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任博宏观论道
自由的天地、开放的灵魂,一杯清水,愿作江湖守门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任博宏观论道

上市银行陷入地产行业有多深?

任博宏观论道  · 公众号  ·  · 2024-05-09 15: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数据上看, 2023 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出现被动萎缩(以国有大行为主),各银行之间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则有所分化。从资产质量情况来看,目前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对公端不良贷款余额最高的行业之一,而部分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处于明显高位



【正文】

本文聚焦上市银行的地产类指标情况。


一、整体情况 剖析

(一)个人按揭贷款余额变化:全年萎缩超过5600 亿元(以国有大行为主)

1、受新增投放动力不足以及提前还款明显增加等影响,个人住房贷款整体呈萎缩态势。根据人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与2024年3月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38.17万亿和38.19万亿,2023年全年萎缩0.63万亿。

其中,2023年全年54家上市银行(哈尔滨银行、齐鲁银行、江西银行与紫金银行未公布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萎缩5606.80亿元(国有大行合计萎缩5166.26亿元)。

这意味着其它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2023年合计萎缩了700亿元左右。

2、就不同银行的情况来看,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变化也呈现一些差异,

(1)国有六大行中,除邮储银行逆势增长762.28亿元元,其余5家国有大行合计萎缩5928.54亿元,其中农行、工行、中行、建行与交行分别萎缩1758亿元、1435亿元、1304亿元、931亿元和500亿元。

(2)10家上市股份行中,仅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四家银行分别净增275亿元、191亿元、36亿元和306亿元(合计808亿元),剩余6家股份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萎缩1118亿元。

(3)上市地方性银行中,表现比较分化,多数银行出现萎缩,也有部分银行出现逆势大幅增长,如宁波银行净增230亿元、中原银行净增93亿元、晋商银行净增28亿元、长沙银行净增26亿元、徽商银行净增24亿元等。这里的宁波银行值得关注。

(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变化:各银行之间分化较为明显

虽然市场对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总体趋于下降,但各银行2023年的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变化却呈明显分化态势。具体看,

1、16家全国性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出现萎缩,且主要以股份行为主,即2023年交行、民生、招行、中信银行、平安、光大、华夏、渤海等8家银行的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分别萎缩308亿元、170亿元、493亿元、178亿元、282亿元、129亿元、125亿元和43亿元。其余五家国有大行和3家股份行的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均有所增加,如兴业银行净增814亿元、浦发银行净增237亿元、浙商银行净增109亿元等。

2、就地方性银行而言,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农商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苏州银行、东莞农商行、长沙银行等均出现逆势增长,其中宁波银行大增313亿元。

(三)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国有大行普遍超过5% ,全部上市银行平均超过4%

1、就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来说,除上市农商行外,其余类别银行较2022年普遍有所上升,如国有大行由4.75%升至5.15%、股份行由2.90%升至3.65%、城商行由3.14%升至4.41%。可以看出,国有大行与城商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总体较高,前者普遍高于5%,后者则普遍高于4%。这意味着,2023年很多银行选择主动暴露了房地产贷款风险。

2、就具体银行而言,2023年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超过6%的上市银行有7家,从高到低依次为贵州银行(40.39%)、晋商银行(10.56%)、重庆农商行(9.27%)、徽商银行(7.33%)、重庆银行(6.48%)、郑州银行(6.48%)与杭州银行(6.36%)。

可以看出,重庆的两家上市银行均“入围”。

3、另有17家上市银行的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位于4-6%之间,从高到低依次为九江银行(5.97%)、广州农商行(5.94%)、建行(5.64%)、中行(5.51%)、农行(5.42%)、工行(5.37%)、光大银行(5.33%)、招行(5.26%)、交行(4.99%)、民生银行(4.92%)、泸州银行(4.84%)、厦门银行(4.70%)、中原银行(4.56%)、甘肃银行(4.46%)、兰州银行(4.30%)、华夏银行(4.21%)以及浦发银行(4.11%)。

此外,仍有10家上市银行未公布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数据,同样值得关注,这10家银行分别为瑞丰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银行、无锡银行、紫金银行、西安银行、长沙银行及北京银行等。

(四)结构:全国性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高,对公端则股份行与城商行 较高

1、就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平均分别为24.16%、15.57%、10.60%和8.87%,依次降低,即基本以全国性银行为主。

就对公房地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平均为3.88%、7.02%、5.50%和3.20%,即股份行与城商行总体较高。

2、就具体银行而言,又有一些不同,

(1)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来看,有6家银行超过20%(即邮储、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与招商),9家银行位于15-20%之间(即兴业、交行、中信、中原银行、渤海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光大银行等),哈尔滨银行、齐鲁银行、江西银行与紫金银行等四家未公布数据。

(2)以对公房地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来看,比较高(超过7%)的银行有19家,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农商行(14.71%)、贵阳银行(11.45%)、浙商银行(10.36%)、泸州银行(9.56%)、渤海银行(9.47%)、盛京银行(9.32%)、宁波银行(9.22%)、兰州银行(9.21%)、哈尔滨银行(9.17%)、上海银行(8.94%)、青岛农商行(8.34%)、九江银行(8.33%)、郑州银行(8.09%)、兴业银行(8.01%)、民生银行(7.9%)、天津银行(7.82%)、青岛银行(7.73%)、广州农商行(7.50%)、平安银行(7.49%)等。

(五)房地产业已成为对公不良贷款余额最高的行业之一

根据统计,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一直以来均属于资产质量较差的行业)、批发零售业(小微集聚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小微和平台集聚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等领域。不过,近年来随着地产行业的趋势性下行,房地产业也已从过去的优质行业劣变为目前的不良贷款集中地,成为对公不良贷款余额最高的行业之一。

(六)部分银行对房地产授信风险管控问题 的策略梳理

1、招行针对房地产领域秉持着“明确定位、稳定规模、完善准入、聚焦区域、调整结构、严格管理”的总体策略,聚焦优质区域、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以优质住宅和住房租赁项目为主)。数据上看,2023年以来招行一直在持续压降房地产业业务规模,如其2023年底承担信用风险和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余额分别为3989.67亿元和2907.42亿元,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3.89%%和16.95%。

不过考虑到招行高信用评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仅在7成左右、仅85%左右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意味着招行的地产客户风险仍有进一步释放的可能。

2、平安银行在化解房地产业务风险方面主要秉持封闭管理、贷管并重的原则,以实现对客户经营、项目进度、资产状态、资金流向的全方位监控。2023年平安银行同样在压降房地产业务规模,其中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2841.96亿元(压降394.39亿元)、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807.95亿元(压降87.74亿元)。

3、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基本也按照招行与平安的做法,将房地产相关业务按是否承担信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总体上是以压降风险敞口为主。

以民生银行为例,2023年底其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达到4196.74亿元(压降283.19亿元),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为646.09亿元(增加22.60亿元)。

二、附件:上市银行地产类指标排序

附件1:个人按揭贷款余额及较年初变化(哈尔滨、齐鲁、紫金与江西银行未公布)

附件 2 :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及较年初变化



附件3:房地产贷款不良率(45家银行公布数据)



附件4:对公(个人)房地产贷款/全部贷款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有货有料有依靠,包含全部公众号文章的完整电子版(含被删文章)及其它有价值的观点与信息,且通常会早几天在星球发布、内容也会更完整。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 ,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