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智商受限而导致的女德逻辑上应该营销失败,功亏一篑,
恶的蔓延可以及时遏制,社会影响力远未成势。
然而现实社会总是给我们这种理性的人一记闷拳,这个事件中,最触目惊心之处,并不是丁女士本人。
是在一段视频上,台下一群女人跟着丁璇一起大声朗读PPT中的“女德女训”。
那宏伟笃定的和声,听的人后背发凉。
九江学院是一所公立高等院校,丁璇是被院方正式邀请,她是以一个高级布道者的、被敬重的身份站在讲台,为十几二十岁的孩子敲响道德警钟。
台下的孩子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在视频里,他们给予了台上扭曲的言论,一次又一次自发的,热烈的掌声。
网上一片骂声中,九江学院校方的表态是:我们觉得丁老师的课件没有问题,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丁女士本人也委屈的说:“我讲的课其实大家都爱听、都受益,而且当场好多人都哭,都哭自己错了。”
我没有去找哭的视频,但从掌声和几百场演讲的数量推测,她应该没有说谎。
她能一次又一次站在高台,低处必有人瞻仰,
她能以扭曲获得声名,这扭曲的前提是有人赞赏。
偶发性的恶不足以可怕,杀伤力有限,
可怕的是恶生长的土壤天然存续。
今天是女德,明天会是其他。
只要恶还有天然栖息之地,有营养给予,
就可能络绎不绝,甚至茁壮茂盛。
不要觉得丁女士很遥远。
她只是段位太低,玩的太过了。
丁女士只要长得好看一点,年轻一点,再弄点新潮的概念包装,就是一个ayawawa,讲讲pu,讲讲男人都是动物。
《欢乐颂2》的处女情结,在热点上已经站了十几天了。
人们认真的声讨,激烈的争执。
即使剧情本身和舆论主流导向都是鞭打,
无论编剧是为了吸睛造热点还是其他动机,
他都已经达到目的,
这才是诡异的。
那个桥段里,编剧把处女膜换成裹小脚也是一样成立的——
应勤嫌弃邱莹莹居然不是小脚,所以不守妇道,不能娶。
听起来很荒谬很违和,对吗?
可
底层逻辑是完全一样的。
都是把千年裹脚布声情并茂的扯出来让你们闻一闻味道。
然后等着你们来骂,臭吧,恶心吧。
所以编剧是刻意用偏见去审视一种歧视,
底线有够低,处女情结与否可以成为一个个人选择,但这不适合成为一个公众议题。
让人心寒的关键,并不在于认同者的比例有多少,
而是今时今日的中国,这居然可以成为一个需要争议的话题。
不能随地大小便会引起争议吗?
女的可以穿裙子会引起争议吗?
这争议本身,就足够让人伤感。
必是先有现实中所见与积累的不堪做背景,
才有感同身受的不平,
才有激情澎湃辩论的动因。
嗯,这世界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