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篇微信推送火了,
9 个字的标题,不超过 40 个字的正文
,却动用了三个新华社编辑(其中一个还是 40 岁资深老编),分分钟创造了 10W+。
当然,有趣的点并非在 10W+,而是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严重歪楼,新华社的编辑纷纷卖起了萌。
场妹的朋友们也纷纷在朋友圈表示看评论笑到直不起腰。
不过…画风随之一转…场妹又在群里看到有人转发了这两条…
场妹之前看新闻也没注意,现在想来的确是词语误用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
》
里,
废除的意思是取消、废止,主要对象是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则是指取消王位或废除特权地位。
新华社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新闻社,出了这样的用词错误可以说是重大事故了。不过在他们发现错误之后,官网上的报道已经迅速改正了措词。
不过,由于微信的限定,传播量最广的公众号图文却不能修正。
场妹倒是觉得,出错是情有可原的,就连哀嚎 “老编辑死了。老编辑怒了” 的作者文首也出现了一个 “闪亮” 的错别字
新华社的编辑将其中两条评论置顶,并在留言回复里承认并反思这个错误。
说到底,这次新华社的仨编辑和这位怼新华社的作者,都是在微信 “一经发布不能修改
”
的规定上栽了跟头。
场妹相信,再有强迫症、完美主义的人也会出错,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上偶有一两个错别字无可厚非。
所以在常规博客、各大内容平台上,发布文章后都有实时编辑修正功能。这可以让人更好地完善文章。
除了发布后就不能修改之外,微信公众平台还有几个让场妹不能忍的毛病。
一、公众号
一天只能推一次
场妹还记得今年奥斯卡颁错奖的乌龙事件,许多公众号为了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把错颁的
最佳影片
《爱乐之城》推了出来,集体杯具
。
发出去的文章如泼出去的水,改是不能改了,但问题是,及时发文更正也不行!
奥斯卡乌龙事件发生在下午,而想要发文更正,最快也要等到第二天凌晨。「乌云装扮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一天只能推一次的限定使得一些公众号在用掉了当天的推送机会后,一旦有了新的热点也不能马上更进。
比如傅踢踢在追李宗盛演唱会的热点时,写完稿子后必须只能等到凌晨后发送。
二、公众号不能定时发送
没有定时推文章的小伙伴可能没有这个烦恼,但这个设定的确是害惨了场妹以及许多新媒体人。
很多公众号的固定推送事件设定在深夜,比如
「拇指阅读」的 22:22,
「差评」的 23:58,「新世相」的 00:00,「占豪」的凌晨 4 点左右。
公众号不能定时发送,所以很多新媒体人只能红着眼眶熬着夜,等到那个点准时发。
也难怪每当「微信派」在深夜更新小程序的消息,就有评论说这么晚睡一定没有性生活
三、公众号编辑后台太过简陋
相信很多跟场妹一样的公号狗都曾深深地为功能简陋的公众号后台所困扰。图片不能修改大小,页边距、字间距不能设置,没有自带表情等。
微信后台默认编辑器
某插件后台默认编辑器
公众号编辑后台的简陋,所以许多
第三方插件应运而生。
像地心引力工场的排版页边距为 1 。之前场妹总是要反复去第三方排版软件设置,再复制到后台,期间还有可能出错。
用了第三方插件后,就不必这么麻烦了。
四、公众号数据分析操作复杂
场妹早上登录公众号后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阅读量,看用户增长,看转发,各种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