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来到地球第一天
精神食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全省首创! ·  14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注意!今日起全部免费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来到地球第一天

烤肠红遍中国,并不是因为大家有多爱吃

来到地球第一天  · 公众号  ·  · 2020-10-13 22:16

正文

烤肠又不是多么美味的食品,凭什么能征服中国各个饮食差异巨大的地区


文|吴松磊


自 2000 年横空出世以来,烤肠迅速成为了中国人接受度最高的小吃,创下过年销售18亿根的惊人纪录。

和烤肠一起红遍中国的,是一些口味、卫生条件同样毁誉参半的食物,如面筋、凉面、酸辣粉、手抓饼、铁板鱿鱼等等。

· 百度指数在1 000以上的25种常见小吃,其中16种成熟于2000年之后

这些小吃能够红遍中国,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消费者最爱的食物。


什么样的小吃才能走红


对大多数人来说,小吃一般都是过过嘴瘾,不可与补充热量的正餐相提并论。与口味、环境等相比,便宜、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中国销量巨大的小吃,特征都极为相似:质量相当一般,以价格便宜、制作粗糙、就餐环境随意而著称,通过流动三轮车售卖,消费一顿的价格往往能控制在个位数。


低价格、低成本也意味着低门槛,对在城市谋生的农民工和少数族裔而言,从事低端餐饮业是为数不多的好选择。

· 在英国,印度咖喱的流行即与二战后涌入英国的印度移民有关。图为伦敦一家受欢迎的印度餐厅

真正决定什么小吃能够红遍中国的,正是中国几十万遍布城乡的小吃摊老板,而他们的选择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小吃从业者的核心资产通常是一辆千元左右的小吃车,不能冷藏食材,也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储存和加工食材,因此,食材保鲜时间和出菜速度就足以淘汰掉大部分食物品种。

此外,摊主还要考虑制作难度、利润空间等问题,最后顺带考虑的,才是小吃的味道。

· ⼀辆多功能豪华⼩吃车

一个品种是否能满足这些要求,与其工业化程度相关。

这正是烤肠的优势所在:从半成品食材(香肠)到特制调料(酱料)、再到终端设备(烤肠机),小吃经营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均得到有效控制,摊主们青睐烤肠实属情理之中。

此外,为摊主们制造、供应食材的厂商,也需要在长途运输食品保鲜条件的约束下,选择自己具体供应的商品类型。


鸡柳、鸡腿、骨肉相连等油炸或烧烤制品能够走红小吃市场,正是因为这类低温肉制品的保存相对简单,即使冷链物流不成熟,使用化学保鲜剂等手段也可以有不错的保鲜效果。


而且,高温还可以降低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重调味的做法则掩盖了食材的不新鲜。


· 夜市烧烤摊


至于烧味和烤鸭这样的高温肉制品,天生难以像鸡柳那样迅速扩张,正是因为其风味会在可用的保鲜技术下极大丧失,而只能成为超市里的真空包装。


这方面,烤肠同样竞争力十足,其制作工艺能够极大的其降低水分活度,以抑制微生物繁殖,让烤肠拥有相对较长的保质期。


食材之外,烤肠摊主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烤肠机,更实现了其他小吃难以企及的自动化水准。

· 这种自动滚动加热的架子,最初由高美的公司创始人加尔文·D·麦克拉肯发明。图为世界上第一台热狗机——Roll-A-Grill


在中国大陆,最早是双汇集团发现了烤肠机的巨大潜力,在烤肠还无人问津时,双汇一次性采购了一万台,以销售额达标赠送的方式提供给零售商, 次年这种 台湾烤肠 的销售额便突破了十亿人民币。


除了烤肠,土耳其烤肉也是在便捷设备的加持下走向成功。

1972年,土耳其裔的卡迪尔·努尔曼在德国发明了一种能够一次性烤制90千克食物的旋转烤肉机,其简便的工艺和极高的性价比迅速风靡欧美。 进入台湾地区市场后,这种被当地称为 沙威瑪 的小吃成功地建立了标准化供应链和餐车化改良,最终成为了大陆的 土耳其烤肉

