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过快会导致摄入的食物量超过人体实际需求,引发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慢吃可以改善胃肠负担、保护胃黏膜、促进牙床健康等。
可以通过留出足够时间、每顿吃七分饱、先吃饱腹食物、吃饭时专心、吃得稍微“粗一点”等方法调整进食速度。
三友电器厨具超市
(微信号:sanyouchaoshi)
,
微信分享中心!分享三友电器最新优惠活动、家电常识、生活常识、身边的人或事……)
有些人为了赶时间,经常十分钟就解决一顿饭,这种“超速”吃饭的习惯,会给健康带来负担。吃一顿饭用时多久对健康最有利?吃饭快的人应当如何调整?一起了解。
从人看到、闻到食物起,负责调节饱腹感、抑制食欲的瘦素就开始分泌了,但需20
—
30分钟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吃饭过快,会在“饱”反馈还未形成之前就吃下过量的食物,瘦素也来不及告诉大脑“该停止了”,导致摄入的食物量超过人体实际需求。
如果一个吃饭快的人把
进食速度降下来,身体将发生以下变化——
吃慢点能改善因为长期进食过快增加胃肠负担带来的胃胀、胃酸、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还能保护胃黏膜。
细嚼、多嚼能锻炼下颌力量,促进牙床健康,还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
相比吃饭慢的人,吃饭速度快的人肥胖风险增2倍;经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
慢点吃能减少“趁热吃”的机会,避免过烫的食物刺激本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减少食管癌风险。
吃饭时多咀嚼,可以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用一定节奏咀嚼,还可促进血清素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
吃太快不好,但吃得太慢也非好事。专家表示,
进餐时间和个人饮食习惯、健康状况有关,但一般不应少于15分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健康人群应花费15—20分钟吃早餐,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