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春节的最后一个夜晚
。“元”为始,
夜为“宵”,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这一天,是团圆的、是浪漫的,更是调养生息准备开始劳作的日子。所以在元宵夜我们用通明灯火祈愿这一年风调雨顺、光明幸福。
- 元宵,祈愿 -
元宵节
可算得上是中国最有韵味的传统节日了。
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习俗:
吃汤圆、闹花灯、会佳人、猜灯谜、踩高跷、走百病......
我们的祖先相信灯可以驱走黑暗,变夜为昼。于是在这天,我们灯火通明的方式,赶走一年的疲惫,庆祝新的开始。
而元宵之夜,妇女们见桥必过,称为
“走百病”
。为什么要在元宵“走百病”呢?
冬春之交,气温多变,
古时
人们常在这个时节生病,妇女以过桥祈愿,希望健康平安过全年。
- 冬春之交,养生之时 -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起点。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都要从时下做起。
冬春之交养生要从这3个方面考量:
1、维生素不足,免疫低下。
早春,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处在调节之中,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身体的抗病能力比较低,
各种致病源会乘虚而入
。
春天又是蔬菜水果的淡季,也易引起
维生素摄入不足,致口舌生疮,牙根肿痛,牙龈出血,大便秘结等内热上火症状。
2、气温变化易使疾病加重。
春天乍暖还寒,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且多风的季节。
特别是早春,时而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单衣出行;
时而又冷风袭人,棉衣紧裹。
忽冷忽热风雨无常,一不留神疾病就会加重。
3、春行冬令,燥浮于表。
春季,人体阳气开始向外疏发。
秋冬积累的热燥开始向外输出,表现出体热上火的体征。
《黄帝内经》曰:
肝主春。
肝的功能在春季最为旺盛。
肝气旺易影响到脾,所以春天易引起脾胃虚弱的症状。
再
由于春天机体代谢旺盛,胃纳增强,胃酸增加,情绪不稳定等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因而容易引起胃溃疡等病复发。
- 初春首选茶品:大红柑 -
中华民族讲究以食养生。
早春饮食,当以
“养阳”、补气血、补充维生素、粗纤维为主
,多食韭菜、竹笋、荠菜等应季时蔬,
茶品则属“
大红柑
”最合适不过
。
大红柑内含物质中果香类芳香物质含量高,含海绵松丝也较多,且果糖含量高。
海绵松丝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纤维,能够帮助肠胃蠕动助消化、对于调节膳食平衡有较大的助益,且富含多种维生素。
而且大红柑成熟度高,果香类芳香物质含量高,两者配合的温和茶性来驱散冬日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
。
起到平肝养气的效用
,在初春的过渡时节非常适宜。
元宵节一直是我国重要
的
传统佳节,以往的元宵佳节,街头巷尾,热闹非凡。但是今年的元宵节我们选择团结一心,共同战“疫”。
今夜,万家灯火寄一年光明与吉祥,
阴霾终会驱散,安康重回大地。
心之所向,美好的
一切都会
重聚,再见如故。
经过一个冬天的陈放,津味大红柑为初春而来,在最宜饮的季节带来健康,为这个非常时期诚挚陪伴。
时隔四年,2020津味大红柑即将暖心回归,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