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1 小时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1 小时前  
中欧商业评论  ·  震撼AI世界,DeepSeek 如何用 ... ·  23 小时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3 天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3 天前  
财大易晟金融学院  ·  5年跃3关,山西汾酒的“多级火箭” ·  4 天前  
财大易晟金融学院  ·  5年跃3关,山西汾酒的“多级火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一杯关东煮,亿万经济账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7-26 17:32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本文由左驭(ID:zuoyucapital1)授权转载。


近两年来,写字楼和社区周边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常在便利店买早午餐的朋友们或有观察到,店内关东煮、饭团、便当等即食产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不禁令人遐想,售卖这些鲜食对整个店铺收入结构有多大促进?它们又在便利店的商业模式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文纲要:

◥ 详解供应链哲学: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 中外消费者对鲜食的信任度有多高?

◥ 资本为何重点关注整体鲜食能力?


随着7-11便利店在中国的铺开,人们对新型便利店开始有了初步认知,其售卖的关东煮不仅一跃变为年轻人热宠的夜宵,也成了多数人对“鲜食”二字最早的启蒙。


在新零售领域,鲜食多指食品制造商为便利店量身订做的即食性产品。譬如你所见的饭团、包子和三明治,它们都是便利店鲜食的典型代表。


鲜食在供应链层面,包括五大部分——商品研发、原材料采购、工厂生产、物流配送、终端销售。以下拆分细说:


商品研发&原材料采购


研发主要流程可总结为以下步骤:洞见 – 概念 – 开发 – 商业化 – 测试 – 发布 – 优化提升。


洞见来源于终端门店大数据分析反馈及用户反馈,形成概念及开发原型能力取决于研发团队实力, 商业化后在满足消费群体口感的前提下,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并契合工厂现有生产水平、配送物流能力及当季存储条件,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部分便利店内售卖的地方特色鲜食为其研发能力的直接体现:如每一天在西安针对当地饮食风格开发的麻辣烫,全家针对北京市场开发的黄焖鸡米饭、春饼便当等。


目前,市面上的研发模式主要分为合作式和自研式。


合作模式暨便利店、工厂、供应商三方共同开发,而不是以某一方为主体。现阶段,大部分便利店采用此模式,优点是分工明确,便利店清楚顾客需求,工厂熟悉生产工艺,供应商了解食材。如罗森曾经推出过的一款烤鲐鱼盒饭,正因为供应商的深度参与,才得知鲐鱼有特定的捕捞时节,过冬之前和开春之后的肉质完全不一样,而且还有进口和国产之分,使得罗森免于“踩坑”。


自研模式主要是指自有、控股或参股鲜食工厂的便利店。如131便利店、武汉Today等。便利店主导整个研发过程,供应商只负责提供相关食材,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开发生产周期较短。



工厂生产


鲜食工厂可以分为委托型、自建型,其中自建型又分为“轻”、“重”两种模式。


委托型暨OEM型,便利店出研发方案及产品需求,工厂负责生产。这种模式多适用于小规模连锁便利店。


轻模式以参股形式居多(股份占比10%以下),联合食品加工企业商共同设立专用鲜食工厂。以7-11为代表,在北京与旺旺集团、日洋(日本食品巨头企业)合资成立了旺洋工厂,主要负责华北地区所有7-11鲜食生产。“重”模式则完全自建或以控股形式建立自有鲜食工厂,以131便利店为代表,目前拥有两家100%控股工厂。



物流配送


配送环节至关重要,配送的频次、时效性直接关乎终端销售业绩及消费者体验。


目前,国内便利店与日资便利店在物流能力有着较大差距。根据中国连锁经营业协会数据,我国大型便利店企业平均统一配送率约83.7%,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4%,配送能力为每天1至2次。日本便利店企业的平均统一配送率达到95%,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4.8%,配送能力为每天7至8次。从配送方式上看,分为批发商直接送货、集约化送货和共同配送。以7-11为例,各配送方式如下图所示:


批发商配送:



【优劣分析】暨批发商相当于配送中心,弊端为配送时间不确定、效率低下。


集约化送货:



【优劣分析】暨某区域内的特定批发商统一管理同类供应商,集约化配送相比批发商配送缩减了批发商的数量,减少了配送环节,节省了物流费用,实现规模经济预期。但随着SKU数不断增多,批发商数量随之增加,给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共同配送:



【优劣分析】暨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生产商和批发商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或利用率较低的设备,共同投资经营管理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选址一般分布在中心城市商圈35 公里,非中心城市商圈为60公里。共同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集货,再向各门店配送。各区域设立共同配送中心,实现高频次、多品种、小批量配送。


来源:《7-11执行董事内田慎治:7万家门店背后的秘密》


以7-11为例,可以做到通过共同配送,将商品按保存温度需求分成4大类进行配送。其中,日配品(保存期在30天之内的商品)可以达到每日3配。在时效性上,可实现当天上午下单,当天到货的实效。


终端销售


上海市在2014年1月为预包装鲜食设立了两项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膳食》和《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其中规定预包装鲜食的保质期不得超过36小时。


尽管目前国家无统一标准,但大多数省市的监管部门以此为参考,特别是北广深等一线城市。保质期计算的起始时间节点是生产完成的时间,也就意味着,算上物流配送时间,鲜食可销售的时间仅有约24小时, 如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销售完毕,则面临损耗风险,这也是大多数便利店夜间会有鲜食半价促销活动之原因。


因此如何最大化销量、最小化损耗成为便利店在鲜食销售上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具体地,宏观层面,主要通过便利店企业对于加盟商的店铺选址指导、提高配送频次和实效性来实现;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店内布局、产品陈列优化及提高员工主动销售意识等精细化经营。


关于消费者对于便利店鲜食看法:


根据TrendSource近期基于美国便利店内鲜食(炸鸡、热狗、Nachos)的调查,近一半(49.1%)的消费者认为对于店内鲜食的安全性、食物质量适度信任,仅有2.8%的消费者完全信任其质量,另外合计约35%的消费者完全或基本不信任其质量。


( 数据来源:TrendSource 2018 Convenience Store Report )


相比而言,国内消费者对于鲜食有着更宽容的心态。据调查,12.1%的消费者进便利店会购买店内料理,再算上关东煮10.4%,饭团寿司8.5%、包子、三明治等鲜食的购买比例,总体数据侧面反应了中国消费者对鲜食相对信任的态度。


( 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德勤-便利店的下一站 )


由鲜食看便利店行业投资逻辑:


笔者总结了2017年~2018年7月,已公布的获得融资的便利店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拥有自有鲜食工厂或计划建造自有鲜食工厂。


可见,便利店整体鲜食能力被资本重点关注。



其中,131便利店计划在现有工厂基础上继续扩充产能,在河北打造35,000平米的全品类鲜食生产工厂,扩大在上游鲜食工厂的优势;福建见福便利店原先一直通过和第三方鲜食工厂合作开发生产,在获得红杉投资后,董事长张利表示鲜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其在某次论坛上特别提到,“即使不断推倒重来,也要将我们自己的鲜食供应做出产业化。”


关于鲜食,笔者总结有以下关注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