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的是在追求完美艺术道路上的挣扎。为了完美地表现一个角色,艺术家需要混淆自己的心灵世界和客观世界,这个过程里所有的纠结和彷徨,痛苦和挣扎都是不可避免的。
电影《湮灭》的上映,把娜塔丽·波特曼 再次带到我们的视线,今天来聊聊
娜塔丽·波特曼 封后奥斯卡的一部作品《黑天鹅》。
黑天鹅 Black Swan
(2010)
豆瓣评分 8.5
/
IMDB评分 8.0
导演: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 安德雷斯·海因斯 / 马克·海曼 / 约翰·J·麦克劳克林
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米拉·库尼斯 /
文森特·卡索 /
芭芭拉·赫希 / 薇诺娜·瑞德 /
尼娜是一名非常努力的芭蕾舞演员,她住在粉色的房间里,每天除了训练几乎没有其他生活。
尼娜
总监托马斯为了让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决定重新改编经典作品《天鹅湖》,托马斯需要一个新的“天鹅女王”来领舞,并且要让这个人分饰两角: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角色要让同一个人饰演,难度可想而知,但尼娜还是非常想抓住这次机会。
一个总是穿着黑色衣服的女孩莉莉,最近加入了舞团,她成了尼娜最有力的竞争者,总监似乎非常喜欢莉莉。
莉莉
在一次彩排中,尼娜把白天鹅的美丽、怯懦、娇柔,演绎的非常传神,托马斯让她试着表演一下黑天鹅,尼娜却表现不佳。
第二天,尼娜涂了口红,去找总监,想要争取一下主角的位置。她一直专注于每一个动作的完美,而总监想要看到的,是她跳舞时的激情。
托马斯强吻了尼娜,却被尼娜咬了一口。这一举动大大出乎托马斯的意料,他似乎看到了尼娜身上“黑天鹅”的潜力。
最终,尼娜成了“天鹅女王”的人选。
总监托马斯
随后的一段时间,尼娜接二连三地出现幻觉,她的手指经常会流血,但当她回过神来时,却发现手指并没有血迹。
莉莉请尼娜吃晚饭,两人来到了夜店,尼娜喝下了莉莉给她的掺有致幻药物的酒。
在酒精和药物的作用下,她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共度了一个“美好的”晚上。
第二天,尼娜因为迟到缺席了排练,而莉莉却伴随着音乐饰演着黑天鹅。总监对莉莉很满意。
托马斯按照行业惯例,将莉莉选为“天鹅女王”的替补。尼娜非常担心莉莉会顶替自己,无能为力之余,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幻觉。
直到某天,尼娜撞见托马斯和莉莉的缠绵,她崩溃了。
情绪激动的尼娜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紧接着,她的身体发生了变异,后背长出了黑色的羽毛,腿也变成了鸟类的形状。当然,这是她的幻觉。
正式演出开始,万众瞩目的白天鹅上场了,可惜的是,尼娜在表演中一直被幻觉影响,前半段的演出非常糟糕。
尼娜沮丧地回到化妆间,发现莉莉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化妆,并直言要登台饰演黑天鹅。尼娜被她的言辞所激怒,一把将她推到墙上,她用碎裂的镜片杀了莉莉,把她拖进了卫生间。
随后尼娜以黑天鹅的身份再次登台,这一次,她似乎已经和黑天鹅融为一体,举手投足间充满着野性与诱惑,漆黑的羽毛渐渐覆盖全身,尼娜完成了一次华丽的亮相。
尼娜回到一片狼藉的化妆间,用毛巾堵住了卫生间门缝,试图掩盖从中渗出的血迹。但随后,她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莉莉并没有死,而是打开了门祝贺她,地板上的血迹也并不存在。
惊惶之中,尼娜从自己腹部拔出了一片碎镜片,她刺伤的其实是自己。
尼娜一边流泪,一边化完了妆。
尼娜的表演迎来了最高潮。在《黑天鹅》的剧本中,绝望的白天鹅在死亡中获得了解脱。
尼娜走上高台,看了一眼观众席中的母亲,
随后,纵身一跃,跳下了悬崖。
演出结束了,掌声持续不断,众人围过来为尼娜庆祝,这时,人们才发现尼娜腹部的伤口。洁白的服装慢慢被血浸染。
尼娜微笑着对托马斯说,
我感觉到了,完美,
我,完美了。
《黑天鹅》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剧情片,上映于2010年。
娜塔莉
凭借此片获得了
第83届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
。
