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行业。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完美Excel  ·  使用deepseek自动填写Excel工作表信息 ·  2 天前  
完美Excel  ·  有了deepseek,还学VBA有啥用 ·  昨天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不会Excel公式?让DeepSeek给我们写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iya

《找到你》让我看到一个女人当妈后最绝望的不是没钱给孩子看病,而是“一个人”的孤立无援

meiya  · 公众号  ·  · 2018-10-18 23:58

正文


上周的某一个傍晚,我在上海做完面对面的咨询,约了下班的丈夫一起看了电影《找到你》,作为一名妈妈,我对电影有很强的代入感,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看起来这是一个保姆诱拐孩子的故事,但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编剧将三个女人当妈的人生经历穿插在一起呈现出来。


一个是由姚晨饰演的职场妈妈律师李捷,一边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一边拼命工作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一个是由马伊琍饰演的保姆孙芳,一名农村妇女,女儿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活不过两岁,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拼了命地到处挣钱、借钱;


还有一个是由陶昕然饰演的朱敏,丈夫很有钱,自己学历也不低,但是为了照顾孩子怀孕后辞职选择做一个家庭主妇,但最后老公提出了离婚,并和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这三个人物角色代表着三类妈妈:职场妈妈、底层妈妈,全职妈妈。


每一类妈妈都有自己的人生困境。


作为职场妈妈的代表律师李捷,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她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做好事业,有时候还要遭遇职场性骚扰。但是因为要强的个性,丈夫觉得她不像个女人,婆婆觉得她没有做一个好妈妈。


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和谐亲密,她在带孩子的时候,比较焦虑,也因为陪伴孩子时间太少而心怀愧疚,甚至保姆孙芳都认为她“不配当妈”。


底层妈妈孙芳的困境在于处在底层,很难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办婚礼当天,因为闹洞房的人的起哄声“你管不管得了”,她的老公就当着众人的面家暴她。之后,孩子生病,老公扔下一句“救不活”就消失不见了。为了给孩子治病,孙芳一个人到处挣钱筹钱,吃别人的剩饭,什么工作都干,最后在漫天大雨中抱着死去的孩子无比绝望。


全职妈妈朱敏,全职四年,被有钱老公抛弃,因为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无力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因为生完孩子后,发现丈夫出轨,患上产后抑郁看心理医生都被作为不适合抚养孩子的证据。她不堪离婚又被抢孩子的双重打击,而选择了自杀,但好在自杀未遂。


三个女人,三类妈妈,面临着不同的人生困境,但是造成她们困境的原因却是相似的:


1、 对于这个三个女人来说,她们的痛苦很多时候正来自她们的伴侣即男人的压迫与伤害。


李捷的丈夫是个巨婴,妈宝男,因为老婆个性要强而出轨。李捷提出离婚,要孩子的抚养权,他让她放弃抚养权,并说:我妈离不开孩子。


孙芳的丈夫酗酒、家暴,连孙芳怀着孕,挺着一个大肚子都被打得鼻青脸肿。这个男人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一知道孩子有病就抛弃了孩子,孩子长期生病住院连看都不来看一眼。最后孩子死了,还要纠缠孙芳,索要分手费。




朱敏的丈夫很有钱,但是中年猥琐男,婚后小三小四从没有断过,有了新欢就要抛弃妻子,要李捷给自己打争夺抚养权的官司,饭局上还对其进行性骚扰。


这部电影里,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是不靠谱的,连警察的办案能力都不怎么样。孩子被保姆拐跑了,靠得是李捷强大的意志力和勇气,再加上作为律师专业的侦查能力,追寻着一条条线索才破得案。


我认为《找到你》是一部女权主义的影片,讲得是中国女性当妈后在男权社会会遭遇怎样的生存困境。电影看起来找的是孩子,但同时也在找靠谱的中国男人,在呼唤中国男人父性的回归。


中国的丧偶式育儿是非常严重的。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老人带孩子比例中,很多都是职场妈妈,一边在外工作,一边回家与老人一起承担育儿的责任,而爸爸参与育儿的情况却不多见。很多爸爸以工作忙,男人负责挣钱养家逃避育儿责任。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这组数据说明,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很多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


只要我们国家丧偶式育儿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善,男人不积极参与育儿,婚姻制度在离婚时没有保障女性的权益,无论哪一个阶层的女性生了孩子,只要她爱孩子,她都会遭遇像电影里一样的生存困境。


2、这三个妈妈的困境都与她们陷入到自己的执念中,迷失了自我有关。


必须承认,钱很重要,养孩子也确实需要花很多钱,但李捷把金钱看成是养育孩子的唯一资源,夸大了金钱在养育孩子中的作用。打电话的时候谈自己接手的案子,她说:“这年头没钱养什么孩子呀”。



为了挣钱,她拼命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她对带孩子这个事情也缺乏耐心,总是显得很焦虑,孩子和她在一起也很焦虑,哭个不停。


