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犀溪舆情
展示闽浙边陲明珠,廊桥水乡-状元故里-犀溪山水文化风采!志愿推送当地新闻舆情,正能量好人好事,“风土民俗,人文自然旅游资讯,民生公益,人物传纪,便民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峡导报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4 小时前  
海峡导报  ·  演员鹿晗关晓彤,热搜第一! ·  4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知名男演员突然自曝:没结婚,单身多年了! ·  1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知名男演员突然自曝:没结婚,单身多年了! ·  19 小时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20 小时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20 小时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2 天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犀溪舆情

寿宁民间“七月半”的故事

犀溪舆情  · 公众号  ·  · 2017-09-05 21:37

正文


北方人过鬼节,也称作“中元节”或“孟兰盆”,而我们寿宁人把鬼节称作“七月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这是寿宁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与古代的土地祭祀有关。原是小秋,一些农作物成熟,寿宁民间按例要用新米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收。因此每到七月半,寿宁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供奉行礼之仪式。



寿宁“秋祭”

寿宁七月半即中元佳节,俗称“鬼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秋祭。正式时间应是七月十五日,而寿宁本地从七月初一到七月二十日都有人祭祖,不同姓氏日期不同,但每年固定同一天。曾祖以下各自家祭,曾祖以上在宗祠举行降重的祭祖仪式。


牲、醴、酒、馔丰盛,元宝、纸钱堆积如山。旧例祭祖后祠下主要成员宴会,费用在祠堂众租内开支。昔日清明节祭祖同时在祠堂祭祖,称春祭,与秋祭合称“春秋两祭”。七日十五,佛家称“孟兰盆节”,道家称“中元节”,佛家举行“孟兰盆法会”,超度历代宗亲和已逝父母的“倒悬”之苦。并给无享孤魂野鬼施食,此俗源于目莲教母。道家在宫观举行“中元斋醮”超度历代亡灵,为民折福。



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忌小孩夜间出去玩要,忌躺在厅堂的长凳上,因为这期间祖先随时都可能回家堂,以防小孩冲撞了先祖,带来灾祸。


鬼节习俗



寿宁 以前的鬼节习俗


以前每到农历七月,家里都很忙碌,不是忙着祭拜,就是忙着到邻居家吃饭。鸡鸭肉、蔬菜水果,八仙桌上的祭品一样都不能少,常常要从一大早忙到晚上才能休息。大人忙碌着,但家里的孩子都很开心。那个月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每天吃着宴席,能吃到不少好东西。


人有孤寡病残,鬼也有孤魂野鬼。阳府有亲人、有家的鬼可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饱食一顿,领取亲人为它准备好的金银财宝、衣帽布匹。可那些无家可归的野鬼就到处游荡、惹是生非。所以人们在祭奠自家祖宗时,都会在门外摆上一小桌,供野鬼享用。


现在习俗少了但是环保了


如今,大家都搬进了高楼,习俗也变了。“祭品也不能放在大门口了,都是放在家里的佛龛前。”相比起早些年的祭品,现在的祭品更丰富了。以前海鲜贵,大家都很少买,现在很多人都会买海鲜祭拜。有的人还摆上了饼干蛋糕等点心。“毕竟祭品还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一些寿宁人觉得,习俗简化已成趋势,老百姓可少用点香烛,用鲜花代替烧纸钱祭拜,更加环保。


各地习俗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 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 ,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做茄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