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桌子的生活观
桌子:一个用文字疗伤的病人,著有:《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等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IGC开放社区  ·  刚刚,马斯克发布Grok-3,反击DeepS ... ·  昨天  
AIGC开放社区  ·  刚刚,马斯克发布Grok-3,反击DeepS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ali-vilab/matrix:实时生成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247星]PIKE-RAG:微软推出的专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52星]MetaChain:零代码创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桌子的生活观

985毕业,捡垃圾8年,我已财务自由

桌子的生活观  · 公众号  ·  · 2024-09-12 12:05

主要观点总结

武楷斯作为法律系高材生,毕业后从事捡垃圾和收旧物的工作。他对旧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旧物回收和改造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的生活方式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话题焦点。他对旧物行业的执着和热爱使他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并建立了自己的旧物店铺。他还致力于推动环保理念,创建公益平台推广捡垃圾文化。同时,他也持续关注社会事件和年轻人的问题,但他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和态度,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武楷斯的兴趣与事业

武楷斯从法律系毕业后进入旧物行业,从事捡垃圾和收旧物的工作。他对旧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这一兴趣转化为事业。他通过回收旧物并进行改造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关键观点2: 武楷斯的旧物事业与环保理念

武楷斯建立了自己的旧物店铺,致力于推动环保理念。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广捡垃圾文化,并创建公益平台帮助人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武楷斯的个性与态度

武楷斯展现出独立的个性和态度。他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不受他人眼光影响。他关注社会事件和年轻人的问题,但始终保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关键观点4: 武楷斯的未来计划

武楷斯计划开着房车环游中国,继续收集旧物和推动环保理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环保事业。


正文



文丨久期

来源丨最人物



故事似乎总在夏天发生。

2016这一年,对21岁的武楷斯来说,是动荡的、饱满的、浓缩的。

他和陌生人拍了500张毕业照,暗访了广州12个“鬼市”,在广州小洲村开了一家旧物小店。

一个985学校的法律系高材生,毕业后,一头扎进了捡垃圾和收旧物的世界。

他曾被媒体密集性地报道过,随之而来的是争议。高学历收废品是不是学历浪费?

他向来不去反驳和辩解,事实上,他也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即使是一阵风,我也要享受它。”

焦虑、迷茫、困惑、内耗,这些年轻人的时代病,你绝不会在武楷斯身上看到,他从不会陷入这样那样的纠结中。

他是被故事选中的人。


2016年至今,他开了4家旧物店,拥有了300平的旧货仓库。

没有所谓的“坚持”,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一切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他坦言,自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今年夏天,武楷斯聊了聊关于梦想和热爱,关于“旧物永续”的理念,以及他的“极俭”人生。

“极俭”生活

武楷斯喜欢夏天。

凌晨十二点,他在路边的垃圾桶,捡到十一杯全新未开封的奶茶。

订单信息显示,制作完成于下午两点三十分。摸一摸杯体,还是冰的,肯定没坏。

“太爽了,够喝2天”,他的开心抑制不住,语气里多了几分轻快。

这一天是幸运的,像是捡钱似的。

夏天的夜晚是热闹的。人们喜欢在街边喝酒、聊天、吃烧烤,而那些被丢弃的烧烤,则是武楷斯的目标。

能时常捡到陌生人没喝完的奶茶、吃剩的烧烤,这构成了他喜欢夏天的原因。

武楷斯在垃圾桶边捡到奶茶


不止是在夏天。

每一天,武楷斯遛狗时,都会习惯性翻翻路边的垃圾桶,他总能淘到不少好东西。

沙发,剃须刀,榴莲、打印机,英伦风鞋子……垃圾桶里什么都有,几乎可以涵盖全部吃穿住行。

他有自己的捡垃圾小技巧。

每到月底,很多人会搬家,这时候去高档社区捡垃圾,总会收获满满。

全新物品、品牌衣服,有设计感的物件,应有尽有。

垃圾桶,是承载他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奇妙世界。

他与女朋友捡到还在盛开的百合花,拿回家插到捡来的玻璃瓶里。垃圾桶里的浪漫,变得具象化起来。

他也捡到过“糟糕的垃圾”,一根坏掉的数据线,插在车上,保险丝被烧了;一个月饼盒,打开一看,是存放了很久的赃物。

但他从不为此感到糟心,反而当作趣事一般分享。

捡垃圾时,他状态投入,也不在乎东西是否干净。

有一次,他随手从垃圾桶捡起一件衣服就往身上套,旁边的保安大叔不理解,连忙劝阻,“不要啊,不干净的,你捡来干嘛呐。”

武楷斯头也没抬地回答,“好看呐。”

武楷斯和女友从垃圾桶捡到的包、鞋子、鲜花

武楷斯的家也是捡来的。

桌子、镜子、床垫、床单、被子,甚至连刷墙的油漆都是捡来的。

他去健身房捡人家不要的健身用品,打造了一个健身室;拿水果店的废弃果篮当衣服收纳箱;

