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总会计师
发布国内外财经大事,深度报道财经界重大人物事件,以及总会计师、CFO、财务总监等人物,提供最新财经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1月广西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月度榜单 ·  昨天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1月广西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月度榜单 ·  昨天  
卢泓言  ·  华人的新大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总会计师

评论 | 央企实施EVA业绩考核的对策研究

中国总会计师  · 公众号  ·  · 2019-03-22 21:14

正文

在以管资本为导向的新型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管理改革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考核力度。从2009年起,国资委重点采用EVA指标来考核央企。EVA有利润考核和资本考核的双重优点,要做好EVA考核工作,就要认识EVA考核实施的背景,了解EVA实质,结合央企实际,制定好对策措施,共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文就央企实施EVA业绩考核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有所裨益。

一、EVA考核实施背景

(一)国有资产管理转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序幕,紧接着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由管资产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导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转型。2017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明确要求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与手段、着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二)资产管理效率不高

根据调查,中央企业在实施EVA考核前,从2000年至2009年,总资产报酬率均值基本处于3%到6%的水平,普遍存在大而不强、效率不高的情况。调整结果也显示,国有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分别在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两个时间段实现短期增长,这两个时间点,刚好是国资委全面引入、修订基于EVA 的业绩考核办法的时间,正好是2009年末和2012年末,反映出国资委EVA业绩考核办法的短时取得的政策效应。从侧面也反映了,没引入EVA考核时的资产效率不高的现状。

(三)资产规模增长较快

在2009年以前,由于国有资本重视资产经营考核,没有重视资本考核,央企普遍有投资冲动,有资产规模扩张的动力。根据统计调查,在EVA实施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增速为19.98%,增速大于利润增长速度,这个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总资产报酬率不高的原因。国资委在实施EVA考核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速降为10.69%,降幅高达46.5%。社会上也存在争投资、争项目和“跑部钱进”的现象,某种意义上都是不重视资本考核、资产规模增长的侧面反映。

二、央企考核政策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3月16日,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由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自2003年11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业绩考核办法”)公布以来,国资委先后于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和2012年12月进行了三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是建立在上一任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使得业绩评价的方法加快从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

(一)2009年以前是资产管理为主对应的是以利润考核为主

(1)2003版“业绩考核办法”。2003年11月25日,国资委第2号令颁布“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指出该办法旨在辅助国资委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责,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基本指标由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组成,分别占30%和40%的比例,业绩考核的导向倾向于追求会计利润,而非价值管理导向。

(2)2006版“业绩考核办法”。2006年12月国资委发布第17号令对“业绩考核办法”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办法在整体框架上基本保持原貌,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继续保留。本次修订有突破性进展的是首次提出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采取只奖不惩的方式推进EVA在央企业绩考核中的运用,规定“企业采用EVA指标且EVA的数值高于上期数值,实施奖励”。

(二)2009年以后是资本管理为主,对应的考核逐步从利润转移到EVA

(1)2009版“业绩考核办法”。2009年12月,国资委22号令对“业绩考核办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由对EVA考核“只奖不惩”鼓励实施转变为强制性的全面实施,替换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经营管理理念开始转变为价值管理。

(2)2012版“业绩考核办法”。2012年12月国资委令第30号对“业绩考核办法”进行第三次修订。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仍然是基本指标,但对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和分类指标分配了不同的权重,除少数行业的企业外,多数企业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50%,而利润总额只占20%。这对于国资委引导中央企业关注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效率和树立价值管理理念、培养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三、EVA的含义

(一)EVA的来源

1982年斯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首次提出反映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指标EVA——经济增加值,并将其定义为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所有资本成本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EVA=NOPAT-TC×WACC ①

式中:NOPAT表示税后净营业利润,通过对净利润调整而来;TC表示资本,通过对总资本扣除无息负债等调整项目得来;WACC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按照权重计算得出。

(二)国资委定义的EVA

2009年国资委制定的“业绩考核办法”在整体框架上增加《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明确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就是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②

a.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1-25%);

b.调整后的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带息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c.平均资本成本率,是企业根据与国资委综合局沟通确定的资本成本率据实填列的;

d.股本资本成本率,国资委对央企统一规定为5.5%。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等于净利润加上研发费用调整项和利息支出调整项再减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的50%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结果,而调整后资本则是平均负债和平均所有者权益之和扣除平均在建工程和无息流动负债。把②式化简: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②

