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2018年1月26日),前央视制片人、主持人,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女士发布了一条微博,评论区顿时炸了锅。当事人迅速删除了这条微博,但其截屏在互联网和媒体从业者的微信群里疯传:
茅侃侃是国内80后创业者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于2018年1月25日在家中自杀离世,据相关知情人士猜测,其自杀很大可能性是由于近年来创业项目的不顺利。
身为创业者和同龄人,我对这种困难接踵而至如山崩地裂的绝望感并不陌生。可能是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悲剧,我没有参与任何相关讨论,没有发布任何公开或私下的言论来评论这件事。
然而,这件事本身的悲惨程度,恰恰是另一部分媒体乃至创业者眼中的上好素材,他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深度报道,或者侧面的评论。作为创业者而非媒体人,我很难评估一个事件报道的分寸感和尺度,因为新闻性、蹭热点乃至啃“人血馒头”,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何况你无法揣测读者的想法。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种评价尺度,存在于社会的公序良俗之中,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然而,作为北大文学博士、资深媒体从业者的王利芬女士,竟然在这种关键时刻昏了头。虽然她那篇《茅侃侃的离世,掀开了创业残酷的一角》本身内容并无不妥,同为传统媒体人出身的大号“咪蒙”,在昨晚同样推送了茅侃侃事件的评论文章。不同的是,咪蒙选择了将其放在次头条的推送位上,蹭热点之余不忘行为得体,确实也值得肯定。
相比之下,王利芬因为一篇“十万加”而欣喜若狂,以至于发表了如此失心疯的言论。其删除上述微博后,众多网友又涌入其置顶的《茅侃侃的离世》微博文章评论区中,贴出上述微博的截屏并开骂,以至于王利芬不得不删除了这篇微博文章,并发出了道歉微博:
在本人和一众互联网、媒体从业者朋友看来,如此有失水准的言论,无非出于以下原因:
1.王利芬自身的创业项目也陷入泥潭,太渴望哪怕一点小小的成功。
自2009年离开央视,王利芬及其优米网,一度成为国内创业群体对接媒体的不二选择。王利芬借助其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源及经验,对接政商资源,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与节目。常在各界大佬身边同台,时间久了,难免抬高自身的人设,甚至偶像包袱加身难以自拔。
但是,国内创业浪潮尤其是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式微,不仅击垮了如茅侃侃一样的资深创业者,也让定位于创业服务、同为创业者的优米网和王利芬陷入困局。近年来优米网先后尝试转型TED节目制作和知识付费,希望突出重围,但收效甚微。知乎上从2015年开始就有诸如“优米网算失败了吗”的讨论,其处境尴尬,可以想象。
在这种情况下,一篇公众号的十万加,让王利芬女士感到鼓舞,也是可以理解的。
2.王利芬的思路老化,无法把握当下媒体和传播的规律
媒体和公关行业虽然高度相关,但并不代表其从业者的流动是无障碍的。王利芬女士此次的言行,对于其媒体和企业形象,是绝对的公关事故。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如果当事人换成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一代,我们还有可能认为这是恶意炒作,目的是“臭名也是名”。但事情出在王利芬身上,鉴于她的年龄和资历,我们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对新媒体效率的低估和表达失格。什么样的言论应该发布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措辞发布,除去语言和情商问题,这首先是个经验问题。王女士在这方面的经验之匮乏,令人咋舌。
3.王利芬的自我定位失当,骨子里仍放不下当年官媒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