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会读书
最给力的图书推送,让阅读更简单; 官网:www.kindlepus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人已到中年 ·  15 小时前  
上海书评  ·  刘焱谈古代中国的医、药与文化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会读书

赠书 | 灾难的幸存者都曾经徘徊在前进和退缩之间

集思会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5-22 11:20

正文

阿莎·梅夫拉娜一个人躺在纽约西村圣文森特天主教医疗中心一间小小的体检室里,这样想到。阿莎24 岁,有一头漂亮的黑发。2002 年,技术产业让全纽约市的年轻一代变成了新贵。


阿莎在一家创业公司里有一份很棒的工作,她自己还有一套公寓,问题是她的左乳被查出有一个珍珠大小的阴影。


阿莎猜测自己可能得了癌症,化验员严肃的表情似乎验证了她的猜想。然而,真正的磨难并不始于确诊,也不在于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活组织检查。8 个月的化疗期带来的对生活强烈的失控感,脱发,脸色蜡黄,阿莎也都一一扛了过来。


真正的磨难开始于医生宣布她的癌症已治愈,她可以重新回到社会的时候。她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她独自面对生死,别人在轻松地享受生活。同事们无聊地谈论着纽约的天气、星巴克里的长队、《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决赛选手。她的那些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经历似乎湮灭在他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重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阿莎想起以前,她自己也是这样。


这种生活对阿莎而言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它空洞乏味。所以,她毫不犹豫地跳出了这个圈子。“我向上帝祈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做真正想做的事情。”阿莎说。


类似阿莎的癌症病人很多。


美国癌症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每年有1300 万人被确诊为癌症,20 年后,这个数字可能还会翻倍。《北美神经影像临床医学》杂志的预测也不乐观,每年全世界患上创伤性脑损伤的人数达到惊人的1000 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每年有5000 万人遭遇车祸。联合国的调查表明,全球大概1/3 的女性曾被殴打、强奸、虐待。人们在生活中遭受创伤的概率很高,这些数据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


本书生发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对很多人而言痛苦不堪。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全球股市暴跌,数百万人失业、无家可归,东日本大地震后地轴偏移了6 英寸a多,再加上防不胜防的恐怖主义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渴望安全感。我们如今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朱迪思·赫尔曼将创伤称作弱者的苦难。而在多舛的命运面前,人人都是弱者。在《创伤与康复》(Trauma and Recovery)一书中, 赫尔曼这样写道:“创伤发生时,人瞬间受制于无法抗拒的力量。若是自然力量所致,我们说这是自然灾害。若是人为因素所致,我们称其为暴行。创伤危害之巨,非因其罕见,而是因为它超越了普通人对生活的承受力。”在经历不同类型的创伤后,大约1/4 的幸存者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在痛苦、虚弱之中。其他人会表现得郁郁寡欢、焦虑不安。


创伤常使人消沉、悲观,陷入不可自拔的绝望,因此容易忽略人性中自有的强大的心理弹性。令人惊讶的是,甚至在还未走出创伤时,人们仍能欢笑、庆祝、表达爱意、创造,以及改变自我。我们这么说,并非无视创伤带来的痛苦。痛苦真实存在,但心理弹性的存在也并非虚言。人性令人难以置信及鼓舞人心之处在于,它并不像大众所想的那样脆弱,在经历一段苦难后,大多数幸存者都能恢复并重返正常生活。


更有些人不仅仅止步于恢复,他们“弹”得更远,相比从前有了不可思议的飞跃。赫尔曼在书中这样写道: “其中少数佼佼者受到生命的感召,积极融入了更广阔的世界。”


他们重新调整生活方向后,感受到新的召唤,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帮助其他受害者,积极推动教育发展、法律改革等。这些人的行动远远超越了抵抗苦难本身。 苦难,成为他们超越生活的起点。


我们称这些人为超级幸存者。


从勇敢直面生活的路障开始,每个人都能成就不凡。


推荐阅读:

《幸存心理学》

原书名:Supersurvivors:The Surprising Link between Suffering and Success

[美]戴维·B. 费尔德曼 [美] 李·丹尼尔·克拉韦茨 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