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父母如何正确表扬孩子的重要性。错误的表扬方式如敷衍式夸奖、捧高踩低式夸奖和标签式夸奖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敏感、脆弱,形成讨好型人格。正确的表扬方式包括夸事实、事前鼓励和读懂孩子内心。文章提醒父母,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个瞬间,看见他的努力与进步,理解他的情绪与感受。
错误的表扬方式如敷衍式夸奖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敏感、脆弱。捧高踩低式夸奖会激发孩子的攀比心理,难以享受学习过程本身。标签式夸奖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让孩子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正确的表扬方式包括夸事实,让孩子看到结果;事前鼓励,事后表扬;读懂孩子的内心。父母需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个瞬间,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父母在表扬孩子时,要避免盲目夸大其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并给予鼓励。同时,要多从孩子的情绪出发,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自己。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当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父母敷衍了事,就与打击的效果无异。
真正的鼓励,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察觉孩子的需求,真正去感同身受他的心情。
孩子几岁开始练字?选软笔还是硬笔?
如何制定寒假练字规划?
12月24日上午9:00 点击预约直播
我们邀请到知名书法家 程一墨老师
帮孩子培养写字习惯,解决写字痛点
每天只需花15分钟,就能让孩子写一手好字
▽▽▽
来源 | 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儿子上三年级之后,老师几次向我反映:学习状态不好。每次在课堂上,他都是第一个完成作业的,但是却错很多,让他改正的时候,他总是心不在焉。
回家与他沟通了几次也没有成效。
但是,当我耐心地辅导儿子时发现他每次都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后来,数学老师提醒了我:
这孩子挺聪明的,但问题就出在这儿。
可能之前很多人都夸过他聪明,他就觉得自己很聪明。
你们肯定之前也夸过他“写作业快”之类的,他就觉得他写得越快越聪明,但是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思考的,所以到了高年级他的错题率越来越多。
你们一定要注意别再这样夸他了,不然真的会废掉的。
老师的话确实很在理。
以前我总是将夸奖放在嘴边,每次写完作业总会夸他“真棒,写得又快又好”,没想到这样却害了他。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
父母赞美孩子,孩子会更有进步,然而,如果父母滥用赞美,结果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
正确地夸奖能让孩子进步,但错误的夸奖却会让孩子越来越差劲。
尤其是这三种夸奖,真的会毁掉孩子。
儿科专家崔玉涛因为“夸奖”惹恼过儿子。
有一次,儿子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制作了一个会动的机器人,兴冲冲地拿给他看。
当时他说了一句“真棒”儿子就生气了,问他“哪儿棒?”
那一刻他才觉得自己的方式是错误的。
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经常这样夸孩子:
很多父母的夸赞,要么是言之无物地敷衍,要么是高高在上的指点。完全看不见孩子真正在意的东西,也没有共情的成分在里面。
“你真棒”这样的夸奖并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
他觉得“我做什么都应该是最好的”,因此变得敏感、脆弱。
金星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朋友是“夸奖式教育”的信奉者,经常将“你最棒”这句话挂在嘴边。
有一次,朋友的儿子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一个书法比赛,却连一个奖项都没拿到,他冲着妈妈大喊:“我不是最棒的吗?为什么会不得奖?”
接着又跑去找老师理论,甚至愤怒地把自己的参赛作品撕烂。
错误的夸奖,会让孩子为了“寻求认可”而去做某件事,他只会在意别人会不会夸他,而不会去关注结果。
近年来,很多父母开始重视鼓励教育。
但是,却又有一部分的父母又走向了“捧杀”孩子的极端,尤其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
孩子考试成绩进步了:宝宝真棒,同班小孩儿都没我们家孩子厉害。
孩子长高了:最近长得好快,比邻居家的跳跳都高出一头了……
很多父母夸奖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找一个贬损的对象,好像这样才能凸显孩子的优秀。
研究表明:
同伴比较式表扬下成长的儿童会倾向于以超越他人为努力目标,难以享受学习过程本身,并且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
一捧一踩的夸奖方式,并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攀比心理,孩子会在父母的“捧杀”下变得越发敏感而小心翼翼。
网上有一位爸爸求助心理咨询师说:孩子在学校,不管是学习、娱乐还是体育比赛,如果没得第一,回家后就特别沮丧。问他该怎么办?
咨询师就问他:你是不是拿孩子作比较了。
爸爸当时一口否定:没有,我们平时都是表扬他的。
咨询师又问:那你在夸奖孩子时,有没有说“他比别的小朋友都棒?”。
爸爸点点头,他突然记起:
以前孩子考试一百分,他夸奖孩子:比班里所有小朋友都棒。
孩子比赛得了第一名:宝贝真棒,隔壁的跳跳都没拿过第一名呢!
