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就这样,我的乳腺结节小了 ·  2 天前  
中国中医  ·  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大使馆外的存包江湖,去雄安买房的人是读不懂的。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4-09 08:20

正文

出于安保和场馆改造的考虑,

从2011年6月13日起,

美国驻华大使馆签证处

开始禁止申请人携带手机和手包进入。

除此之外,

官网上还多了一句

“领事馆不能为您保管禁止携带的物品”。

这十六个字,在中国底层人民的语境解读里,

足够诞生一个职业了。

普通物品30元一件,

大型行李价格要再高一些,

这样一个月下来能拿到7000甚至上万的收入。 再加上大使馆双休和周三下午不办公的福利,

让不少人涌入了看包人的行列。

 

如果你路过美国大使馆附近,

看到一个一脸懵逼的人被一大群人同时围住,

不要以为他借了高利贷要被人打,

也不要以为他是某个亲自来办签证的明星。

他只是带了不该带进去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无论大小,

行走其中非易事。

得承受,也得守规矩。

 

“大使馆7点多开门,我们5点就来占位置了,

等到晚上6点多最后一位客人离开,我们才走。”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寒暑秋冬风吹日晒,使渔夫帽、旅游鞋和黝黑粗糙的皮肤成为每个存包人的标配。


有时这种劳动人民的质朴形象并不是件好事,

在打扮得光鲜亮丽的想要出国的人眼里更多地会解读出钻营、势利、难以取信的意味。

他们的眼睛如同猎豹搜寻猎物一般敏锐,

“你预约的是几点?”

这种在现代社会里看起来异样热情的开场白,

难免会让人心存芥蒂,

下意识地抓紧手里的皮包。

 

“使馆里没有存包处,门口会有一堆人找你存包,挑个你看得顺眼的就行。”为了能让人“看得顺眼”,看包人必须得付诸莫大努力。

 

来自河南的广平老大爷,

设计了一个两面存包卡,

一面是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

一面是存包的序列号。

“我们在这里干了那么多年,哪可能跑呀。你看看,还有监控摄像头呢,你就放心吧。”

站在一旁的协警这时候就会跑过来说:

“我们认识很多年了,不要担心。”

对于第一次办签证的人来说,

资料有没有带全、信息填写是否正确简直就是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如果能在面见签证官之前,

得到一些“经验人士”的指导,

一定毫不犹豫。

看包人对于用户痛点的把握,

值得不少广告人学习。

看包人有时还会附赠拍照服务,

如果发现你的照片不合格,

不出5分钟,拍照、P图、打印,

在看包人神奇的车后座小作坊里,

一张绝对通过的照片就能呈现在你面前,

表情说不定还比之前的更纯良无害。

“拍照免费。他之前来过,我们认识,就不收钱了。”存包的价格有时是浮动的,

一对刚从使馆走出来的老夫妇和看包人砍了价,“一件30,两件就50呗!”看包人没争执,

笑着接过来50元的现金。

“你要只存个U盘在我这儿,

也费不着收你的费用。”

 

可能与你料想的“单次合作”生意模式不同,

美使馆外几十号看包人都心照不宣地遵从着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准则——不欺客。

在一位做了四年生意的看包人的记忆里,

只发生过一起顾客丢手机的事情。

“也很快就赔了,没有打架。”

 

尽管看包人维持了最大限度的热情和耐心,

也无法消除所有人的疑虑。

毕竟32G的U盘里存着30G的小电影,

手机里还有女朋友的裸照,

要把它们一个传一个像接力火种一样

托付给栅栏外的陌生人,

这种破釜沉舟福泽他人的勇气

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不管是穿着Gucci背着Prada的网红、

在公司里呼风唤雨指使别人的CEO

还是考了五次托福的穷学生,

都得在安检口外

龟速挪动的排队长龙里惴惴不安,

因为在签证官眼里,

他们都难以洗刷移民打黑工的嫌疑。

签证官可能算得上最容易情绪波动的一类人,

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都有可能触摸到他们脆弱敏感的神经而最终导致拒签。

如果你恰好是他们讨厌的处女座B型血,

除了满存返厂重修的怨念

就只有在心里操上签证官一百次了。

在大使馆出口处不足3米宽的地方

有一道像鸳鸯火锅一样的马路牙子,

多年来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悲喜交加。

 

签过了的大爷大妈们屁股下面

垫着从超市顺来的打折促销宣传单,

啃着苹果用诺基亚

给家里人风风火火地报喜“过了过了!”

但就在离他们只有两脚宽的地方,

一个来自安阳的小伙子揣着刚被看包人塞了一摞的特价机票卡片陷入不甘的沉思。

 

他在河南有自己的店铺,

“到这个年纪,都想出去看看。”

坐了5个半小时的火车,

来到北京,却因为紧张嘴一瓢,被拒签了。

签证官问,“你是一个人去旅行吗?”“是的,

我跟团去。”敏锐的签证官眉头一皱,

翻了几页资料,不出2分钟,

就说“对不起先生,我不能给您签证。”

 

他沮丧的神情如同海面上飘荡的新鲜血液,

将一个看包人吸引过来,

想递给他“签证拒签分析”的名片,

“拒签了吧?没事儿,打这个电话,我们帮你分析分析”。

小伙子还没从签证官拒绝他的语气中缓和过来,眼里写满了不甘和狐疑,

他摆摆手表示不耐烦,

停在半空中的小卡片最终没接过来。

比起遇到赖账的人,

在看包人眼里这种拒绝真不算什么。

一个穿着红白条纹毛衣、留着啤酒肚的年轻小伙子做看包人已经六年了,在给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大妈看了两个半小时的三个包和一个手机后,

老大妈却像受了委屈一样大喊:

“我凭什么给你钱!”然后飞也似的跑了,

体力和动作与地铁公交上抢座的老人毫无差异。小伙子看着消失不见的人影,

内心的委屈就像女朋友跟江南皮革厂老板跑了一样难以诉说。

 

“真奇怪,都要出国的人了,

30块钱竟然也不愿意付。”

 

除此之外,每天开警车在周遭巡逻的王警官像幽灵一样漂浮在每个看包人的头顶上空。

站岗的便衣武警,虽然不常说话,

但他们凌厉的眼神和笔直的身板

令看包人战战兢兢,

手里的小卡片掉在地上都要立马弯身捡起来,

生怕被扣上影响市容的帽子,

说不定哪天就被带走了。


他们就像老瓦房墙根儿里的苦菜子,

在狭隘的夹缝中难见阳光却蓬勃生长。

 

在那么多看包人里,有一位梁大妈,

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人物。

不仅仅是因为她开mini cooper来拉客,

还因为她是为数不多的

离开了这个“肥差”的人。

 

“她被儿子接去了美国。”

 

这是一个因为“不方便”而存在的生意。

看包人有些像小时候上学路上卖红领巾的小贩,虽然他们手里的红领巾看上去

少了些根正苗红的血统,

但终究会让你免于受罚顺利入校。

这些都是属于中国底层人民

独有的生存智慧和技巧,

老外是很难读懂的。


▲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台湾丨一碗在炮火与台风中诞生的担仔面。

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中国丨有一种国货,西方贵族和嬉皮士都为它痴狂。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