房东不要的三角形沙发,被他“抢救”回家,旁边摆上捡来的植物,设计感十足。

在旁人看来,武楷斯过着一种常人难以接受的低消费生活。

去饭店吃陌生人的剩菜,这事他常干。

别人觉得丢人,他觉得省钱太酷了。“相当于是大家一起吃饭,我晚来一点。” 他对此完全自洽。

对于陌生人是否有传染疾病这一点,他没有过多担心,“那就假装我们是认识的。”

他更不在乎其他客人的眼光,直言,“我还在乎我就干不到现在。”

对于他这个垃圾桶爱好者来说,“省钱的尽头是免费,能捡绝对不去买。”

除了内裤是新的,武楷斯从头到脚的行头都是旧的,包括眼镜。

他的“极俭”生活,令人乍舌。

在这样低欲望的生活状态下,他坦言自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

武楷斯捡被扔掉的榴莲吃

武楷斯的“极俭”,不是没有来由的。

打小起,他就跟着父母不断搬家。山西、北京、山东、河北,他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在漂泊中度过。

家里并不富裕,因此,每搬到一个新的城市,父母置办物品时总会选择二手货,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煤气灶……

父母节约的生活方式默默影响着武楷斯。

很多人来到大城市,都想剥离掉自己来自小县城的人生,但武楷斯不这样,他从小就独立特行。

在北京上学时,同学们都在攀比谁穿乔丹鞋,他脚上蹬着一双贵人鸟,身上穿着叔叔在90年代留下的衣服。

从小到大,他用的手机都是二手的。

那时候,父母是为了省钱买二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儿子长大后,与二手物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武楷斯与他收集的旧物件

遗物回收师

捡垃圾,只是武楷斯生活的一部分。

旧物回收,才是他的日常工作。

他的旧物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捡破烂,一种是收废品。

捡破烂分为去拆迁楼捡,以及去垃圾桶捡;收废品分为上门回收和旧货市场回收。

其中不少旧物,大量来自于遗物。

牌位,墓碑,装着骨灰的骨灰盒…… 武楷斯什么都收,他从不避讳死亡。

有一次,朋友叫他去上门回收一位老人的遗物,他马不停蹄赶过去,为此特意推迟了原本计划好的旅行。

回收整理遗物时,一个陌生人的一生,被如此清晰地呈现出来。

那是一个富有的、爱美的老太太。房子里有不少进口物品,英国骨瓷盘,八十年代日本进口松下电饭煲,还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法国时装。

尽管老人极其富有,但可以看出,她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

一千多个被叠的整整齐齐的塑料袋,各式各样的月饼盒和罐头盖子,一捆攒了几十年的报纸…

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时空中的自己。

老人收集的月饼盒

这次遗物抢救,武楷斯花了48小时,通宵了整整两夜。

累到极致,快乐到极致。

老人家里的一张桌子,被他放在店里,用来陈列物品。某天,一位游客走进来,说自己曾在这张桌子吃过饭。

一番交流后,武楷斯得知,老人原本是华侨,开设过家庭英文补习班。

那位游客的父亲曾是老人的学生,也是一名木匠,帮老人修复过那张桌子。九十年代时,游客的父亲带他拜访过老人家。因此,他认出来那张桌子。

这次遗物回收,对武楷斯而言,不仅是与老人的一次长谈,冥冥之中,也延续了老人在人间的故事。

武楷斯累倒在地

他还去过一位九十岁的香港阿姨家里。阿姨要回香港,房子紧急出售,希望短期内清理掉屋子里的杂物。

于是,便联系了武楷斯上门回收。

当他去到阿姨家里时,他被震撼到了,房间的每个角落都塞满了东西,有世界各地淘来的物件,相机、玩具、书籍、瓷器……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

那几天,他在收拾打包物品时,阿姨一直坐在客厅里看着,晚上也不去卧室睡,想与自己的旧物再多待一段时间。

有时候,老人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用拐杖把瓷器都打碎。

那些旧物,承载老人一辈子的记忆和情感。

旁人很难明白这其中的不舍和难过。武楷斯可以理解老人的做法,如果换做是他,也许他也会那样做。

他形容自己与旧物的关系。“就像是一场自由爱情,初识,相知,相恋,直至婚姻,没有处心积虑,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悲痛扼腕,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相濡以沫,我即是他,他即是我。”

武楷斯收集到的旧物

不止一位老人来找他。一对老人家没有子女,他们担心百年后他们的遗物无处保存,就找到武楷斯,把他们童年时玩的娃娃到结婚时穿的婚纱,都统统赠送给了他。

在这些旧物上,他彷佛看见了这对夫妻由两小无猜一直到喜结伉俪的全部过程。

见证历史,记录人生,这就是旧物存在的重要意义。

广州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居民证、慰安妇的勋章、一位女士从孩童到成年的所有信件、一名男子整理出的过世父亲的几百只手表遗物、日本武士头盔、民国时期的樟木“龙”箱……

武楷斯一直认为,一件旧货遇到他,是一种缘分。

旧物背后是历史和记忆,收得越多,责任越大。

人们遗弃的,武楷斯想替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收藏起来,这也是他店铺名字“永续”的来源。

