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雅思”“汇款”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微信圈炸锅的速度和频率越来越快,已经远远甩出了推特几条街。最近老看到外媒感叹中国微信的强大。
有手机终端的技术支撑,微信群、朋友圈的发酵、酝酿,再加上各大公众号争分夺秒、百家争鸣的梳理、浇油,任何热门事件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燃起来。
前几天一元买自闭症儿童画作的事件燃着的时候,还有朋友感慨,一块钱的事儿,至于大动干戈的吵吵吗?
为什么你做个好事儿,总有人站出来,给你讲一二三四五六七,你不能不明不白做傻逼?
其实,这正是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啊。
很多热门事件往往要在短时间内,经历种种的剧情反转,或者舆论反转。像一元买画事件,一开始都是蜂拥而至献爱心,很快有观点跳出来,这都骗局,千万别当傻逼,大部分自闭症孩童都没画画天赋。最后又是一番自证和反驳,你丫有证据吗?你们这帮经不起推敲的质疑,差点毁了一个多么好的慈善项目。。。
公众也都跟坐过山车一样,看着朋友圈里不同观点的文章轮番占据上风。
这个拉锯的过程,其实恰恰是传统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就要做的功课,对事实的考证,对观点和影响的分析,都需要时间和专业素养。而自媒体的特性,恰恰决定公众号们并不需要做那么多的功课,更多的是发表观点,最快时间站到台上讲道理,引起关注,观点是不是那么站得住脚并不重要。
当然,这套系统的好处就是,公众号足够多,声音够多元。
所以,几乎每次都有一个公众号之间进行互证,辩驳,再加上传统媒体再参与进来,逐渐揭开事实,讲清楚道理。
不过,上海警察绊摔抱童妇女事件有所不同,事件涉及泼辣无理的中老年妇女、意气风发的年轻小警官、无辜可怜的小孩子三个热点因素,加上视频很令人触动,必然会成为热门事件。
但不同的是,事实基本一开始就很清晰、明确了。不需要太多的反转过程去解开真相。但我不得不说,几乎我在的所有微信群,中国的,新加坡的,密友的,社交的,全都自成两派,一帮痛斥警察执法过度,一帮大骂妇女罪有应得。
唯一的共识就是苦了孩子。
自然双方都有错,但在我看来,孩子在手,决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制服妇女。很明显,警察脑门子一热,冲动做事了,这关乎执法的专业性。
所以我试图从因果逻辑上来劝服对方,即使妇女有错在先,那也不是警察采取这样的执法方式的理由。
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并不正面回答这个逻辑,只是一直强调这个妇女有多无理,多罪有应得,如果孩子有事,她应该负主要责任。像这种仗着自己抱着孩子就无法无天的人,他们见得多了去了。。。
所以,其实他们并不在乎正确的逻辑是什么,他们只是想借此表达对这类不讲理,不自律,无修养,无道德,不讲规则同胞的愤怒。
的确,这类人太多了,谁都遇到过,或者每天都遇到。
有一次,我坐飞机回新加坡,登机之后我发现有人坐在了我的座位,我就说大哥,您是不是坐错了。
他看着窗外头都不回,就说他也是这一排,随便坐吧,换了就行了,哪那么多事儿呢?
我解释说,我的座位是靠窗的,我特意选了这个座位,想进去里面睡觉。
他居然不耐烦地指着窗户说:“可以啊,来,你坐到你的窗户上啊!我又没拦着你。”
他指着飞机的窗口,示意我坐到窗户上。
我顿时就火了,我还真就不跟他换。后来空姐软磨硬泡说了半天,他才站了起来坐回了他靠走道的位置。
如果想靠窗看风景,客气地说一声,我也就给他换了。这种态度,实在让人恼火。旁边有很多的老外,我又不想跟他干起来。
有时候想不通,怎么这些人,明明理亏,还那么横呢?
所以,那些卖力指责妇女的人,不是看不到警察的执法不当,不是不想指责警察。
只是他们太怕太讨厌生活里这些不讲理的人,他们太怕如果他们不发出声音来,那些骂警察的声音,就会掩盖掉一切,便宜了这个蛮横的老妇人。
更让那些平时耍赖的人,得寸进尺。
而更偏向指责警察的人怕什么呢?
怕公权力不受约束,怕暴力执法,怕警方不专业。怕自己有一天因公权力的行为不专业而受累。所以他们放大声音职责警方,是怕警察不从这个案件中吸取教训,怕警察不能用更专业的手法来应对复杂状况。
否则,谁家的孩子都有可能会被摔。
当然,大多数都是文明人,不会傻到抱着自己的孩子去挑衅警察,但是警察的职业素养关乎到任何案件,谁都有可能要和警察打交道,不管什么事儿,如果警察处理不专业,后果都可能很严重。
当然,你可能跟我一开始一样,说我们就事论事,就是警察执法不当,我没想那么多。
那你再仔细想一想,第一时间职责警察的潜在原因是什么。
至于那些频频@美国警察的人,就不多说了,明显是在添乱。
你们还嫌美国警察执法的专业性争议不够是吗?
你们还嫌美国警察杀错人的案件不多是吧?
你们还嫌因警察枪杀黑人引发的示威和骚乱不大是吧?
其实,美国警察再不专业,也还是不会对一个并不构成生命威胁的抱着孩子的妇女拔枪的。
曹林老师斥责是对,在这个案件里提美国的人,纯属是搅屎棍。
(来自新加坡媒体人微信号“华言巧遇”)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