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交通广播、国家商务部网站、FM93交通之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家儿子一路都是好学生、好孩子,身高1.8米,体型跟运动员一样,模样也长得好看……”这是蒋阿姨的开场白,而在这句话之后,她会长长地叹息,“唉,就是姻缘一直找不好。”
蒋阿姨的儿子今年37岁,在她口里几乎就是360度全方位的“完美”先生。
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领跑,考进中国排名前三的知名高校,一路奖学金拿到手软;毕业后工作,手掌上百亿标杆级大工程,连双休日都在加班,属于单位里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在异性缘方面,也是桃花满天,从以前女同学的雪花般书信,到后来的姑娘电话、短信不断,从不缺故事。
但经历过一次恋爱受伤之后,他至今仍单身,这让蒋阿姨匪夷所思。“大概他太乖了,读书时以学业为重,工作后以事业为重,独独缺了生活这一块。”
蒋阿姨对儿子的婚姻大事一直有着无比的信心,也幻想过很多次,儿子领回家的媳妇,既温柔乖巧又知书达理。但等到儿子30岁了,还是一心扎在工作里,她终于忍不住“出手”了,接连给儿子介绍了七八个来自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里工作的女孩子。但因为各种原因,每次都“进入不了状态”。
有女孩子给蒋阿姨反馈是,“阿姨,知道吗,你儿子就是太直愣愣了,没生活情趣。”情趣?这话把蒋阿姨说懵了。女孩子解释说:
“我们20多岁小姑娘,谁不追求浪漫,谁不希望生活精致一些,但你儿子竟然连我生日也从来不问,所有节日一概绝缘似的不肯送花,更没有烛光晚餐。”
另一个高学历的女孩子则理性多了,她说自己根本不追求风花雪月,但和蒋阿姨儿子谈不拢的症结在于,两人都太忙了。
“你现在30多岁,说起来是创事业最好的年龄,那我不也是这样吗?”
于是,工作日两人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周末也是各自加班,两人渐渐淡了下去。
“我是每天都给儿子打气啊,希望他能在工作之余也稍微挪点心思,理一理自己的感情生活,但都没效果。有时说得烦了,他一个瞪眼,让我也不好再说下去。”蒋阿姨和儿子的关系很亲密,可以就社会热点、工作压力、家长里短等各方面事情进行沟通,但唯独婚恋这一块,成了两人心头刺,大家都闭口不谈,小心翼翼避开,却隐隐作痛。
小王是个土生土长的宁波姑娘,身材娇小,外貌清秀,本科学历的她年收入10多万元。作为家里独生女,从小就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在26岁以前,小王很享受这份关爱,但之后她开始变了,甚至希望父母不要那么关心她,在她身上投入的目光最好少点少点再少点。
3间铺面房、主城区4套住宅,这是父母为小王预备的资产。
“可他们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我的婚姻,这到底不是光凭努力就能达成的。”小王说,因为她亲眼见过母亲把家里的这些房产证揣进包包里,去给介绍人看,请对方帮小王介绍一户好人家。
“以前看新闻里,有那种像扑克牌一样打出一叠房产证的妈妈去为女儿相亲,我万万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竟然还真的有,竟然还就是我自己亲妈。”小王很无奈。
小王自己也很努力,为了早日觅得良人,
她为自己注册了4个专门用于相亲的QQ号,每一号里面都是两三百人的“蓄水池”。
“没办法呀,身边亲戚朋友介绍的,毕竟资源有限。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借助网络沟通,我也希望能拓宽渠道,多认识一些年龄相仿的人。”
根据对方的年龄、工作单位等,小王对QQ号里的异性进行了标注和分类,并采用动态管理,过一段时间进行检查清理。
如此用心打理,几年下来,小王见的网友少说也有上百人了。
直到有一次,坐在小王对面的小伙以疑惑的口吻问,“我们是不是3年前见过?”这让33岁的小王猛然惊醒,是啊,一轮又一轮,她在宁波适龄的单身男性里找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没有遇到那个“对先生”。
已经33岁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顾茫然,小王很多时候也怀疑自己到底在坚持些什么、努力些什么。家里父母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年过节简直就是小王的灾难,一堆七大姑八大姨的询问,如同刀割。甚至连楼下小区邻居,见着她走过,也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半天。
最后那次,妈妈喜滋滋地回家,要小王去相亲。对方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拆迁户,基本上是无所事事地待在家里,据说最新的一份职业是大楼保安。
“我突然觉得,全家人都已走火入魔了,我的婚事把曾经最爱我的父母都给逼疯了。”
小王默默地收拾行李,对父母谎称公司外派,去了距离宁波100多公里的某个城市,重新找了份工作,一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