电影通过讲述芭蕾舞演员 尼娜 为了完美演绎白天鹅与黑天鹅而做的各种努力,以及她在这段时间内遭遇的一些奇怪事件,展现了
一个艺术工作者看似荒谬但却又挺有真实感的生活
。
和通常来讲述人物内心世界的影片类似,导演在镜头里埋藏了很多东西。
包括用粉色来构建代表尼娜少女情怀的屋子,包括舞蹈房镜子上方不同方向的头像画,还有大量用镜子构成的画面诡计,以及正常镜头中突然间插入的极短的反差镜头,甚至包括这张办公室里面的罗夏墨迹测试图等。
罗夏墨迹测验图(一种心里测试)
这些影视技巧都在持续的将现实世界与主角的心灵世界混淆,这种混淆一开始是比较轻微的,直到后面越来越强烈。以致于后面越来越明确的可以在现实世界看到精神世界的影子。
影片用
手持的镜头带来一种不安定感
;并且用布景和调色的方式,让整部影片几乎处于比较暗淡的黑白色调中。直到最后一场的舞台上才使用灯光,创造了饱和度非常高的充满色彩的镜头,这应该也是导演希望对比
现实的灰暗
和
艺术世界的多彩
的一些想法吧。
总体而言,《黑天鹅》这部影片的导演技巧是非常外在而明显的,算作此类影片中比较容易看懂的类型。
影片类型是惊悚加剧情,所以解谜要素也是一个看点之一。关于主角何时开始人格分裂,莉莉到底存在不存在等,可以查到很多解读。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影片具有一个比较明显的
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套娃结构
,也即总监托马斯所说的剧情梗概和整部电影的对应。
在总监的芭蕾舞剧情介绍里,虽然黑白天鹅是不同的角色,却是由同一个人饰演。
那么回到整部电影,穿着黑衣服的莉莉和穿着白衣服的尼娜,从结构上说,也应同样是由一个人饰演。
所以虽然很多时候感觉莉莉好像在现场,但
她实际上是可以不存在的。
比如莉莉第一次迟到了,众人看向她,但却没有问她什么。又比如,她在所有人都散场之后回到练舞房,单独和主角聊天。还有一次,莉莉敲门,母亲开了门,却说外面没有人,并且还在莉莉和女主说话时询问女主吃饭的事情,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在后面,尼娜杀了莉莉,但莉莉又出现了,这也是另一个论据。
所以,其实
从头到尾莉莉就是幻想出来的,
是比较符合影片原本结构性设计的解释。
训练之后,“莉莉”回来单独跟女主聊天
再就是,练舞房镜子右上方的头像,全都朝右,只有一个朝左,当然可以解释为朝左的是代表女主,因为只有她人格分裂,
但更好的解释是
朝左的头像代表莉莉,因为只有她是不存在的。
有一个证据是在影片最后所有女主跳舞的时候,场上一共有19个人,而练舞房上方有20幅画。
影片讲述的是在追求完美艺术道路上的挣扎,为了完美地表现一个角色,艺术家需要混淆自己的心灵世界和客观世界,这个过程里所有的纠结和彷徨,痛苦和挣扎都是不可避免的。
用很多网友的话来说,就是“
不疯魔不成活
”。
影片中有一些总监对女主性方面的引诱,但实际上从镜头的表现来看,这些引诱并不完全是出于总监的欲望,更多感觉是,总监希望借此来解放尼娜压抑的内心,让她执着而勇敢地去追求。从这个方面来说,总监其实有一些
隐喻艺术本身
的意思,而尼娜对于总监的爱慕之心,也同样隐喻了她对艺术的恋爱般的喜爱。
黑天鹅下场之后,尼娜主动亲吻总监
故事最后,尼娜长出翅膀的那段和鸟人还蛮类似的,不过,《
鸟人
》是在该影片4年之后的作品。
当然还有些观众把此片和《霸王别姬》比较,从故事主题来说,其实还有点类似。程蝶衣也是混淆了艺术中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己,最后宁可作为女性的虞姬死去,不愿意作为一个男人苟活。而此片的片头那部分的打光和镜头节奏,和霸王别姬最后那段自刎的镜头非常像。
《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挥剑自刎
当然,《霸王别姬》和《黑天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陈凯歌把京剧这种艺术拍得非常的美,能让观众感觉到这真的是值得自己付出一生来诠释的一种东西。而《黑天鹅》更多的是在渲染恐惧黑暗的气氛,就连芭蕾舞片段也是类似风格,这就少了一些对芭蕾舞艺术美的展现。
从这个方面,会造成一种主角动力不足的感觉,因为观众没有感觉到尼娜不惜一切代价所争取的东西有多美好,于是,她的种种牺牲甚至癫狂般的追求会让人觉得不太可信。这样说来,影片有一点技巧大于热情的感觉。
文化的差异当然有原因,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容易理解京剧的美,但影片对于芭蕾舞艺术之美的描述不够,确实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