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如果说真的有宿命的话,那这个宿命就是一停止招生,马上就会因为欠费太高而死。
我们看学科培训就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双减的时候新东方不但停止招生,还大规模退费,人家也活得活蹦乱跳的,为什么?
可惜很多素质教育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实也有人想了,但是他们都甩了一个锅说,因为学科是刚需素质教育不是刚需,
但其实是不是刚需跟欠没欠很多课时费没有关系
。
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在现阶段教育市场上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在很快的时间周期里同时给很多娃上很多课,有进阶,有学习成果,关键还有课时数,而素质教育没有。
学科教育一个孩子一个周末可能要上10节课,一个班15个孩子是基本操作,但是素质教育只需要上一节课,盲目追求小班,一个班只有3-5个娃。
想必大家从来没听过,哪家学科教育一个礼拜只给孩子上1~2节课,但是素质教育比比皆是。
学科教育一个孩子40节课,15个娃600节课,只要花一个月,只要付一个月的工资。但是,素质教育要上完一个孩子的40节课要花40周十个月,10个月要付10个月的工资。
都是15个娃,一个是10个月的工资上40节课,一个是10个月的工资上400节课,就算每节课的利润是一模一样,总也能看出来到底是谁,真的是有营收有利润的,这只是个简单算法,干过教培的自己都会算。
那可能又有人说了,学科能多上课,素质教育不能。
谁说的?
没有人说必须要这样,只不过,这个行业在20年前第一家公司,刚刚开始干的时候是这么操作的,以后大家都这么操作,至于为什么没有人知道。
就像当年北京赫石体能在回龙湾开的第1家店,很大还有跑道,于是后面做的很多体能教育门店都很大,跟约好了似的都有跑道。为什么要这样,其实他们也不知道。
每周一节课的恶果就是学员上这个课收获很少。纵观素质教育的这二十年,会发现一个无奈的真相。这个行业里面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孩子,大部分人在机构里,学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学着学着就放弃了。
真的不赖家长不能坚持,也不能赖学科教育是刚需。素质教育一样可以是刚需,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学好了,真的有一技之长,他可以在中考和高考的时候选择特长生,特长生的竞争难度可比普通生的要低很多。这难道不是刚需吗?
但是机构们想不到,音乐美术舞蹈还能一个礼拜给孩子上10节课,因为他们的课程不能支撑、产品力不够,最主要是认知还没有达到。
这几年在给素质教育做转型的时候,我听到过很多创始人都跟我有吐槽“臣妾做不到”,哪怕你给他看成功转型的案例,他也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一定要等到什么呢?
等到行业里大规模都这么干,他们可能才愿意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