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T一点
从杭州出发,艺术在等你(ART一点是国内最资深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平台之一,在京沪杭等核心都市拥有广泛关注度,创建于2013年,粉丝100000+,领先分享国内外重磅艺术信息,独享杭州艺术地图菜单、浙博杭博掌上艺术馆、中国美院南山书屋八折优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文旅  ·  燃!又一次被英歌舞惊艳到了! ·  昨天  
LCA  ·  细致观察的拉斐尔 ·  2 天前  
康石石  ·  我在汉艺做项目,拿奖效率超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RT一点

西泠孤山饶公灵堂开放,六年前他曾站在这里说:有机会再回西湖……太快慰了!

ART一点  · 公众号  · 艺术  · 2018-02-07 00:06

正文

本文特约编辑:付玉婷 薛晶


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饶宗颐先生,于2018年2月6日零时四十五分在香港跑马地寓所安然仙去,积润105岁。


“积润” ,是香港方面发布的“饶宗颐教授仙逝公告”中的说法,这是中国古代对享寿的一种说法——饶老生于1917年,他真正的年龄,今年是虚岁102。


饶宗颐先生是广东潮州人,长期定居香港。实际上,在他执掌西泠之前,杭州人对这位学界泰斗是相对陌生的。2011年,社长位置空缺整整六年的西泠印社,迎来当时95岁的饶公为 第七任 掌门,次年,饶老重游杭州,登上孤山,写下 “播芳六合” 。而今,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他的离别,无疑是伤痛的。


2月6日晚,西泠印社召开记者见面会,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陈振濂 谈到:“作为百年名社,西泠印社身兼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而饶宗颐先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存在。饶先生去世,西泠印社有切肤之痛,但这更是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大损失。我们纪念他,也是在表达今天这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2月7日起,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杭州孤山路31号)柏堂的饶宗颐社长灵堂将对外开放 ,不仅是社员,每个人都可以前去悼念饶公,并想一想,孤山这片土地,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饶宗颐教授仙逝公告


饶宗颐 艺聚西泠




“先生温文儒雅,为人谦和敦厚;身材并不高大,然而坚毅不屈、精神强大,遇到挫折和逆境,亦能勇猛精进。他留下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大概是‘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饶宗颐精神’了。”


这是 饶学联汇、饶学研究基金、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和饶宗颐学术馆之友联合发布的“饶宗颐教授仙逝公告” 中的一段。


尽管,我们都知道,饶老年事已高,去年,西泠印社还专门赴港拍摄了饶老的视频,但他去世的消息,来得非常突然。


在官方微信发布的消息中,西泠印社表示:“西泠印人惊闻噩耗,伤恸罔极。”


从公告中看,饶老是在家人围绕之下,无疾西去的,“可谓福寿全归”。


此前,百岁高龄的饶老还曾远游法国巴黎, 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 2017年11月18日中国美术馆的“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 。饶老亲自参加了开幕式,并将4件(套)中国画和6件(套)书法,共计10件(套)作品捐赠给国家。


2月6日上午,西泠印社有关方面得知饶老去世的消息,几乎每个小时与饶老家人联系一次,有关饶老的后事,都将等待香港方面的安排。依照初步计划,春节后,杭州将召开一次饶公追思会,还将筹备饶公的纪念画册。


“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现场



2005年前任社长启功先生去世后,时隔六年,2011年,西泠印社终于迎来饶宗颐先生为新掌门。这在当时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为什么?第一,是西泠印社被视为“天下第一名社”;第二,是因为当今这个时代,这样分量的泰斗式人物太少了。此前,西泠印社前六任社长分别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和启功。饶宗颐为第七任。


但与前六任社长相比,长期定居香港的饶宗颐先生,我们相对要陌生一些。我们已经知道,钱钟书先生曾评价饶宗颐先生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则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而金庸先生则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但昨天,还有很多人希望了解饶老更深。


在“饶宗颐教授仙逝公告”中,这样介绍饶老的成就:


饶宗颐教授为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学人,他在中国传统学术十多个领域,如:甲骨学、敦煌学、古文字学、简帛学、宗教学、艺术学等等,俱有筚路蓝缕之开创成就。在艺术上,亦为绘画及书法大师,绘画方面开创西北宗山水画法及荷花新技法;在书法上则自甲骨,以至篆、隶、楷、草等各体,俱写出自己面目,世称“饶体”。


