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ngineeringForLife
聚焦并解读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EngineeringForLife

《Science》:3D 打印重大突破!体积增材制造借体层重建一飞冲天!

EngineeringForLife  · 公众号  ·  · 2025-03-24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研究背景

增材制造(AM)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可用于生产终端使用的多组件、多材料零件,满足如医疗、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制造需求。然而,当前 AM 技术存在诸多局限。其通过重复的 1D 或 2D 单元操作,以逐层制造的方式构建三维几何体,这种方法不仅限制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表面质量,制约了几何形状的构建能力,增加了后处理需求,甚至可能导致机械性能的各向异性。


来自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的 Hayden K. Taylor 教授团队 开发了一种计算轴向光刻(CAL)技术,通过对光固化材料旋转体进行动态光图案照射,实现三维物体内所有点的同步打印。该技术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图像重建原理,克服了传统逐层打印的弊端,可在高粘度流体甚至固体中打印,无需支撑结构,能在 30-120s 内完成各种厘米级物体的打印。相关工作以 “ Volumetr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via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 为题发表在 《Science》 上。这一成果为解决 AM 技术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策略,有望推动该技术在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研究内容

1. CAL体积制造原理与系统

通过将CT图像重建原理应用于光聚合过程,研究了如何实现任意几何形状的体素制造。利用数字视频投影仪输出计算好的强度调制投影,并与未固化光聚合物前体材料的旋转速率同步。结果表明,从多个角度叠加曝光能够产生足以使材料在所需几何形状中固化的3D能量剂量,可在 不到1分钟内形成3D几何形状

图1. CAL体积制造

视频1

2.CAL制造的多样零件展示

采用CAL技术和多种材料,研究了该技术在制造不同复杂程度、具有不同特征零件的能力。使用工程丙烯酸酯聚合物和明胶甲基丙烯酸酯(GelMA)水凝胶等材料进行打印。结果表明, CAL可以制造精细特征小至0.3毫米的复杂晶格几何形状、无支撑结构的悬空零件、表面光滑的软结构等多种零件,且消除了分层,零件表面光洁度高


图2. CAL制备的零件

视频2

3. CAL投影计算相关研究

基于笛卡尔体素和标准立体光刻文件格式,运用指数拉东变换及其伴随的反投影算子等数学方法,研究如何计算投影强度以实现目标几何形状的打印。结果表明,通过 优化投影计算 ,如使用滤波反投影公式计算优化投影, 能使打印几何形状更接近目标几何形状 ,优化后的投影生成的剂量分布能更好地匹配目标。


图3. 投影计算

4. CAL围绕现有固体组件打印的能力

借助CAL系统架构和Radon变换的180° shift对称性,研究在复杂、预先存在的3D结构周围打印材料的可行性。将金属零件浸入光聚合物中进行旋转打印。结果表明, CAL能够在凸形遮挡物周围打印定制几何形状 ,成功在金属螺丝刀轴上合成聚合物手柄,为多材料制造和“套印”技术提供了可能。


图4. CAL实现围绕现有固体组件套印3D几何形状

视频3

研究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计算轴向光刻(CAL)技术,实现了通过体积化光聚合制造任意几何形状的目标。该技术相比传统逐层打印方法,具备诸多优势,如能规避支撑结构、可在高粘度流体或固体中打印、打印速度快几个数量级等。通过优化投影计算模型,可有效控制光剂量分布,使打印结构与目标几何形状高度吻合。同时,CAL 技术在多材料制造方面表现出色,不仅能在复杂预成型结构上实现套印,还拓宽了适用材料范围,尤其适用于高粘度材料。研究成果展示了 CAL 在快速制造复杂零部件、生物材料和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挑战与展望

尽管CAL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打印材料方面,对光的穿透性要求限制了部分材料的使用,开发新型光响应材料以适应不同应用需求是未来研究方向。设备成本和打印尺寸的限制也制约其大规模应用,需优化硬件配置以降低成本、扩大打印体积。展望未来,CAL有望与其他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拓展多材料制造的边界,实现更复杂功能部件的一体化制造。在医疗、航空航天等对零部件精度和功能要求极高的领域,CAL技术经进一步完善后,将有机会变革传统制造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 。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u7114

长按关注EFL生物3D打印视频号


来源: EFL生物3D打印与生物制造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用于研究用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联系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