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医典
靠谱、实用、有趣的医学健康科普,就在腾讯医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苹果突然发布芯片!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恭喜!孙友宏任东南大学校长:江苏如皋人!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县委书记要求每人都要会DeepSeek!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上海临港,2025重大签约:百亿项目1个,1 ... ·  3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光伏目标100亿!又一行业巨头拟H股上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医典

中国人预期寿命增至81.3岁!男女寿命差距却越来越大......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腾讯医典  · 公众号  ·  · 2024-04-06 07:55

正文

你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吗?


74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35岁。


彼时,咱们的先辈需要面对饥荒、天花、小儿麻痹......这些现在听着有些遥远的“敌人”。


194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 [1]



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老百姓的“健康事业”也随之腾飞。


2019年,这个答案变成了77.7岁 [2]


中国人还会更长寿吗?


(来源:网络)


答案是,肯定的!


不久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刊登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建模研究,预测了2035年中国大陆及其各省份人口的预期寿命 [3]


在可预见的未来, 中国人即将踢开“80”岁的大门 ,向着更为长寿的目标迈进!


(来源:soogif)



预期寿命,指的是假如当前的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期寿命每年都可能会变化。


听着有些复杂,简单而言, 人均预期寿命 (一般为出生时预期寿命) ,指的是对于当年新出生的婴儿来说,他们平均能活到多少岁。


比如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7.7岁,指的是2019年出生的人,平均可以活到77.7岁。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每一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都会提升不同时代、不同年份出生的人的人均预期寿命。


这次的研究发现,我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将进一步增长:


  • 2019年——77.7岁

  • 2030年——79岁

  • 2035年—— 81.3岁!


而到了 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高达93%,其中女性预期寿命为85.1岁、男性为78.1岁。


(来源:soogif)



1. 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


从不同地区来看, 2035年,北京女性有望成为预期寿命最高的人群 ,其次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的女性。


2035年,北京女性的出生预期寿命超过90岁的概率为81%。广东、浙江和上海的女性超过90岁的概率分别为78%、62%和54%。


我国大陆地区女性预期寿命完整排行详见下图⬇️



2. 我国男性的预期寿命


而男性预期寿命的第一名则“花落”上海。


2035年,上海男性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为98%、超过83岁的概率为77%。


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的男性也“不甘示弱”。这些地区男性超过80岁预期寿命的概率均超过50%。


我国大陆地区男性预期寿命完整排行详见下图⬇️



3. 这些地区“进步飞跃”


根据2019年到2035年预期寿命的预测, 女性预期寿命增长最大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浙江和福建 ,这些地区女性预期寿命增长超过5岁的概率至少为53%。


对于男性,预期寿命增长最大的省份依次为西藏、福建、广东和吉林 ,这些地区至少有53%的可能增长超过4岁。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女性将比男性越来越长寿,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2019年,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6.2岁,到2035年这一性别差异将增至7岁。


根据2019年的数据,广西、辽宁、广东和北京地区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差距最大 (分别为7.7、7.4、7.3和7.1岁) ,而吉林的性别差异最小 (仅为2.7岁)


预计到了203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除西藏、吉林和贵州外)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还会增大。


(来源:soogif)



研究指出,大多数省份, 预期寿命的增长主要得益于65岁以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尤其是女性。


这也说明,我国在改善健康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预期寿命的增加除了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有关外,还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病死亡率下降有关。



那么, 换个思路,咱要想长寿,就是尽可能不患这些慢性病,以及万一得了这些病之后,做好疾病管理!


那么,要怎么做好疾病预防和管理呢?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 60%的慢性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4]


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我们也给你整理了 “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4点——


“会吃、会动、会睡、会乐”


虽然看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重要!


1、会吃,戒烟戒酒


中国营养学会曾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居民的膳食不平衡、高油高盐、超重肥胖等问题非常突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5]



饮食合理,吃过多或过少,都对健康和长寿不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这几点 [6]



2. 会动


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是真的能做到并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


研究表明,每天消耗150千卡热量,或每周消耗1000千卡热量,冠心病发病风险可减少50%,高血压病、糖尿病、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30%~35% [7]



丹麦科学家曾收集了8577名志愿者的业余运动情况,并进行了连续25年的追踪调查,在2018年发布了调查结果。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运动爱好的久坐对照组,不同类型的运动均能够显著延长人均寿命 [8] 前7大运动及其寿命延长时间如下:


(1)网球: 9.7年

(2)羽毛球: 6.2年

(3)足球: 4.7年

(4)骑自行车: 3.7年

(5)游泳: 3.4年

(6)慢跑: 3.2年

(7)健美操: 3.1年


3. 会睡


人们很早就知道,长寿与睡眠密不可分。


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或长于8小时的人,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都比睡眠时间6~8小时的人群要高 [9]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每天睡7~8小时最为适宜。



4. 会乐


精神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最长30年的追踪随访发现 [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