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文写于2013年5月29日,2019年4月26日重新排版编辑
这篇文章是给《三人行》杂志的投稿,这两天正在和我的各种物品没完没了。抱着一屋不扫不出去扫天下的劲儿,发誓要把自己的物品整理清楚,慢慢的已经有点模样了,所以今天还是换个主题吧,否则我现在一听“整理”这两个字和相关内容就容易进入一种亢奋状态。
那天在家庭聚会上,姑姑说,她最近在整理自己的游记,打算出一本书,印刷好发给家里人看,这本书记录着她这些年走过的一些地方写的随笔,记录着当时的看到的,听到的,还有当时的心情。她说她每天早晨会固定拿出一段时间来,把当年写在本子里的文章敲进电脑里。
不由的想到了15年前,那年姑姑60岁。姑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经常和出版社打交道,写书也是她的工作之一。一直用手写稿子的她发现,出版社忽然就不接收纸质的稿子了,都必须用电脑打出来。于是姑姑决定在她60岁的时候开始学电脑,用她自己的话说,退休了,学了总没坏处,下一本书,就用电脑打出来。
于是姑姑开始了自己学习电脑的过程,其实她的接受能力还真是有限,所谓的学电脑也仅存在开机、关机、用word打字这种水平上,那时候word还是97版本呢,输入法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功能,智能ABC,一指禅(就是不会使用指法,用食指敲键盘),就开始了她的写书之旅。
期间遇到问题无数,她甚至求助联想的客服热线,只是因为找不到光标了,没办法敲字上去。
4个月后,姑姑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的书写好了。打开她的电脑,她给我看了一个几百页的word文档,我当时真有些震惊,于是问:“这就是您用您的一指禅打出来的?” 姑姑说:“是呀,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然后就开始打开电脑写,写到7点半就不写了,然后4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这本教材。”
那是在姑姑60岁的时候,时光如梭,今年姑姑已经75岁了,虽然她现在的电脑水平还是不怎么样,但是却已经能让电脑帮助她做很多事情了。
我在想,有时候,想做一件事情,真的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青春成为了这个5月的关键词,年轻就是资本,但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年轻。很多人说,趁着青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去旅行体会不一样的风景,学吉他装一把文艺青年,多读一些书,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但是,谁有说过,这些事情一定只能在年轻的时候做呢,如果我现在不再年轻,那我可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呢?
其实,当我想象75岁的姑姑,在电脑前整理她的游记的时候,心里就觉得挺温暖。我在想,其实想做一件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肯。
人生有很多10年,谁说如果是18到28岁,那就是一辈子了?(好吧,我承认,这是李欣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里,引用电影《再见,不联络》的台词)
青春的美好时光,可以发生在18岁到28岁,也可以发生在60到70岁,当然也可以是30到40岁,40到50岁,50到60岁。
青春就是 From Now On,青春就是从现在开始。
今年五一,看了我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我最喜欢的苏打绿。我和老公,以及老公的同事,一个比我们小10岁的女生。我们叫“普通分+文艺粉+脑残粉”的组合。90后小女生当之无愧的文艺粉,第一次看演唱会的我算是普通粉,去看苏打绿演唱会,但是只会唱《小情歌》的老公我们就叫他脑残粉。
当我们三个人走在体育场门口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男生叫祝我说:“这位同学,会唱这首歌吧,一会儿等演唱会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大合唱,给地震灾区祈福,记住要保密,不要发微博哦”
我拿过传单,脑子一直飘飘,不是兴奋当地歌迷会的举动,而是因为他说的那句“这位同学”,放眼望去,周围来看演唱会的人都比我小十几岁的样子。
不管了,同学就同学,我希望以后走到哪里,大家都叫我“这位同学”,谁说30多岁了就只能去听蔡琴、罗大佑,只能自己躲在角落里装深沉,我偏要文艺。于是那天,我们就拿着绿色的荧光棒,从头唱到尾,几天后,嗓子都是哑的。
我做了一件30多年来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和心爱的人去看一场演唱会。(后来惊奇的发现脑残粉不仅会唱《小情歌》,居然还知道《你在烦恼什么》放下荧光棒,用手去打拍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From Now On,任何时候都不晚。真的,只要你想。
那天,@田剑Jim 跟我说,姐姐,我发现你活的是越来越欢型了。
想想自己这两年干了什么?
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创业,做自由讲师,开始用写博客,写杂志,写书。做社群,结识了很多积极正向的朋友,和老公一起去旅行,哪怕只有短暂的周末。自己学吉他,号称组乐队开演唱会,还鼓动老公买钢琴,把他小学那6年的钢琴底子补回来。最后,就是我那口烂的只会说My English is Poor的英语,参加Toastmasters,第一次用英文做了7分钟的CC1演讲.我总是觉得,只要肯做,一切都来的及,我很笨,但是我不着急,来日方长。
想到这,我笑着回答,哈哈,谁说不是呢。
因为,青春,就是 From Now On
青春,就是从现在开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