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出最能代表民国时期的服饰,旗袍一定是所有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冠军。
《金陵十三钗》中从秦淮景的烟雨迷蒙中袅袅婷婷走来的十三位女子,低声吟唱“我有一段情呐,唱给诸公听”。
《花样年华》中
张曼玉的26套不重样的“花样”旗袍
,一针一线都诉说着人物的内心变化。
《驴得水》中
张一曼朴素中带着性感妩媚的自制旗袍
,是女性不满时代的性压迫所做出的无声抗争。
©《金陵十三钗》
旗袍频频出现在书上、影视剧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服饰,而是凝聚着不同时期女子形象的时代符号。 旗袍的种类多种多样,既可以按照领型分,也可以按照开襟方式、袖型、裙摆、布料等等分类。传统旗袍长度一般越过膝盖,到小腿中部或脚踝。在图案花纹上,旗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各式各样的布料都可以成为制作旗袍的“原材料”。
由于书籍与影视剧中频频出现旗袍,人们往往误以为旗袍与汉服一样都是汉族传统服饰,其实不然,这就需要从旗袍的产生历史说起。
目前,各界对旗袍的起源都没有定论,而且各家说法出入较大。
周锡保在《中国历代服饰史》中提到,旗袍应源于清代的
“旗女之袍”
,并在1921年之后才之作为近现代样式的旗袍流行起来,而其他学者亦有着不同的判断,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旗袍或在先秦的“深衣”中就有了雏形。
©《胭脂扣》
尽管旗袍的发展历史并不如传统汉族服饰汉服等悠久,但其将传统性与现代性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的特点使旗袍经久不衰,并在现代也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旗袍与民国已经密不可分地结合起来,它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服饰,而是风起云涌民国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上世纪著名作家张爱玲就是旗袍的一位狂热“自来水”,曾扬言“出名要趁早”,张爱玲一直“身体力行”当旗袍的代言人。
只要关注“周MALL”公众号
并在后台回复关键词“
旗袍
”,即可看完全文
我们是
南方周末旗下生活方式类原创号
我们喜欢收集生活里的一个个仪式感
在这里,我们不谈职场、焦虑、社交
在书里看到比日常更为广阔的世界
或者逛逛博物馆、探探小店
让好物和美食装点平淡的生活
.......
认真对待你的每一种喜欢
周mall想和你一起共鸣
保留你生活里的小确幸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句著名台词: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口味。
开盲盒也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小小盒子里能拆出怎样的公仔。
虽然盲盒在这几年才从小众收藏走向大众市场,被大家所了解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盲盒的老祖宗早已陪伴了我们好几代人。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历史上,客家人颠沛流离,因为战乱、兵祸等天灾人祸,他们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乡,这也是“客家”名字的来源。
正因为长期处于漂泊不定与频繁迁徙的状态,客家人勤劳隐忍,在吃这一方面,他们特别擅长向大自然取材。
不过,食材虽然朴素简单,但是绝不意味着将就。
民间传说在千年前,客家人从北方逃难而来,每逢佳节,他们思乡中原,不能忘怀家乡包饺子的习俗。
可南方缺小麦做饺子皮,于是他们便用当地最容易制作的鲜嫩豆腐来替代面粉,将豆腐切成小方块,而后在豆腐内塞入饱满的肉馅,来代替饺子,以缓解思乡之情。
简单的酿豆腐背后,是他们对于美食的执着与巧思。
客家人数量多、分布广,也使得这样的“酿”文化在全国遍地开花。
于是,从豆腐开始,人们卯足了劲在其他食材上发掘“酿”的空间,于是,茄子、苦瓜、冬菇、青椒、莲藕、鸡蛋……
“手帐”(日语てちょう)起源于日本,原文意思是记事本、便签本,但如果只把它理解成普通的笔记本就错了。
爱好者们已经快把手帐文化玩出花来,有手工大佬甚至能用各种废弃垃圾经过裁剪修整,把手帐制作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不管是日程备忘、学习笔记、消费记账、速写手绘、票据收集,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记到里面,小小的手帐,能记录万物。
文具品牌们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品了各种针对性功能的本子,每个品牌都有无数型号,让刚入门的人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下手,在挑本子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
现代人下雨的时候会穿雨衣,古人则爱蓑衣,
正如雨衣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工具,也是凹造型的利器
,那时的蓑衣也象征着诗人的浪漫理想。
“蓑衣”通常是诗人寄寓林泉之下、蹑迹江湖之远的一个意象。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穿蓑衣,戴斗笠的老翁在独木舟上垂钓的情景。
柳宗元笔下头戴蓑笠的老翁,垂钓在茫茫白雪中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然而蓑衣的最佳野生代言人也许是要颁给张志和的。
每年年末,我们都会看着倒下一大片的flag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新的一年一定要好好做人,然后就会发现,
今年立下的flag分明就是在抄去年的作业嘛。
蚯蚓在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经过200多次的电击以后都能学会爬向潮湿的暗室了,但是在互联网上放眼望去,我们一年大概也就打脸个365次吧。
年年打脸,年年都不放弃,你说,人为什么总是不长记性呢?
说句大实话,人类可能并没有自己以为地那么聪明,有时候甚至会犯蠢自大。这期
周MALL联手新经典
,一起给大家推荐了这期书单,告诉你
“为啥人有时候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亚子”
。
头发是真的很难伺候,有时候比脸还难伺候。
夏天出汗会油腻,长长了会分叉,冬天会干枯毛躁,偶尔掉一些头皮屑,工作压力大时直接掉头发。
一头秀发有时候不一定是强加分项,但一旦干枯、毛躁、油腻或者掉发,立刻分数降得比过山车还快。
选一款合适的洗护发产品真的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整理出一份清单,快来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
大概是从发现自己发际线后移开始,洗头、梳头就变成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每一根随着梳子掉下来的头发都让人紧张。
比起吃各种据说能够防脱的食物、用各种防脱产品,选一把好梳子,预防梳断头发,好好保护它,真的要靠谱多了。
到底应该怎么梳头?
梳子千千万万种,每个地方习惯用的梳子不一样,牛角梳、木梳、气垫梳、塑料梳,近些年来各种据说防脱发的网红梳不计其数。
到底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