后来,咨询师建议他:从现在开始,你夸他就拿他自己比,几个月后再看看。
爸爸就照他的话做了,几个月后,孩子的好强心理奇迹般地消失了。
在孩子小时,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来自父母,如果父母天天夸孩子聪明,还贬低其他孩子“笨”,孩子就会活在这种假象中,认为所有人都该比自己差。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将超越他人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难以享受努力的过程本身。
而相应的负面情绪:输不起、爱攀比、焦虑和急躁的心理就会填满孩子的心房。
要问父母: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答案一定是: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
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夸他“乖巧、懂事”,面上也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
那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好时,就会说“你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懂事?”
似乎,“懂事”是对孩子最高的赞誉。
实际上,经常被夸“懂事、乖巧”的孩子,因为内心缺乏的爱和安全感,会让孩子“逼”着自己按照大家设想的路去走。
这样的孩子,最终不得不选择谦让和隐忍,最终形成了低自尊的人格特质。
一位网友说:
我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余太懂事了”。
其实我也想任性一次,但是“懂事”这个标签给我带来的大多是不能拒绝,无法选择的限制。
比如:
父母碍于面子将自己喜欢的东西送人时,父母嘴巴里边说着“听话”,便把我的东西易主。
后来,我渴望获得他人首肯,却总会牺牲自我和个人利益,来换取他人的赞誉。
明明不喜欢吃牛肉,但是别人给我夹的时候我会表现得很喜欢;
报了不喜欢的医学专业,被问到喜不喜欢时,我一个劲地点头。
然后别人就会夸我妈妈“你女儿真懂事,什么都听你的”。
如果父母经常夸孩子懂事,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焦虑和恐惧,而为了缓解这种心理,孩子便会习惯“讨好”别人。
就如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说:
讨好的本质是低自尊人格,就是从心底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懂事和乖巧都是孩子博爱的方式。
如果你经常夸孩子懂事,虽然这确实会让人省心不少,但是孩子那种察言观色的能力也会融入他的成长里,永远无法剔除。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人的本质就是需要被他人认可和肯定的。
孩子需要被父母肯定,因为这是让孩子信心倍增,面对生活,变得更加有勇气的动力之源。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夸孩子,也得要“会夸”。
1. 夸事实,让孩子看到结果
6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外界客观的评价来正确认知自己。
成人真实的肯定,才有助于孩子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自信,获得更持久的精神愉悦感。
夸奖孩子“聪明”,孩子会习惯性地把失败原因归咎为天赋不高,自己天生就笨,而夸奖孩子“努力”,他们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享受过程上。
在夸孩子时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结果,并且给予孩子两点:看见事实和表达感受。
比如:孩子起床主动整理床铺。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观察孩子的行为,指出优点,可以给他动力的方法。
“妈妈都没提醒,你就自己整理了”—看见事实。
“你很自觉,妈妈很开心”—表达感受。
夸奖要让孩子看得见,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我原来也可以做得很好。
2. 事前鼓励,事后表扬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有一位小学生,考试的时候成绩特别差,只做对了1道题,但他的老师却对他进行了疯狂夸奖。
老师指着试卷对孩子说:你进步好大呀,这次做对了一道题。
孩子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接着夸奖:
你下次是不是就能做对两道题了,你再努力努力,是不是就能做对3道题了,你要向学霸迈进了呀,加油!
孩子听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立马两眼放光。
这样的夸奖,其实分为两部分:事后夸奖和事前鼓励。
父母可以借鉴这位老师的夸奖方式:在孩子做事前,不要急于“表扬”,而是要鼓励他,给他增加信心,有助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过程上。
事后再针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具体表扬,这样的夸奖鼓励原则,很有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心智。
3. 夸奖,也要读懂孩子的内心
一味地赞美,不足以解决孩子成长的所有问题,反而还会形成一种限制。
真正的夸奖切忌盲目,要用“共情能力”去看透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教授宋海荣老师曾讲过:
她在加州大学读书时,曾遇到一个怀抱婴孩的妈妈,孩子哭闹不止,那位妈妈就温柔地俯身说了一句:我知道做一个小孩子有多难。
她说,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给了她强烈的震撼。
因为,这位妈妈没有责备,没有评价,也没有鼓励,只是传达了理解和共鸣,却给人消融一切无助、恐惧和悲伤的力量。
当我们把这样的心态用在夸奖上,就会发现,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多地去夸孩子的某一样行为,而是用看见与理解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就能给孩子力量。
就比如:
孩子因为害怕考不好而压力大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说:
“对不起,妈妈以前没注意到,自己的期许会给你造成这么大的压力,妈妈知道你很努力,我很欣慰。”
在孩子内心焦虑的时候,父母不要盲目地为他贴上“懂事、努力”的标签,这样只是一种权威的压制。
我们要多从孩子的情绪出发,鼓励他们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有人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奖励与赞赏。”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认真对待。
作为父母,不要一味地盲目赞美孩子,因为他带给孩子的可能会是敷衍与羞辱。
而要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看见他的努力与进步给他鼓励;看到他的今天比昨天更优秀为他鼓掌;理解他的情绪与感受给他力量。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请联系授权。*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