当所有人在朝前走时,他想做那个回头看的人。

捡垃圾,
作为一辈子的职业

武楷斯喜欢关于旧物的一切。淘旧物,清洗旧物,卖掉旧物。

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他都在想旧物。旧物,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做旧物工作的这些年,武楷斯自学木工、电工、油工……对于常规的家具改造和维护,他早已样样精通。

他的手因不断搬运东西,变得粗糙坚硬,污垢密密麻麻地嵌在手掌的纹路里,呈现一种树皮老化的状态。

他的指甲很短,缝隙里却仍然藏着细小的泥垢,一道道黑色,像是永远洗不干净。

很难想象,这双手出现在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身上。

饱经风霜,他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双手。

忙起来时,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形象。

有次去佛山收旧物,他白色的背心已经成了黑的,全身脏兮兮的。坐在门口等货拉拉时,有个陌生人走过来,给了他一份未吃完的包子。

他被当成了流浪汉。但他依然很开心,因为当时确实很饿。

武楷斯的手

武楷斯到底为什么如此痴迷旧物?

故事要回到2015年,他在美国穷游的两个月。

六十天里,他没有花费一分钱在住宿上,蹭过搭讪来的沙发,睡过麻省理工的长椅,和流浪汉共居车站,熬过无数个机场夜晚。

至于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则想到了跳蚤市场。

美国发达的二手产业,对他造成一定冲击力,让他深刻了解到国外旧货市场的繁荣和旧物文化的发达。也让他开始好奇,中国的旧货流通市场。

回到国内后,他开始探索广州的二手市场“天光墟”。这是一种天亮就散的旧货市场,也就是北方人所说的“鬼市”,通常凌晨开市。

那段时间里,武楷斯几乎彻夜不眠,每天泡在天光墟。当时学校离天光墟有些距离,为了省钱,他会先在附近麦当劳睡一觉,等到凌晨再进去。

去旧货市场淘旧物,需要一定技术性。要有发现好物的敏感性,要灵活变通,和摊主之间的见招拆招,更是常见路数。

天光墟的一切令他着迷。他几乎放弃了其他一切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旧货市场。

废报纸,老照片,老信件等等一切,他把战利品带回宿舍,细细感受自己的收获。

于他而言,寻旧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

武楷斯收集的小人书

随着对旧物的痴迷,他逐渐发现,旧物可以延伸出好几种角度。

二手循环的环保角度、工艺美术的设计角度、旧物改造装置的艺术角度、古玩收藏品的文物角度、近现代城市变迁的史学角度……

他游历了各地的旧货市场,像寻宝一样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集市。

在杭州,旧货市场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旧物被精心打造成一种独特的美学形式,充满艺术感;

成都的旧货市场则别有一番风味,这里不仅保留了丰富的西南地区文化,还融合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使得市场充满了多元的文化气息;

在北京的大柳树,旧货市场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人们漫步其中,仿佛在街头闲逛,甚至有人在摊位旁玩起了斗蛐蛐的游戏。

提到北京旧货市场,我问了一个疑惑很久的问题,潘家园里卖的雍和宫的手链,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表示,“我对那种新的东西不感兴趣。”并告诉我,“北京的旧货市场去东鹏和大柳树就行。”

探访广州光塔路天光墟

2016年,武楷斯决定要把捡垃圾作为一生的事业。

如今,他的旧物工作形成了具体的规模和流程。他和女朋友共同经营旧货店“永续旧物”,装修全部亲力亲为。

武楷斯去淘货,对物品加以修复和改造,做装置或者出售。女友和他一起整理、拍照、上架、发快递,每天都很忙碌。

他现在回收旧物,是以“吨”为计量单位。开店八年,他的店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

旧物数量庞杂,品类繁多,他没有具体统计过回收到的旧物数量,“但几十万件是有的。”

武楷斯相信,万物皆有价值。

从2022年起,他也开始创建了一些公益平台,运营城市stooping(捡垃圾)账号,拥有了30多个社群,推广“捡垃圾”的文化,提倡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

武楷斯上门回收旧物,以吨计算。

走南北,寻东西

感性的,理性的;贪婪的,极俭的;聪明的,疯癫的。

故事没有绝对性。很难定义武楷斯是哪一种人。

上学时,他性格外向,是学生会主席,办过各种协会社团。他写公众号文章,质问食堂的饭菜为什么涨价。带着三百多个大学生,去讨伐骗钱跑路的黑心驾校。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高调的人会一头扎进旧物的世界,与老物件和垃圾打交道。

旧物之余,武楷斯一直都在给别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援助,也曾在网上多次发表普法文章,甚至因此在知识产权日上了电视。

他帮助不少打工人解决劳务纠纷。当求助者面临职场不公时,他告诉当事人要如何与公司沟通,维护权益,索要经济赔偿。

我好奇他对于去上班的生活,是不是更没有了期待。他顿了顿,“主要是我现在其实成资本家了,我现在是给别人发工资的。”

一个有意思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