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29
00
字
阅 读 需 要
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三的女生包姑娘,因为跟男朋友的感情纠葛被逼自杀,现在已经被医院宣布为脑死亡。
左为包姑娘与牟公子的聊天记录,右为包姑娘的微博
这一起因为恋爱而发生的自杀事件,随着南方周末的一篇特稿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仅仅过了10个多小时,截止到昨天21时40左右,南方周末的特稿文章连带各网媒的转载,几乎悉数被删除。紧接着,一篇署名“包丽的朋友”的文章又成为刷屏的爆款,还有一些自媒体对这起自杀事件煞有介事的评论,矛头都指向PUA,所谓的“泡学”。
网上流传的PUA的精神控制招数,真能使一名北大女生入彀?这事很难经得起推敲。
要是PUA真的这么神奇,连北大女生也陷入其间不能自拔,这世间应该不会再有光棍汉了吧。
跟PUA有关的种种神乎其神的故事,更像是民间流传的《如来神掌》,传奇吹嘘的成分沥过水,也就不剩什么了。
不说别的,就以被舆论一边倒痛斥的包姑娘的男朋友牟公子,他如果真想利用PUA来控制和折磨女朋友,对他自己来说,恐怕会得不偿失。
PUA招数的神奇传说,就好比中世纪基督教曾经流传,虔诚信仰会使教徒的手心出现“圣痕”,也就是皮下红色的淤血斑痕。
事实上,确实有过基督徒手掌心出现过“圣痕”,但是99%的信徒,穷其一生无论如何虔诚侍奉,都无法被身体出现“圣痕”。为什么?因为能够出现“圣痕”的信徒,其实是癔症患者,强烈的心理暗示促使身体发生相应的生理改变,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本事”。
所谓PUA的招数也是如此,拿这些招数来对待恋爱对象的,都不大可能是正常人,更可能是精神病态者。
普通人通过PUA或许能学点搭讪术,提高一点泡妞抠女的技能,但用处其实很有限。但是,像牟公子这样处心积虑,耗费整年的时间,一次次高频互动交谈,就为了精神折磨和控制女朋友,这种做法真不是普通人干得出来的。
没错,牟公子在与包姑娘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做派,固然与PUA的某些技术手段相似,但更大的可能,他应该是一个有人格障碍者,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反映在亲密关系中的一种社交和人格缺陷,表现为对亲密关系感到强烈的不适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下降。分裂型人格障碍者常常会对亲密关系,对伴侣产生稀奇古怪的念头、离奇的行为,充满猜疑或偏执观念。他们未必会处心积虑控制伴侣,而更像是难以自持地以一种非理性冲动来对待伴侣。
换言之,分裂型人格障碍者很难甚至无法与伴侣建立起积极、稳定和健康的亲密关系,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事实上是在破坏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失去了享受亲密关系的能力。
正是因为牟公子在爱情关系中的种种古怪离奇的言行背后是非理性的冲动,而不是精心的算计,才使得缺乏足够必要爱情阅历,再加上性格不那么自信的包姑娘无法从牟公子的疯狂中挣扎和摆脱出来。
甚至,在媒体和自称“包丽的朋友”披露出来的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牟公子的行为举止其实是相当幼稚的,他如果面对的是比他更成熟的女伴,被羞辱的恐怕就是他自己;哪怕他面对的是年轻的,但是性格更强势一些的女伴,他估计也讨不了什么便宜。
牟公子不会与更成熟的女人,也不会与性格更强势的女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有包姑娘,性格上偏软弱,又缺乏爱情阅历,牟公子只有在这样的女伴面前才稍有自信,而且是不稳定的自信。
他在不断地羞辱和贬低包姑娘的同时,他自己也在不断地贬低自己。他叫包姑娘“妈妈”,一个人格正常的小伙子,把女伴叫“妈妈”通常是有心理障碍的,膈应得很。叫“妈妈”背后多多少少交织和折射了一些挑战乱伦禁忌的快感。
这么说吧,他怎么对待包姑娘,投射的是他自己对亲密关系的不适和混乱;他逼得包姑娘两次自杀,他自己也曾通过尝试自杀来挽回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除了分裂型人格障碍者会让爱情关系中的伴侣感到不安和受到威胁,其他几类人格障碍者,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也同样会让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感到不安和受到威胁。一个性格软弱、缺乏自信,同时又缺少足够爱情阅历的年轻女生,遭遇到有这几类人格障碍的男友,恐怕都会面临难以摆脱的困境。
包姑娘用尽了她所能想到的种种办法与牟公子分手:争吵分手,失败;跑回老家分手,失败;割腕自杀,也失败,最后她选择了再一次尝试自杀……她算是摆脱了他,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包姑娘最后一次在微博上只给自己留言,“我命由天不由我”,或许她最后一次是假性自杀失手了。哪怕就是真的是假性自杀失手,随着她的“脑死亡”,她到底基于怎样的动机自杀已经无从证实。
一个缺乏恋爱经验、又不够坚强的女生遭遇到有人格障碍的男朋友,真的就无法分手、走投无路吗?
像牟公子这样的疑似分裂型人格障碍者,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适和混乱,但是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却很自如,甚至很受欢迎。也就是说,在坠入恋爱之前,你无法通过接触、互动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包姑娘在与牟公子正式确立恋爱关系之前,他对她是有着迷人的吸引力的;而一旦确立了恋爱关系,第二天她就发现他变了一张嘴脸。
不仅分裂型人格障碍者会有如此表现,偏执型、边缘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都可能展现出迷人的一面,而一旦进入到亲密关系范畴,他们的人格缺陷就可能会成为伴侣的噩梦。
所以,通过事先的接触、了解对于包姑娘这样的年轻女生来说是不大可能做好防范的。那些蛊惑“远离渣男”,“远离垃圾人”之类的说法,也就自娱自乐罢了,没有指导真实交往的作用。
问题是已经陷进去了,已经跟这样的男朋友建立起了亲密关系,该怎样全身而退,而不是像包姑娘一样一筹莫展呢?
中国社会缺乏像美国社会那样的立法,把分手后的纠缠视为违法犯罪行为。美国的法院可以对分手后给前任带来不安、恐惧和受威胁困扰的行为人判处不得进入前任身边300米范围,否则对方就可以报警。而警方会执行逮捕,法院会视情节轻重判处入监坐牢。也就是说,包姑娘如果是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遭遇牟公子,她分手后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牟公子接近她300米范围,禁止牟公子通过私人联系方式与她联系。
中国社会对陷入分手后被纠缠、被威胁的包姑娘们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事实上,在爱情关系中因为无法与人格障碍的男友顺利分手而感到困扰和无助的姑娘还有很多,这也就是寻常的爱情纠葛之一种。从数据上看,爱情关系中的男方具有至少一种人格障碍的概率高达15%以上,虽然并不是每一种人格障碍或者每一例人格障碍者都必然会给伴侣带来不安、恐惧以及感到受威胁。
所以,如果你也是像包姑娘一样年轻、缺乏自信,也缺乏阅历的女生,一旦遇到摆不脱的前男友,一定要告诉父母,告诉身边的亲友,你需要帮助;必要时,也听听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切断一切联系办法,手机换号,QQ、微信拉黑;有条件搬离彼此都很熟悉的地方,搬到陌生地方;甚至换一城,换一份工作。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位积极、健康,而且勇敢,能给你有力支持的新男友。
聊天记录截图来自
凱旋十二
《我是包丽的朋
友,真相远比你知道的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