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盖茨和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和二富之前很多年,盖茨的父亲督着盖茨去见巴菲特,盖茨本不想去,最后勉为其难去了,两人一见如故。盖茨的父亲让他俩说出自己最认可的特点,两人分别在纸上写下来,然后打开看,原来两人写的都是 focus,专注。盖茨不想去见巴菲特,因为不想从微软一堆事里转移精力。巴菲特20多岁开始做股票投资,一做就是60多年。
古代有个名将,好像是李广,晚上一个人在营寨旁边的树林里散步。忽然风声大作,树林里似乎有动静。将军不敢前去查看,于是搭弓射了一箭,匆匆离去。第二天早上再来看,发现箭深深的射入了一块石头里,拔不出来。将军再试着射箭,却再也射不进石头里。只有在“林暗草惊风”的当时,将军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一处,才能石破天惊。换个时间,心气一散,便再无可能。
奥修问学生,我讲课时你们该怎么听?学生说,用心听。奥修说,这不够,你要用全身来听,每一个毛孔都要用上。有人拿把刀追着砍你,你会怎么跑?你肯定不是用腿跑,你是在用全身在跑,每一个细胞都在跑。
张志东说做QQ的前几年,技术人员就盯住一个简单的目标,让不断增多的用户不掉线。他说一个创业公司要做的,就是集全公司之力坐在一个爆发的点上。任正非说,这是力出一孔。
把全心神都贯注到一个点上,所有力量就从这里打出去,压强可以无穷大。古语说,致心一处,无事不办。
于是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可是全神贯注有副作用的。
如果在将军夜引弓的时候,有人在背后摸出来捅一刀,将军就挂了。他全神贯注于前方,后方就无暇顾及了。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馒头蘸白糖,常常把馒头蘸到墨水里吃得一嘴黑。有些人从工作上退下来休息,忽然觉得哪里都不舒服,毛病都冒出来了。不是休息出了毛病,而是毛病早就有了,以前专心于工作,身体发出的警告都被忽略了,甚至是压制了。
巴菲特一辈子钻在股票里,几乎是每时每刻。老婆说,他是一个不能自理的人,他会找不到电灯开关在哪里。儿子说,他的身体一直在家里,可他就一直在楼上看书,他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老婆说,她和巴菲特是两条平行线,只有当巴菲特把自己开放出来时他们才能交流。只是这样的时间太少。老婆说,他有强大的求胜欲,他因此而专注。儿子说,他是个孤独的人。
一次老婆生病在床,让他拿一个盘子来,巴菲特在厨房里一阵翻箱倒柜,然后拿来一个满是小孔的滤锅。老婆说,有孔怎么装东西。巴菲特回去再一阵翻箱倒柜,又把滤锅拿来了,这一回滤锅下面放了一个烤锅兜底,老婆彻底无语。这种事太多,失望也太多。后来老婆离开了那个家,去了旧金山。老婆在旧金山,没忘了打电话让另一个女人去给巴菲特做饭吃。她知道,巴菲特做不到。
在全神贯注之外,还有一种境界,心如止水。全神贯注有盲点,有死角,心如止水没有,全辐射。
止水,静止的水,能照见万物。太阳在水里,树在水里,人在水里,整个空间都在水里。太阳走了,月亮来了,我哭了,我又笑了,都在水里,整个时间都在水里。水没有自己的意思,你笑她就笑,你哭她就哭。什么都在她的里面,但什么也都没有。水里的月亮,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很奇怪,也很奇妙。正因为它什么都没有,所以它才什么都能有。
心如止水的这个状态,简单说就是静心。静心了,什么都不会忽略掉,什么都可以捕捉到,又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静心没有副作用。
巴菲特们说,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奥修们说,专心很好,但只是一个阶段,最终的境界是静心。巴菲特们留下了财富,奥修们传下了智慧。财富会帮助很多人,智慧也会帮助很多人。到手的财富终究会消失,证得的智慧一直都在。
专心在乎一;静心在乎无。
专心做事还是在乎输赢的,只不过是更想赢。静心做事,对事情的结果已然无所谓,只是想问心无愧。
静心无欲;专心有求。
专心是Focus,静心是Inner peace。
专心就是一个杯子里只装着纯净的水,静心就是杯子是空的,随时可以放任何东西。
专心是1,静心是0。专心于一点,静心于无为。静而后能定,专而后能达。静极生慧,专心致志。
专心,有一个专注的中心,实际上是将这个中心与中心之外区隔开了,有区隔即其中有评判的过程。静心,则是全然的开放,没有中心没有区隔,只是去观察和感受一切,没有评判。前者是隔离的,后者是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