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观察时事政治,揭开官场密码,帮你分析时事热点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埃里克·沃格林|伟大的韦伯 ·  13 小时前  
互联网思维  ·  罗素:人性的四大欲望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罗素:人性的四大欲望 ·  2 天前  
哲学园  ·  ​对话 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真相流失于习惯性痛骂“低素质中国游客”中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 公众号  ·  · 2017-12-26 12:31

正文

摘要: 真相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热泪盈眶中,充满感动中,就失去了质疑和判断,失去了追问真相的能力。同样,义愤填膺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也是一种剥夺人们判断力的情绪,真相更容易流失于群盲式的正义凛然中。所以我非常佩服领队的家属,面对亲人惨死,他们没有失去基本的理性。 本文为UC名家专栏约稿,未经UC许可禁止转载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一看那条“大象踩死人”的新闻,我就能预感到新闻后面的评论:无论事实如何,“中国游客”又得被骂惨了。因为被踩死的是救人的无辜领队,被救的游客一定会被骂得更惨。去年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今年年初宁波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游客都成众矢之的――可以想见,这条新闻中游客又会被花式吊打。


一开始的报道是这样的:【游客泰国游玩“扯象尾”激怒大象,旅游团领队救人被大象踩死[泪]】近日,泰国芭提雅,一名重庆旅游团领队为救游客被大象踩踏致死。当时,两名游客擅自跑进象园内,拉、摸大象尾巴,大象被激怒紧追不放。领队救出两人,自己却被大象鼻子卷起后重重摔下,被大象踩踏致死。


人们越是同情见义勇为的领队,就越会把矛头指向那两名“跑进象园拉扯大象尾巴”的中国游客。果然,评论中一片对那两个游客的激烈声讨,有的说:没脑子的别出去旅游,不光丢自己脸,也丢国家脸,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有的编起了顺口溜:自杀请在家,安全你我他。人渣不要救,死了也白瞎。有的说,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却死了 ,领队也太善良了,为什么要救这种作死的人?


惨死的善良导游的反衬下,“低素质游客”形象尤其面目可憎不可饶恕。可事实真是这样吗?一开始消息都说大象发狂伤人是因为被游客拉扯尾巴激怒,可后来据该旅行团多位团友表示,并没有游客去扯大象尾巴,是大象突然发怒。22日下午协调时,泰国园方称,事故系有游客大声喧哗导致大象受惊发疯伤人。但此前,多位何永杰旅行团团员证实,事发时肇事大象附近并没有游客。最新报道显示,有 目击游客称,驯象师狠砸大象脑袋没多久,大象就开始发狂。


看来事实也许并不像公众所想象的“低素质中国游客”那么简单。其实,正如有评论称,大象给人温顺的印象,与大象互动是泰国旅行常见项目,但事实上,几乎每年泰国都会发生大象伤人事件。熊猫、河马、大象之类动物看起来很憨厚很温顺,其实也很有攻击性,动物园是否有足够的防范?此次悲剧背后的罪魁祸首到底是游客的不守规则,还是园方的管理漏洞,或是驯象师的控制不当,这些都需要官方的调查和媒体的追问,不能先入为主的就归咎于“低素质中国游客”。


一位著名媒体人说过, 真相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热泪盈眶中,充满感动中,就失去了质疑和判断,失去了追问真相的能力。同样,义愤填膺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也是一种剥夺人们判断力的情绪,真相更容易流失于群盲式的正义凛然中。 所以我非常佩服领队的家属,面对亲人惨死,他们没有失去基本的理性。面对网络义愤,他们没有跟着一起去讨伐被救游客,面对园方的赔偿,他们没有接受,而一直在追问真相。他们在拒绝园方赔偿时说:我们不要那些钱,我们要真相,要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为什么一个活生生的小伙子会死在这个园内?我们后来才了解到,那头肇事大象两脚之间的铁链都拉断了……


能够理解公众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低素质中国游客”的愤怒,毕竟,过去很多负面新闻已经让人们形成了刻板标签,过去确实有一些“低素质中国游客”丢自己脸的同时也丢了国人的脸。而且,归咎于“低素质中国游客”,似乎也是最简单、最方便、也最符合经验逻辑的:低素质游客惹怒大象,大象被激怒伤人,领队救人中被踩死―― 低素质的游客,无辜被激怒的大象,高尚的领队,天使-魔鬼的悲剧情节想像,构建了一个人们用自己的经验最能理解的新闻故事。 可能记者也是受这样的套路诱引从而写出一开始那条新闻的,一定会有几个“低素质的中国游客”。

想起一个故事,1984年,《纽约世界报》一个负责事实核实的调查员在研究报纸发布的沉船报道时发现的一个规律:每个报道都会描述一只幸存的猫咪。当这位调查员向记者问起这个奇怪的巧合时,他得到了下面的回答:有一艘沉船上刚好有只猫咪,船员把它救了出来。记者在自己的报道中专门写到了这只猫。其他报纸的记者因为没写这只猫,在竞争中略逊一筹,结果被编辑骂。第二次有船沉没时,虽然没有猫,但其他负责沉船报道的记者不愿意冒险,便擅自加上了一只猫。记者写的新闻中没有提及这只猫,被别家报纸抢了风头,受到了编辑的责骂。因此,以后只要有船沉没,记者总会加上对猫的描写。


“低素质中国游客”的套路描述,可能也源于“沉船和猫咪”的刻板叙事逻辑。 读者脑子里,可能也有这样一只猫。很多时候,真相也许就是这样在套路化的描述中悄悄流失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