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那场婚礼上,孙正义还遇到了另一位印度客人——拉吉夫•米斯拉。
在婚礼后的10月份,米斯拉也加入了软银,担任战略财务总监。
这个出生于1962年的印度人,是个典型的硅谷印度高管:码农出生,毕业于印度Mathura Road德里公立学校和印度理工德里分校。随后前往美国镀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拿到了机械工程学士和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随后还在MIT斯隆管理学院进一步深造。
在加入软银之前,他在金融领域耕耘了24年,先后在美林证券、德意志银行等工作。在德意志银行工作的12年间,他主要负责创建和发行复杂的抵押贷款证券,靠着优异的业绩一路升至最高层。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拉吉夫•米斯拉曾疯狂下注次级债市场,因此成了电影《大空头》的故事原型之一。
孙正义和米斯拉初识正是在德意志银行,当时孙是米斯拉在德意志银行的客户。
在2006年软银收购日本沃达丰的复杂交易中,米斯拉贡献了不少建议,给孙正义留下了深刻印象
。
离开德意志银行后,米斯拉曾加入瑞银集团(UBS),还在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短暂工作过。软银2016年收购Fortress Investment后,米斯拉也就随之加入了软银。
虽然米斯拉在私募股权领域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他在设计和解决复杂金融方案方面的专长,吸引了孙正义。同时,在金融行业摸打滚爬多年的经验,让他深谙资本市场的玩法。这些都让他最终不负众望,在软银的多项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2016年7月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制造商ARM中,他就在资产配置方面承担了关键角色。
不过,在完成对ARM的收购后,软银的负债剧增,一度超过千亿美元,公司在财务上捉襟见肘。为此,
孙正义决定创建一支庞大的基金,希望借此摆脱公司困境。他和米斯拉两人因此一路向西,来到中东,希望能在此找到提供资金的LP大佬
。
到达中东后,孙正义曾受到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Qatar)的拒绝,但米斯拉最终为他争取到了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见面的机会。当时,为了调整沙特的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沙特方面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报道称,在承诺帮助沙特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上,孙正义仅花费45分钟就说服了沙特新王储为其基金投入450亿美元。
2017年5月,软银“愿景基金”宣布完成第一期高达930亿美元的基金募资,资金规模约相当于“4个银湖资本或15个红杉资本”,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风投基金。在这背后,是一支星光熠熠的LP天团: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和阿联酋国有投资基金承诺投入600亿美元,苹果、高通、富士康和夏普等科技巨头将投资约50亿美元,软银集团则自己拿出2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