她依赖保姆孙芳,跟她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她在骨子里看不起孙芳,对她傲慢,冷淡,有时拿她当空气。


在游乐园,看到女儿和孙芳,她跟女儿打招呼,直接忽视和跳过了孙芳。出门的时候,看到女儿和妇孙芳更亲热,心里不高兴,就说“鼻涕不可以擦到别人身上”。对的,孙芳对她来说是“别人”。孙芳几次想找她谈话,她都是轻视的态度,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


李捷信奉“你弱你活该”那一套,用对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认为女人如果没有变成强人,完全是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女性,如果没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就是一个失败者。


在面对朱敏质问时,她回答说:"朱女士……我和你一样,我也有孩子,我既要照顾家庭也要工作,就是因为害怕有一天像你一样被动。"“打官司就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你早在几年前辞职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准备。”


在孙芳和朱敏面前,李捷有自己作为女强人的优越感。


孙芳在孩子得了绝症,自身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绝症的情况下,也陷入到偏执中,发了疯般挣钱,为了挣钱给孩子治病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在夜总会里当小姐,一口气喝下20杯酒,吃别人吃剩的饭菜……看着非常令人心疼。


孙芳和孩子紧紧地捆绑到一起,她为了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付出,也对救活孩子抱着巨大的期望。 她和孩子是连体的,她们的母婴关系是一元共生的关系, 孩子活着,她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当自己的女儿死去后,她感觉自己也死了,巨大的期望带来的是巨大的失望,以至于绝望,她陷入到更加偏执与疯狂中 ,她把自己孩子的死怪罪在李捷身上,她拖欠了太多医疗费被医院赶出病房的时候,李捷夫妇抱着孩子躺在了她孩子躺的病床上。于是,她开始执行自己的复仇大计。


故意摔伤李捷的孩子,然后扮保姆到李捷家应征,将死去的女儿冰冻在雇主李捷的冰箱里,又因为是个法盲,将骚扰和试图强奸自己的前夫杀死焚尸,还计划将李捷的女儿卖掉还治病欠下的钱,后来反悔了,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女儿抚养。


孩子有先天性的重大疾病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个打击,甚至对有的家庭来说很残酷,一生下来孩子就要接受孩子活不久的不幸。但是,他们并不会像孙芳那样为了救孩子而陷入疯狂,走上一条犯罪的不归路。


如果孙芳愿意接受现实的世界,放弃治疗,陪孩子走过人生最后一段日子,虽然她依然会经历丧女的不幸和哀痛,但她的内心会获得更多的平静,人生还会有其他可能。


朱敏也是如此,陷入到一定要争孩子抚养权的偏执中。


如果她接受孩子的抚养权给男方,认为孩子在经济条件更好的父亲那里也一样能成长的好,离婚后自己可以找工作,可以每周定期去看望孩子,那她会活得更自由更快乐。


当她说"为了孩子,我什么都付出了。"其实在说:“除了孩子,我一无所有”。因为丧失自我,没有了自我,没有自我价值感,朱敏将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她不能没有孩子。所以,当感觉自己在争夺抚养权官司中处于下风时,她不堪内心的痛苦选择了自杀,最后自杀未遂,导致自己毁容。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真的很担心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像朱敏这样的母亲是否合适独自养育一个孩子。毕竟,主要抚养者的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程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李捷的内心信念是:我必须要做个女强人。孙芳和朱敏的内心信念是:我必须要做个好妈妈。她们都被自己的信念捆绑而陷入偏执。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当我们陷入偏执中,走向极端,就是进了地狱。


当妈妈这件事也是如此,母爱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丧失自我和理智,走向了极端,就将自己和孩子都带入了地狱。


《找到你》这部电影看起来找的是孩子,但同时也在找女人的自我,一个不被妈妈,不被职场女强人这些角色而压榨的鲜活自我,一个稳定、强大而又不偏执的自我。


3、 缺乏支持,现实和心理层面都孤立无援让任何一个当妈的女人歇斯底里。


《找到你》中两场妈妈崩溃的戏,让人心里很难受。


一场是李捷接到骗子的电话把钱转给了对方后,得到孩子在哪的消息,她开始在天桥下的垃圾桶中发疯一样地翻垃圾,找孩子。


还有一场是,孙芳抱着重病的孩子在雨中等救护车,救护车却迟迟不来,她跪在雨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绝望的哀号。



电影中,无论是李捷、孙芳还是朱敏,她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是一个人,孤立无援的状态。李捷离婚了,作为一名单亲妈妈要工作上班,一个人带不了孩子,只能寻求保姆的帮忙。孩子被保姆拐跑了,她也是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寻找线索,丈夫基本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不是说保姆不好,不值得信任,但是假如李捷有闺蜜,她的父母在身边或者有其他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她在离婚带孩子以及丢失孩子之后的绝望感都不会那么强烈。


