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二大叔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姑苏晚报  ·  上海城隍庙广场将被拍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二大叔

段位越高的人,话越少

不二大叔  · 公众号  ·  · 2024-12-20 21:2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高段位的人在社交中的表现,包括就事论事不争辩、言简意赅说重点以及把握分寸不越界。他们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包容和后退,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观点,并在社交中保持适当的距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段位的人善于包容和接纳,不争辩。

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他们能够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处境,选择包容和接纳,不轻易发脾气或争论。

关键观点2: 高段位的人言简意赅,说重点。

他们能够在繁杂的事情中迅速找到重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关键观点3: 高段位的人懂得把握分寸,不越界。

在社交过程中,他们懂得在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立场,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不二大叔



作者 | 周美好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和善礼貌。


不会喋喋不休地为一件事的道理而争辩。


也不会在讲述事情时,有大段的啰嗦话。


更不会在同他人的交往中,越了本该有的界限。


在他们身上,有同情心,有同理心,更重要的,是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受到周围人的尊重。


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 段位越高的人,话越少。


就事论事,不争辩


《一路朝阳》中有个故事,黎光开车送李慕佳回家的时候,遇到路上有工人卸货。


他们将大卡车停在路中间,正好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黎光先是打了双闪,提醒对方有车经过。


没想到工人们非但不理会,反而冲着他大喊道:喊什么喊,没看这儿卸货呢吗?着什么急啊?


带头的一个还招呼着其他人手上慢点,嘴里骂骂咧咧:“开豪车有什么了不起?”


李慕佳当下就忍不了了,她一眼就看出来对方在挑衅,打算下车和他们争论一番。


黎光却气定神闲地告诉她:


“没关系,我们等会”。


“没关系,我们再忍忍?”


为什么要忍?


这种事情放在大部分人身上,都会下车理论一番,实在理论不过了,还会叫来警察将事情闹大,让对方没有好果子吃。


黎光却没这么做,他理解对方这个点还在干活的辛苦,也明白刚才的人之所以言语挑衅,大概率也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委屈。


在能包容的时候,他选择了包容。


在能接纳的时候,他选择了后退一步。


看起来吃了亏,浪费了时间,殊不知,这才是一个人有大格局的表现。


罗翔曾经说过一个观点:


越是在情绪不稳定时的表现,越能看出来一个人的脾气好坏,气度宽窄和眼光长短,以及价值观取向。


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能就事论事、逻辑清晰的人,才是真正的可交之人。


真正段位高的人,都懂得在遇到矛盾时不纠缠、少争论。


因为他们明白,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可言,没有输赢可谈。


如何在当下适应时局,做出让自己最省力的选择,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言简意赅,说重点


不知道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人,他们喜欢高谈阔论,在很多人的面前喋喋不休,诉说着自己的经历,讲述着自己的观点。


平时简单听几句还好,时间长了,真的会感到厌烦。


曾老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他说:


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想立足,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不管多么繁杂的事情,三分钟之内一定要讲完。


当时现场有很多人都不服,有人立马站出来反驳说:


我是做财务的,我如果报告3分钟,那很多数字怎么办?根本汇报不完啊!


曾老告诉他,站在听众的角度想一想,你的汇报有那么多数字,谁会听,谁记得住?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听,那你的汇报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还分享说,如果自己是财务经理,站起来报告的,一定是我们本年度收多少支多少,或者赚多少亏多少。


如果各位对细致的情形感兴趣的话,随时可以看这些报表。


将结论说在前,将细节放在答疑中,这才是真正会讲话的人。


那些一站起来就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的人,讲到周围人都睡着了,他还没有讲到昨天。


之后不管再讲什么,都没有人愿意听了。


尤其是向领导汇报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一堆,往往还没说完,对方可能就失去了耐心。


这时候也意味着,你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所以为什么说,每个社交高手都懂得,不管在什么时候做汇报,最重要的是深入浅出,是结论先行。


是让对方在前三分钟,就能被你打动。


这样的做法,才会为你迎来更多的机会。


毕竟,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真正段位高的人,早已经将这一点深谙于心。


把握分寸,不越界


当然,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点到为止。


什么意思呢?


不是说让你沉默寡言,全程一言不发,而是懂得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朋友曾经跟我抱怨说,自己以前有个同学,读书时候大家关系很好,平日里在宿舍里总爱说八卦。


这个同学最喜欢的,就是对每个人说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末了,还一定会给对方提出自己的建议。


那时候年纪还小,大家虽然心里不满,却也不会对她表露太多。


直到一次同学聚会上,这位同学又开始刨根问底,随意插手别人的生活时,大家心里的愤怒才发泄了出来。


樊登曾经分享自己的经历,他说一般看到有人说“我这人说话比较直”时,他就会告诉别人先别说了,调整一下语言你再说。


因为如果一个人张口就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时,他实际上不是想着要好好说话,而是想过度干预他人,或者,是为自己不当的言行打一个掩护。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你也想毫无保留表达自己意见时,不妨想想,你的措辞应该是什么样的?说话的态势是什么样的,以及说这个话对方会有什么感受?


这不仅仅是礼貌,而是一种必备的社交技能,因为不这样做,很有可能引起情绪上更多的反弹,最终得不偿失。


看过一句话:


刨根问底的打听绝不是真正的关心,喋喋不休的提建议也不是真正的在意,行为失了分寸,初心再怎么善意,也是一种打扰。


交往中保持一定距离,才是一个人社交过程中最大的善意。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想说。


细细去想,会发现道理的确如此。


语言不仅能显露一个人的才学,也能暴露一个人的修养。


年岁越大越发现,人这一生,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在告诉我们:少言是智慧,闭嘴是修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