=[净利润+(利息+研发费)×(1-25%)]-[利息×(1-25%)+(股权资本-在建工程)×5.5%]

=[净利润+研发费×(1-25%)]-(股权资本-在建工程)×5.5% ③

(三)EVA的实质是股东投资也要有回报

通过EVA公式③就可看出,经济增加值(EVA)只与两个数有关(研发费用和在建工程是调整项、对EVA影响有限),一个是人们熟悉的会计上的净利润,一个是股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率为5.5%,也要当于平均资本收益率,或者说是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说是央企一年要创造大于买国债的收益。国资委投入央企资本要收费了,采用EVA考核的核心是股东投资要有回报,会计利润要扣减股东回报后才是企业真实的经济利润,对企业来说,股东(国资委)是和银行一样的另一个“债主”。

四、央企对策

国资委主要想通过EVA改善央企争要投资、投资效益不高的现象,给央企戴个5.5%资本回报的紧箍咒,不断提高央企的投资质量和经营效益;通过EVA公式中各个项目的调整,来使作为经营者的央企及其掌门人与作为所有者的国资委的利益一致;使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战略转型,回归国资委出资人身份。作为央企,要相应做如下改变。

(一)树立双成本观念

实施EVA考核以前,国家拔入资金都是无成本免费使用的,不要白不要,这使得央企从基因里就有争取上级投资的内生动力。EVA考核后,争取投资要按5.5%计费了,只要是国家拔入资金,就要付5.5%的成本,即“今天的投资就是今天的成本”,而且只要这个国家拔入资金存在,这个成本就一直要被投资企业承担。同时“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成本”这句经营管理中常用的指导思想仍然起作用,所以说今天的投资成了“双成本”,今天的投资既是今天的成本,也是明天的成本。

(二)重视EVA考核中的调整项

EVA考核中鼓励企业科研投入。因为企业价值的创造与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投入具有密切的关系,而EVA业绩考核中关于研发费用的调整规定和科技进步奖的设立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一块费用不影响考核,企业可放心大胆地投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基础。EVA业绩考核中关于非经常收益扣除的规定目的在于引导中央企业专注主业发展,提高主业盈利能力。这和国企改革,做强做大主业,实施有质量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央企一般背负着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等,相应的大而全、小而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要按EVA考核的指引回归主业、剥离辅业。

(三)国家拔入资金和银行借款资金同等看待

这两个资金都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现在都要“收费”了,只是一个以利息收走了,一个不收走却要企业要多创造5.5%的利润回报投资者。由于利息的存在,企业经营者一般不会主动争取银行贷款。实施EVA考核后,国资委按5.5%比例的收取回报,这是和银行利息一样要用企业利润来负担的,所以在争取投资上要更加慎重。如果债务利息低于5.5%,企业可优先考虑,而且债务利息还有抵税作用!

(四)新投资项目收益一定要远超5.5%

国资委设定的5.5%的资本成本率是最低红线,是对央企的最低要求。企业的各投资项目根据生命周期不同,其收益率也各不相同,一般时间长的项目收益率是下降的。因此,新上项目的收益率一定要足够大,才能对冲老旧项目的低收益率,以便平均收益率高于5.5%。

(五)转变效益评价机构作用

以前绩效以考核利润为主,大家争投资促效益是常态,计划部门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的收益率是按“可行”上报的,可行的收益是编写报告的首要目标。现在游戏规则变了,收益是要“秋后算账”的,原来与投资相关的配合部门经济评价职能也要相应调整,要站在市场角度甚至“不可行”角度来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确保项目实施后在市场中获利。项目实施前、后的效益评价职能建议由央企的计划部门改为计划和财务两部门负责,两部门互相监督促进可提升项目的效益评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萍.EVA业绩考核对央企价值创造的贡献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2]张澜.EVA在央企经营业务考核中的应用问题解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11):138.

[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J].交通财会,2017,(02):87-89.

[4]黄海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4,(10):21-23.

[5]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11).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

来源:《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 * **** *



【感谢您关注《中国总会计师》!更多精彩回复】

回复【1】了解-杂志社简介;

回复【2】接收-最新一期杂志目录;

回复【3】获取-如何订阅杂志;

回复【4】呈上-最新财会资讯

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www.cmcfo.cn了解!

【关于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