁天津、奉天(今辽宁)和山东等地。但另一方面,鉴于1875年得到的左宗棠部队的实力情报,沙俄也不敢怠慢,四处了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从各方面汇拢的情报显示,左宗棠的军队,真的不是“花架子”。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新疆哈密与左宗棠会面,观看了部队的演练。福克看完后的评价是:“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
当时,俄国刚刚结束了第十次“俄土战争”(这两个国家从近代掐到现代,还记得一年多前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吗?),元气未复,自己算了笔帐:实在没把握战胜左宗棠。最终,俄国决定退一步,把已经煮熟的鸭子再送回去。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这个条约依旧还是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几乎归还伊犁全境,但还是割去了一部分领土,并且赔款增加到了500万两),但相对于之前签订的条约再翻盘,已是大为不易。
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有功,但同样有大功的,是后面抬了口棺材率军威胁沙俄的左宗棠。
1884年,在左宗棠的反复敦促下,清王朝正式设立“新疆省”。
一年之后,左宗棠逝世。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几年之内,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馒头说】
在晚清的几大名臣里,左宗棠应该算是比较另类的一个。
如果要选人出演晚清版《人民的名义》主角,李鸿章不行,张之洞也不行,曾国藩早年清廉,晚年也有点糊涂,更何况还放任个敛财高手弟弟曾国荃,算来算去,还真的只有左宗棠。
左宗棠一生清廉,后来和胡雪岩关系密切,有人参奏他必然有贪污受贿行为,结果慈禧派人一查,左宗棠清清白白,慈禧大喜之后甚至下谕:三十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左宗棠辞世后,留给家人的钱,也就2万多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他一年的俸禄)。而且他再三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老实做人。左宗棠的后人中,几乎没有人从政,不少倒成了医学名家。
而且左宗棠还不是那个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只清廉,不干事。左宗棠一直是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所以在花甲之年,还会抬着一口棺材去打仗。
有人曾说,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估计晚清的格局会大为改观。
但我觉得不行。
左宗棠外号“左骡子”,以他那个臭脾气,给谁都没有好脸色看(到了晚年还盯着曾国藩骂),根本不可能在当时的政局中如同李鸿章那样为官老到,坐到高位。而且以当时中国面临之内忧外困,李鸿章已经是大牛人了,左宗棠去做,除了一些事务上态度会更强硬外,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好多少。
但是任何年代,任何朝代,我们都还是需要几位像左宗棠那样不通人情的倔强骨头,不是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一下李鸿章,请点击:
《一个“卖国贼”的五个小故事》
感谢关注终于填了左宗棠一个小坑的微信公众号 馒头说 mantoutalk,下期再见~
苹果手机用户有赞赏冲动,可长按下面二维码,叩谢壕恩~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