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喜茶回应暂停加盟申请# ... ·  昨天  
新浪科技  ·  【#阿里回应投资DeepSeek传闻#】有消 ...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Mate70Pro加开启90天预约申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共享经济正在走O2O的老路?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7-20 11:23

正文

点击上方“ 腾讯科技 ”,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科技考拉(ID:kaolajun-it)

文 / 杨舒芳

内容经授权转载发布


一个被忽略的背景是,大批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期会在今年左右到期。如果手里的钱没全部投出去,就要返还给LP,并且LP不再需要履行出资承诺,基金下次募资就会很麻烦。这个道理,类似于公司市场部每年申请的预算必须花完,不然明年申请时候一定打折。


“如果要创业,今年是个好机会,钱好拿。”


小火了一把的共享睡眠,出师未捷就遇到了政策问题。不过没关系,共享图书已经接上了热点。


在共享经济的东风下,传统行业似乎都迎来了互联网化的机会。甚至连独立APP都不是必需,只要一个公众号或小程序就可以搭上共享经济的大船。 这情形,一如当年的疯狂的O2O。


背后的逻辑是,移动支付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支付工具,它演变成了最大的创业开放平台。基于LBS和移动支付,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完成线上迁移。


问题是,并非所有的产业都适合这么做,一如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风口的狂欢过后,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鸡毛。


加把锁,共享一切


腾讯曾经有个愿景,叫连接一切。这个目标已经被微信支付基本实现了。


站在微信支付肩膀上的,是2014年的O2O大战和如今的共享大战。微信能连接一切,创业者们就敢共享一切。只要把传统的租赁搬到线上,加一把能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打开的锁,再把时间单位切割到以小时计,一个共享经济项目就初步成型了。


从这个角度看, 移动支付的普及,才是近几年互联网创业最重要的切割点。


眼看着摩拜和ofo融资一轮轮地拿,估值翻倍比翻书还快,创业者们脸红心跳,如何能够淡定。共享单车这个赛道显然人已经太多了,好在还有共享经济这个大赛场。只要贴上“共享”这个标签,就算是买好了入场票。



基于移动支付这个创业开放平台,创业者们开始了狂欢。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共享平衡车相继出现。作为极少数的刚需高频领域,出行场景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


共享充电宝是第二个站上风口的。 短短几个月之内,腾讯、红杉、金沙江、SIG 等都出现在了这个阵营中。腾讯先后两次投资小电,陈欧则几乎把街电当成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共享经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扩散开来,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共享图书先后成为讨论热点。7天实验站一本正经地提出了一个未来构想:让我们共享猫咪吧。


情况和当年的O2O变得越来越像。


整个故事的行为模式陷入了一个固定套路:某个领域出现明星项目,投资人提取和包装出一个概念,创业者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这个概念无限发散,套用到所有能套用的领域。


O2O没有错,共享经济也没错,它们都只是被概念化的背锅侠。


庞大的潜在用户基数、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越来越强力的资本,把中国的创业者们逼进了一个怪圈:找风口,扎堆进去,忽悠投资人,找接盘侠。就连曾经是一股清流的技术派创业公司,如今也被人工智能拖下了水。


着急的资本


从滴滴和快的到摩拜和ofo,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资本正变得越来越强势和激进。唯快不破成了大过天的法则,没有人再考虑企业需要练内功的自我修养。


共享经济在今年迅速成为创业风口的原因之一,是资本的强力助推。


一个被忽略的背景是,大批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期会在今年左右到期。如果手里的钱没全部投出去,就要返还给LP,并且LP不再需要履行出资承诺,基金下次募资就会很麻烦。这个道理,类似于公司市场部每年申请的预算必须花完,不然明年申请时候一定打折。


人民币基金的存续期以7年居多,其中包括5年投资期和2年退出期。但事实上,大多数基金都会在至少第四年的时候,把钱都投出去,因为你很难确定退出期到底需要多久。 无论通过IPO还是并购退出,都需要时间和运气。


“如果要创业,今年是个好机会,钱好拿。”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说。


以2017年作为时间轴的第四年,这些基金的募资时间应该是2014年左右。那是中国互联网募投退的大年。


那一年,阿里、京东等巨头先后上市,聚美优品和陌陌这样的小巨头也如愿登陆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国内IPO终于放闸,手握股份的VC和LP们迎来了一场国内外同步开花的退出狂欢。


在此之前,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A股在2013年关了一整年的闸,走出去的中概股也凄凄惨惨,唯品会2012年拼着流血上市,才能顺利登陆纽交所。2013年上市的去哪儿,首日股价暴涨89%,侧面透露发行价应该也是打了狠折的。


大批回笼的资金,自然演变成了新的基金。 清科数据称,2014年全年完成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共409支,其中大多数为成长基金。此外,2013年成立的人民币成长基金也有100支左右。


热钱涌动,自然也催生了创业热潮。O2O的概念正是兴起于2014年。




那时候,VC热、众筹也热,到处都有路演,每天都有融资发布会。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北京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咖啡馆里经常没有座位,邻桌的人在聊的,不是项目就是投资。 只要你愿意,O2O企业们的补贴可以完美解决你一天的需求。


这样的虚假繁荣,如今正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方式重演。


门槛低,真的吗?


低门槛、好进入、资本热捧,这一度是O2O和共享经济被公认的几大特征。但现在回过头看,真的如此吗?


以最先火起来的共享单车来看,它所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太资本CEO周子敬曾经谈到,共享单车确实激活了一个沉睡市场,这是他眼中好赛道的核心要素之一。 “以前我怎么都想不到会去骑自行车,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如你所见,共享单车的洗牌期已经开始了。老的选手已经有人退出,新的公司仍在入局。曾经只是句吐槽的“共享单车的瓶颈在于颜色不够用”,居然真的被七彩单车和黄金单车阐释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