“饶宗颐先生是我们的旗帜,我们当时请他来,是希望告诉社会各界,西泠印社定位的传统文化的标杆、高度在哪里。他不仅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德、还要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陈振濂说。


饶宗颐与刘江合影



记得2011年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选举饶老为新任掌门人之日,钱江晚报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饶老。饶老因为年事已高,不能亲自接电话,他委托他的女婿邓伟雄博士,向钱江晚报作出独家回应: “出任西泠印社社长,是我的荣幸。”


饶老对西泠印社深有情结,前三任社长 沙孟海 先生、 赵朴初 先生和 启功 先生与他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此外,饶老与西泠许多社员之间也有深厚交往。早在1940年,他便结识了 钱瘦铁 先生,不少常用印章都是钱瘦铁先生所刻。


他当时唯一有顾虑的,是“年纪大了,就怕不一定能为印社做出多大贡献。”但他表示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之后他将积极参与印社活动。


同年12月,香港上环的潮州商会俱乐部,在近百位文化艺术界、教育界、传媒界嘉宾以及诸位亲友的共同见证下,饶宗颐先生正式接过西泠印社社长证书,正式执掌西泠印社。


记得那一天,饶老看起来面色红润、思维活跃,言语自信而强势。


饶公 在颁证仪式上


95岁的他,与人见面最喜欢“狠狠”地握手,这是他显示自己“宝刀未老”的一种方式。他自幼练习气功,终年不断,因此身体极佳,2003年小中风后很快便恢复了健康。每一个再次与他见面的人,都会惊叹,“哇,饶公还是那么有劲。”


这似乎在暗示着,尽管高龄,但他能带给西泠印社的,依然是有力的。


记得挂帅首日,饶宗颐对百年西泠未来提出的关键词,是“世界性”。开拓这个以中国传统印学为核心的百年社团世界影响力,借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吻合饶宗颐一贯“东学西渐”的主张。


他说,“西泠近几任的社长,都不是刻印的。虽然叫印社,但应该有世界性的视野,扩大影响。”他希望西泠印社能不仅仅限于刻印,而是经过开拓与努力,提升到学术层面,让全世界都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


发布会上,陈振濂说,这正是饶老执掌西泠七年,留给印社最深的影响。“要有世界性的眼光,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给我们的方向。”




七年一晃而过,饶老在杭州,留下了许多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饶老曾在著名文字学家曾宪通先生等的陪同下访问杭州,并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汉三老石室前留下了珍贵合影。


饶公上世纪80年代印社留影


2012年6月,正式执掌西泠半年后,他终于重访孤山。


饶宗颐先生也因此而成为继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生之后,西泠印社史上二十年来首位踏访孤山社址的西泠印社社长。


杭州行前,饶老在上海的首个画展“海上因缘·饶宗颐教授上海书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饶老一行在上海停留。在上海西郊宾馆,来自全国书画界近200位名士,汇聚于此,连姚明都“跨界”跑来一睹西泠印社新社长的风采。


姚明也领教了饶公的大力握手,他们俩在休息室合影时,有人打趣:这是两个“巨人”的握手。


杭州行,饶公下榻在西子湖畔的香格里拉饭店。在当时记者的记述中,他穿得很绅士,一身西装,脖子上还系了条蓝红花色的围巾,相当从容淡定,对涌上来的所有人行注目礼,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抱拳致意。


他说:“现在回来,发现杭州变了太多,西湖更美了。国家的兴旺让我很开心,希望她能像钱塘潮水一样澎湃!”


孤山行当日,面对柏堂门前,苏轼曾经咏过的那两棵柏树,看到头顶,首任社长吴昌硕题写的“西泠印社”,以及东西庑廊里,沙孟海、李叔同等诸多先贤们的书印,饶宗颐内心不平静。


“西泠印社是一个圣地。”跨进柏堂,接受了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的致辞后,他这样说。 “我已经是老朽,能够到这里是我的幸运。这里树木葱茏,是文人雅士汇集的地方。有幸被选为社长,我脸上有光。”


刘江和陈振濂亲自为他铺好宣纸,饶老脱去了一直穿在身上的西装,挥笔写下四个大字:“播芳六合”。


他还将早年游历孤山后创作的西泠印社图《湖山佳处》的仿真品长卷,亲自捐给了杭州市政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