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公众号平台为您解读最新气象科研进展、分享气象实用编程技巧、追踪气象即时资讯。欢迎加入气象AI和Python交流群以及气象博士群!与5W+的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网  ·  《漂白》剧组女替身被车辆碾压?多方回应 ·  16 小时前  
桂林晚报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消息! ·  2 天前  
天天向上学习平台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新消息! ·  3 天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新黄河  ·  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气象学家

JGR Atmospheres: 华东地区大气中高浓度的三纳米以下颗粒物来源

气象学家  · 公众号  ·  · 2024-03-26 12:00

正文

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科研资讯

气象学家 公众号 交流群

加入


发表于 JGR Atmospheres 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环境中三纳米以下颗粒物的特征及其来源, 首次报道了华东地区三纳米以下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

粒径小于三纳米的颗粒物是在大气中存在的粒径尺寸最小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包括气态蒸汽向颗粒态转化和以交通排放为主的一次排放。在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三纳米以下颗粒物数浓度异常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本研究在华东地区开展了长达三年的针对三纳米以下颗粒物的外场连续观测。研究发现,三纳米以下颗粒物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其中白天主要受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夜间则与交通排放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华东地区三纳米以下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如图)。其中,生成速率高达 86 cm -3 s -1 ,与硫酸蒸汽的浓度呈正相关; 1-3 纳米增长速率约为 1-2 nm h -1 ,受到开尔文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开发了三纳米以下颗粒物的源和汇估算模型,以揭示颗粒物的不同来源贡献。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白天超过 70% 的颗粒来自于光化学生成,而夜间则有超过 30% 来自交通排放,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三纳米以下颗粒物来源未知。


该研究强调了针对三纳米颗粒物以及相关气态前体物连续观测的迫切需求。

图:(a)2018-2020 年新粒子形成事件频率;(b)各季节不同类型天的生成速率;(c)各季节不同粒径段的增长速率。

论文原文

扫码访问原文

https://doi.org/10.1029/2023JD039669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 JGR Atmospheres 期刊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 欢迎转载、转发。气象学家公众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小编 (微信:qxxjgzh) 处理。


往期推荐
获取 ERA5/ERA5-Land再分析数据(36TB/32TB)
获取 全球 GPM降水数据,半小时/逐日(4TB)
获取1998-2019 TRMM 3B42逐日降水数据
获取最新版本CMIP6降尺度数据集30TB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