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实际行动的时刻了。当需要真正制定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新产品路线图,并确保团队能够付诸行动时,就需要回到基本原则上:
1. 信任
信任是产品团队和产品路线图的通用货币。没有信任作为基础,路线图永远无法实现其全部潜能,因为团队会有所顾虑。团队成员会寻求保护自己。开诚布公的辩论和讨论将无法展开。因此,在开始制定或重构路线图之前,要先建立好信任。
2. 定义清晰、可衡量的成果
成果是路线图最重要的部分。成果定义的是要交付的结果,不是要开发的功能。要定义好成果,需思考以下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实现?怎么才能知道已经实现?这对客户有什么好处?
3. 聚焦价值创造
结果与价值不同。价值体现的是成果对某人的意义。比方说,成果可以是登录应用特定功能的速度更快。就其本身而言,这也许是值得的。不过,其价值体现在提交给服务台的工单变少了,而且由于加载时间不合理而退订的客户也变少了。用户需求、成果和价值必须保持一致。价值确保有人愿意为其买单,并为优先级的制定提供了一个相对依据。
4. 做好DMF 测试计划:渴求度(Desirability)、市场性(Marketability)和可行性(Feasibility)
不要等到最后才想到要确定有没有人想要这个产品或路线图上的功能。持续测试,确保有人(最好是你的客户)需要它、愿意为其付费,并且能够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开发出来。在制定路线图时,制定测试DMF的计划至关重要。
5. 拥抱灵活性与适应性
要不断迭代,否则就会变得无关紧要。你需要具备适应能力,在做中学。情况随时会变,路线图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为变化做好规划。拥抱灵活性与适应性也许意味着路线图要有检查点、发布流程以及建立反馈回环。
6. 现实一点
马斯克也许会不同意这一条。你得现实一点。写下无数不切实际的期望没法一一变现。我的意思不是说不该有目标,不该努力。但你得理性一点。如果你不切实际,团队就会失去信任与动力。既要有抱负,也要考虑能不能实现、权衡短期与长期目标。产品交付是不断迭代的过程。你不可能在第一天就做完所有事情。
7. 设立成功指标
除了产品是否成功以外,你还得知道路线图是否成功。要跟团队沟通并提前设定成功指标 — 比如发布质量、发布及时性、速度、返工等。你得选择适合公司、产品和团队的指标。务必就这些指标达成一致,然后进行审核并随时进行调整。
8.讲述的故事要连贯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你的路线图是否讲述了一个逻辑清晰、前后连贯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意义吗?团队是否理解它最终达成的目标?路线图旨在通过一个逻辑清晰的故事来体现产品战略和目标成果,说明产品将如何为客户和用户提供差异化价值,同时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