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达梦数据,股票代码:688692.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该股开盘报310.00元,截至收盘报240.80元,涨幅176.91%,成交额28.48亿元,振幅92.87%,换手率76.53%,总市值183.01亿元。
公司全称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5700万元,是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公司向大中型公司、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提供各类数据库软件及集群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产品等一系列数据库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招股书显示,达梦数据本次公开发行19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每股发行价格86.96元。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
达梦数据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销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及其相关产品、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相应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与主要成本之间的差额。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3亿元、6.88亿元、7.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8亿元、2.65亿元、2.92亿元。达梦数据营业收入主要由核心技术产品收入构成,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95%,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7.41亿元、6.85亿元和7.92亿元,其中,2022年收入金额同比出现下滑,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15.52%。作为一家软件企业,2021年至2023年,达梦数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86%、20.31%、20.79%。
从业务类型来看,2023年达梦数据的营业收入构成包括,软件产品使用授权72799.29万元,占比91.90%;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3219.96万元,占比4.06%;运维服务2726.73万元,占比3.44%;数据库一体机466.86万元,占比0.59%。达梦数据称,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募集资金将投资于集群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高性能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项目、新一代云数据库产品建设项目、达梦中国数据库产业基地及达梦研究院建设项目。金额分别为35201.86万元、34309.74万元、25291.14万元、80023.57万元、60274.88万元,总计235101.19万元。
在招股书中,达梦数据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1-3月公司营业收入金额为16588.49万元,同比增长26.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金额为5565.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2209.73万元,增长幅度为65.85%。
记者注意到,招股书披露的风险因素中提到,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不能持续风险,2021年至2023年,达梦数据税收返还及优惠政策所涉及的金额分别为11207.89万元、10325.95万元及10343.8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5.08%、15.01%及13.02%。公司享受的主要税收优惠包括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除上述税收优惠外,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3132.03万元、1551.81万元和2438.6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7.67%、2.26%和3.07%。
延伸报道:达梦数据发展之路
“数据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达梦的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国家电网的调度系统用的基本是达梦的产品;飞机、高铁、地铁等订票系统现在也已经换成达梦产品;到银行存款取款、买保险,也离不开达梦的产品。很多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行业,过去用的主要是国外的数据库产品,现在逐步变成国产的。”作为“中国数据库产业最早的实践者”之一,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娓娓道来。
这位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56岁起家创业,79岁仍雄心万丈带领企业完成上市。几十年如一日,冯裕才专注于一件事——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
“在别人的地上盖房子种庄稼,当人家把地收回去时,房子、庄稼就都不存在了。所以,要牢牢抓住核心技术,房子、庄稼都要种在自己的土地上。”冯裕才如此形容国产数据库的重要性。达梦数据登陆科创板,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冯裕才对原始创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执着和坚持。
造梦:念念不忘“做软件”
冯裕才回忆,他最初是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下称“哈军工”)攻读火箭发动机专业,当时哈军工最为出名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冯裕才留校任教,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软件梦”的种子。
机缘巧合下,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向冯裕才抛出橄榄枝。对于“跳槽”,冯裕才唯一的条件是:要搞计算机软件。没想到,他很快收到了来自武汉的调令,当年的“计算机梦”竟成真了。
其实,在此之前,冯裕才参与过完整的操作系统设计工作,也有过编译系统设计的经历。这都为其后来从事数据库研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到华中工学院之后,因为热爱,冯裕才疯狂汲取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在1980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中,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分享的“数据库”概念让冯裕才大开眼界。他决定,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
1984年4月,冯裕才编写的《数据库系统基础》教材出版,这本教材让冯裕才前期积累的理论知识得以沉淀,也为后面设计和研发数据库系统原型奠定了基础。1988年,冯裕才带领团队做出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CRDS,它构建了达梦乃至整个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既是达梦数据库日后庞大产品线的起点,也成为达梦核心竞争力的源头。2000年,达梦公司正式成立,开启了其商业化运营道路。
“数据库管理系统英文名称是Database Management,其首字母DM正是达梦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冯裕才说,数据库是达梦的初心。
追梦:核心技术必须自己研发
回忆创业过程、“从0到1”的艰辛,冯裕才历历在目。他介绍,达梦刚成立不久,就遭遇了致命打击:开放源代码(下称“开源”)研发成为流行。也就是说,用国外成熟公司开源的数据库产品进行研发的同行,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较之下,当时的达梦还过于青涩。
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内数据库行业竞赛中,达梦第三代数据库产品DM3“惨败”。彼时的冯裕才不得不重新思考:是走“捷径”还是坚持自主研发?
冯裕才决定带领团队顶住压力,全力研发DM4。2004年,达梦数据携DM4参加国家数据库评比,速度超过国内开源数据库的1倍。“没有别的,就是坚持。坚持初心,坚持做自主原创的数据库产品。”冯裕才说,这也成了达梦数据现在最大的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达梦推出8节点达梦数据共享集群DMDSC,实现了共享存储集群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零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数据库厂商的技术垄断。
目前,达梦数据在全国形成了上海、武汉、北京、苏州、成都、重庆六大研发中心,拥有主要产品全部核心源代码的自主知识产权。除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外,达梦数据还布局了AI、大数据、图数据库、缓存数据库、时序数据库、文档数据库、数据库一体机等领域。
正因为坚持原始创新、自主研发,达梦数据与同行业区别化的架构,保障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的稳定、销售团队的稳定。冯裕才说,现在公司中工龄20年以上、15年以上的老员工比比皆是,人才团队是达梦数据最宝贵的资源。
今天的达梦形成了以“三个一”为内涵的企业文化——一支队伍、一所学校、一个家庭。冯裕才说,他希望达梦是一支相互协同、战斗力强的团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一个有温度的共同体。
达梦还没有“达梦”
近年来,以达梦数据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厂商,市占率不断提升。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国产数据库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对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达梦数据总经理皮宇对记者表示,同时,国产数据库在功能性和定制化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此外,相较于国外数据库,国产数据库在价格上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