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疾控
助您读懂健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疾控

胃癌发生前,会经历这4个阶段,很多人都忽视了……

广东疾控  · 公众号  · 养生  · 2025-04-09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癌症种类繁多,其中胃癌在我国高发。我国最新癌症登记数据显示, 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五位和死亡的第三位 ,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


图源:太帅图库


胃癌虽然可怕,但它并不是由正常胃黏膜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的,在胃癌真正找上门之前,我们的胃其实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胃在癌变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胃由正常黏膜细胞转变为癌肿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进程(Correa模式),即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浸润性胃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胃黏膜“小叛逆”的阶段。胃黏膜,就像是胃的“皮肤”,本来应该是光滑、健康的。但如果它开始变得“叛逆”,比如发炎、肿胀,这就是胃炎。 这时候,你可能只是偶尔觉得胃有点不舒服,或者吃多了会胀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这是胃黏膜“缩水”的阶段。病变进一步进展,胃黏膜可能会“缩水”,变得又薄又脆弱,这就是萎缩性胃炎。 这时候,胃的消化功能会下降 ,你可能经常觉得吃不下饭,或者吃点东西就胃胀。


图源:太帅图库



肠上皮化生


这是胃黏膜“变身”的阶段。继续进展,胃黏膜还可能“变身”, 变成像小肠一样的细胞 ,这叫肠上皮化生。这时胃已经在向我们发出警告,说它快撑不住了。



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特别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癌症的风险较高。 变身的细胞可能会进一步“失控”,开始疯狂生长 ,这时候,离胃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浸润性胃癌


这是胃黏膜“全面失控”的阶段。变身的细胞彻底摆脱了束缚,开始深入地“渗透”,突破胃黏膜下层并开始向周围组织侵犯。此时, 胃的“求救信号”可能变得异常明显,疼痛、腹胀、消瘦、贫血、食欲极度减退等症状相继出现 ,提醒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图源: 太帅图库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有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很隐蔽,多无明显体征, 上腹部深压痛可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体征。 另外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1. 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如隐隐作痛、反酸等;

2. 进食后有饱胀感;

3. 轻度恶心;

4. 食欲不振;

5. 胃部灼热感。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 便血、呕吐、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持续性上腹闷痛、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腹水(腹腔积液) 等。


图源: 太帅图库




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龄在45岁以上(含45岁),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1. 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熏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守护胃健康,从预防做起!


改变饮食习惯


1. 多吃新鲜蔬果;

2. 控制食用盐摄入,少吃腌制食物,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3. 少吃油炸、烧烤、酸菜、烟熏、霉变等食物;

4. 限制加工红肉摄入量(如香肠、熏肉等),增加白肉摄入量(鱼、虾等);

5.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6. 吃饭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图源: 太帅图库



养成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 戒烟限酒,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

2.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 保持充足睡眠,让胃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4.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 提倡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6.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根除。


图源: 太帅图库



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


推荐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 ,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其中,内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及早发现胃部疾病和癌前病变,及早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总之,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正常胃黏膜细胞、癌前病变到浸润性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现癌前病变,不要过分恐慌,但要足够重视,适当干预,减少或阻止其向胃癌进一步发展。不要让胃悄悄病变成胃癌,才后悔莫及。提前预防、远离胃癌!


/健康科普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