孙芳也是如此,孩子生病期间一直是她一个人在照顾。当她出去赚钱,为孩子筹措医药费时,虽然医院里有病友家属帮忙照顾,但她身边缺乏真正关心她,给她足够支持的朋友和家人,后来交的男朋友也只是一个放高利贷的混混,不够给力。


在原始社会中,部落里所有人一起才能养大孩子。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养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妈妈我之所以没有发疯,没有变得歇斯底里,是因为一直有人在帮我。 月子里是月嫂帮忙照顾孩子,婆婆帮忙做家务,丈夫也休了一个星期在家帮我一起带孩子。出了月子,丈夫和婆婆也一直在帮我,在我产后抑郁的那段倍受煎熬的日子,也是丈夫和公婆陪我度过。还有那些妈妈群里的妈妈也在我疲惫困难的时候给我很多支持。


尽管如此,我依然感到带孩子的艰难,那些孩子一夜醒来七八次,每次都大哭的夜晚,那些洗不完的奶瓶,擦不完的屎尿,那些因为喂奶看过的1点、2点、3点、4点、5点的天空,还有孩子持续高烧不退的焦灼……都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母亲的难。


如果一个妈妈一直是一个人给孩子喂奶,一个人给孩子换尿片,一个人给孩子洗澡,一个人陪孩子玩,一个人给孩子喂做辅食,一个人哄孩子睡觉……并且7x24x365都是这样的模式,不歇斯底反而是不正常的状态。


我们很多妈妈的困境正在于“一个人”带孩子。


这里的“一个人”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一个人,指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缺乏帮手,还有心理层面上的“一个人”。


有则新闻,上海一名女子,生完孩子5个月,孩子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丈夫回到家一句“你不上班,在家连孩子都带不好”的指责就让这名女人抱着孩子从楼上纵身一跃。


不是这个妈妈太脆弱,而是她可能患有产后抑郁,可能在心理层面上感到一个人孤立无援的绝望。


一个女人带孩子,很难,但不被看见的“难”,才是最深的绝望。


很多妈妈带孩子的繁琐、缺乏睡眠、过度劳累、焦灼、不安,自我被吞没等一系列的心理困境无人看见,也无人理解。


从家庭到社会,我们对妈妈这一个群体都缺乏足够看见、支持和帮助,更多的只是苛责。


孩子从来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是父亲的,是家庭的,更是国家和社会的,但是整个社会都把育儿的重担让母亲一个人来承担,孩子出了问题永远都是妈妈的错。


在电影中有一个简短的对话,体现在中国作为一个母亲有多容易被苛责。


在孩子被带走后,李捷来到警局报案,警察问她:“孩子跟保姆白天就失踪了,为什么晚上才报案呢?”



李捷双眼无神,抬起头用哭哑了的声音慢慢答:“白天要上班。”


电影里有一段台词:“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这不算一份职业。”




姚晨在星空演讲回应这个部分时,她说:“但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当妈妈,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残酷,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


一个女人当妈后如果不被苛责,而是被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被看见内心的难,她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妈妈。


就像电影《找到你》中,最后孙芳肯放下孩子,是李捷说的那句话:“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这么难!”


李捷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慢慢了解了孙芳的人生故事,对她的“难”有了理解和看见,所以,她对孙芳的那一番忏悔和真诚告白才真正打动了孙芳。


真的很希望,从家庭到社会,都能看见妈妈这个群体的“难”,能给予妈妈们更多的支持和看见,尤其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我不知道其他妈妈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我当妈后,对自己的妈妈和婆婆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对她们有了更多的感激。


同时,我对其他当妈的女人都感觉更亲近了,我认为她们更能理解我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角色——妈妈。


我和一个当妈的朋友说:“虽然自由职业,但是在家里我不是工作,就是带孩子,整整两年了,有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疲惫和厌倦极了,偶尔还会想抛开一切,离家出走。”


她回答我:“你只是偶尔想一想,我是每周都想抛夫弃子,好吗?”


然后,两个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我一直认为一个女性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一条路就是她对其他女性心怀善意和关怀。在男权社会下,其实所有的女人过得并不容易。女人与女人之间并非对立、分裂的关系,而应该是联合的关系。


电影《找到你》的结尾李捷和孙芳由敌对走向了理解,但遗憾的是,孙芳跳海自杀了。如果是我写剧本,我希望她们最后能一起走向合作,一起带孩子,没有男人,也不需要男人,两个女人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快快乐乐地生活。




注:图片来自电影《找到你》


相关文章:

现代婚姻中的女人到底要什么?|“我挣钱是老公的两倍,带娃做家务也比他多,心理不平衡,我想要离婚”

没有家庭“在场感”的男人,早晚都会被惩罚

女人,不把爱情当成人生的全部,你就会自由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