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吗?
74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35岁。
彼时,咱们的先辈需要面对饥荒、天花、小儿麻痹......这些现在听着有些遥远的“敌人”。
194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
[1]
。
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老百姓的“健康事业”也随之腾飞。
2019年,这个答案变成了77.7岁
[2]
。
中国人还会更长寿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久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刊登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建模研究,预测了2035年中国大陆及其各省份人口的预期寿命
[3]
。
在可预见的未来,
中国人即将踢开“80”岁的大门
,向着更为长寿的目标迈进!
预期寿命,指的是假如当前的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期寿命每年都可能会变化。
听着有些复杂,简单而言,
人均预期寿命
(一般为出生时预期寿命)
,指的是对于当年新出生的婴儿来说,他们平均能活到多少岁。
比如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7.7岁,指的是2019年出生的人,平均可以活到77.7岁。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每一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都会提升不同时代、不同年份出生的人的人均预期寿命。
这次的研究发现,我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将进一步增长:
-
2019年——77.7岁
-
2030年——79岁
-
2035年——
81.3岁!
而到了
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高达93%,其中女性预期寿命为85.1岁、男性为78.1岁。
从不同地区来看,
2035年,北京女性有望成为预期寿命最高的人群
,其次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的女性。
2035年,北京女性的出生预期寿命超过90岁的概率为81%。广东、浙江和上海的女性超过90岁的概率分别为78%、62%和54%。
我国大陆地区女性预期寿命完整排行详见下图⬇️
而男性预期寿命的第一名则“花落”上海。
2035年,上海男性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为98%、超过83岁的概率为77%。
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的男性也“不甘示弱”。这些地区男性超过80岁预期寿命的概率均超过50%。
我国大陆地区男性预期寿命完整排行详见下图⬇️
根据2019年到2035年预期寿命的预测,
女性预期寿命增长最大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
,这些地区女性预期寿命增长超过5岁的概率至少为53%。
而
对于男性,预期寿命增长最大的省份依次为西藏、福建、广东和吉林
,这些地区至少有53%的可能增长超过4岁。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女性将比男性越来越长寿,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2019年,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6.2岁,到2035年这一性别差异将增至7岁。
根据2019年的数据,广西、辽宁、广东和北京地区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差距最大
(分别为7.7、7.4、7.3和7.1岁)
,而吉林的性别差异最小
(仅为2.7岁)
。
预计到了203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除西藏、吉林和贵州外)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还会增大。
研究指出,大多数省份,
预期寿命的增长主要得益于65岁以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尤其是女性。
这也说明,我国在改善健康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预期寿命的增加除了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有关外,还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病死亡率下降有关。
那么,
换个思路,咱要想长寿,就是尽可能不患这些慢性病,以及万一得了这些病之后,做好疾病管理!
那么,要怎么做好疾病预防和管理呢?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
60%的慢性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4]
。
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我们也给你整理了
“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4点——
“会吃、会动、会睡、会乐”
虽然看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重要!
中国营养学会曾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居民的膳食不平衡、高油高盐、超重肥胖等问题非常突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5]
。
饮食合理,吃过多或过少,都对健康和长寿不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这几点
[6]
:
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是真的能做到并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
研究表明,每天消耗150千卡热量,或每周消耗1000千卡热量,冠心病发病风险可减少50%,高血压病、糖尿病、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30%~35%
[7]
。
丹麦科学家曾收集了8577名志愿者的业余运动情况,并进行了连续25年的追踪调查,在2018年发布了调查结果。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运动爱好的久坐对照组,不同类型的运动均能够显著延长人均寿命
[8]
。
前7大运动及其寿命延长时间如下:
(1)网球: 9.7年
(2)羽毛球: 6.2年
(3)足球: 4.7年
(4)骑自行车: 3.7年
(5)游泳: 3.4年
(6)慢跑: 3.2年
(7)健美操: 3.1年
人们很早就知道,长寿与睡眠密不可分。
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或长于8小时的人,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都比睡眠时间6~8小时的人群要高
[9]
。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每天睡7~8小时最为适宜。
精神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最长30年的追踪随访发现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