· 土耳其烤肉机发明者卡迪尔·努尔曼和他发明的旋转烤⾁


除了设备优势,工业化还有利于小吃口味实现高度统一。

像烤肠的味道便更多取决于工厂,所以市面上的大量小吃摊主尽管彼此并无合作关系,但其产品口味却能够做到基本相似。而且, 受成本和条件所限,大多数小吃摊只会主打一种小吃,店主通常参考成功同行的做法,这也加深了小吃摊的同质化程度。

烤肠、无骨鸡柳、鸡排、手抓饼等等这些运输便利、制作便捷的工业化小吃,因而成为了市面上大多数摊贩的选择。


此外,这些成功小吃还有一个醒目的共同点:它们都来自台湾地区。


谁在开发中华小吃


台湾餐饮行业的一大优势,是在连锁经营方面走在了前面。

现代连锁特许经营的成熟方案出现于19世纪末的美国,艾萨克·辛格创立的胜家缝纫机公司,通过在各地区招募并培训经销商的方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以此销售在当时极其昂贵的缝纫机。

· 一台 1851 年的胜家缝纫机


这种以极低成本快速建立销售网络的模式,很快吸引了汽车业餐饮业的效仿,福特、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都借助特许经营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些美国本土企业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也把特许经营的红利带到了全球各地。


在餐饮业,麦当劳是至关重要的启蒙者,每当麦当劳进入一个地区,该地的连锁餐饮业往往会在接下来几年迎来爆发期。


菲律宾的快乐蜂,香港的许留山,日本的吉野家,都是在麦当劳模式下崛起的餐饮品牌。


除了模式上的启发,更重要的是麦当劳庞大的原材料需求催生了大量的本地供应商,为整个地区的连锁餐饮业打下了基础。

· 2014 年福喜事件发⽣后,麦当劳中国在官⽹公布了共 11 ⼤类的上百家供应商名单 (网页链接:http://www1.mcdonalds.com.c n/list/quality/index.html)


台湾可能是受麦当劳影响最大的地区。

1984 年初,台湾宽达食品以各占50%股权的合资方案引进麦当劳,成为台湾麦当劳的实际经营者,直到1993年因账务问题被美国麦当劳总公司接管。

麦当劳到来仅十年,台湾本土便涌现了永和豆浆,半岛咖啡等上百家连锁餐饮体系。

在大陆,连锁餐饮业的发展则慢了一拍。尽管1987年和1990年肯德基和麦当劳相继在大陆开业,但由于环境的限制,直到2005年特许经营权正式对外企开放前,麦当劳们都只能以直营的方式缓慢扩张。

· 1990 年 10 月 8 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光华楼开业


因此,中国连锁餐饮业在2000年后才迎来爆发期。


1995年开始的国企下岗潮中,超过6万家国营企业与2750万员工解除了雇佣关系,这无疑对连锁餐饮起到了相当的助推作用。


2001年清华大学一项调查中,50.2%的下岗人员都选择了商贸餐饮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

对于没有厨师技能的下岗职工来说,加盟一家或本土或外来的餐饮品牌,是极有吸引力的选择。

2001年至2006年,在餐饮从业人员仅增长一倍的情况下,连锁餐饮门店增长了4.3倍——2001年限额以上门店仅有2763家,而2005年已有11881家。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种种小吃,都是在这场麦当劳带来的食品标准化运动中完成了二次发明,成为了廉价、方便的工业化小吃,在地铁站、公交车站和中小学门口与馋嘴的群众见面。
而提前十年受到麦当劳启蒙的台湾人,在小吃产业上自然也先发多年。

· 与烤肠一样同属台湾制造的无骨鸡柳、手抓饼和炸鸡排

不过,近年来烤肠也已现出颓势,大众对烤肠口味丧失了新鲜感,即使各大供应商纷纷推出 深海墨鱼肠 黄金鳕鱼棒 也难挽救烤肠颓势。


在这场同质化危机中,烤肠一类的台湾工业化小吃已越来越难扛起中华小吃的大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