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事件数量来看,8月合成生物学、氢能、光伏、eVTOL、电池材料、锂电池、储能等领域较为活跃;从融资总额来看,eVTOL赛道披露的融资总额最多,约19.94亿元。
研究员 | 曾乐 王锋 朱莉瑶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8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62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较上月52起增加19.23%;已披露的融资总额合计约39.69亿元,较上月31.08亿元增加27.70%。
从投资事件数量来看,
8月合成生物学、氢能、光伏、eVTOL、电池材料、锂电池、储能等领域较为活跃。
从融资总额来看,eVTOL赛道披露的融资总额最多,约19.94亿元;
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
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为8月碳中和领域披露金额最高的融资事件。
从投资轮次来看,8月碳中和领域除未披露轮次的股权融资外,A轮融资事件数最多,发生15起,占比约24%;其次是B轮,发生6起,占比约10%。从各轮次投资金额来看,战略融资披露的融资总额最高,约15.89亿元;其次是B轮,约12.70亿元。
从地区来看,8月江苏、广东等地碳中和概念获投公司数较多,均超过10起。从单个城市来看,上海有8家公司获投,位居第一;深圳紧随其后,有7家公司获投。
8月布局碳中和领域的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普洛斯隐山资本、启明创投、金石投资、朗玛峰创投、同创伟业、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奇绩创坛、中金资本、峰瑞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以及宁德时代、尚颀资本、联想创投、顺为资本、腾讯投资、四维图新、长安汽车、滴滴出行、万帮数字能源等产业投资方;
还包括深创投、深圳高新投、广州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京国瑞基金、锡创投、合肥高投、合肥创投、科大硅谷引导基金、苏州国发创投、河南投资集团、河北产投、西湖科创投等国有背景投资平台及政府引导基金。
微元合成于2022年开始运营,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该公司以绿色的生产方式,为医药、日化、农业、食品、饲料和材料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生物基原料及解决方案。其第一代甘露醇技术于2023年三季度实现规模化量产,完成了数百吨销售。据介绍,目前团队的第五代甘露醇技术取得突破,可将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至万元/吨以下水平。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显示,微元合成目前共有公开专利申请2项,均为发明专利,分别为重组酵母菌及其应用、一株耐盐芽孢杆菌及其所产果聚糖的应用。
8月29日,该公司宣布近期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由京国投基金领投,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深创投、河北产投参与本轮融资,老股东国管顺禧、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继续追加投资。
据创投通数据,今年以来,国内合成生物领域部分获投案例如下表所示:
日御光伏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N型银浆头部厂商,产品涵盖PERC、TOPCon、BC、HJT等各类技术路线,其中HPBC银浆和TOPCon LECO银浆产品性能优异。该公司客户已覆盖国内主流光伏电池片厂商,2024年上半年其出货量实现同比增长166%。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显示,日御光伏在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目前共有60余项公开专利申请,其中发明申请占比约78%,主要专注于太阳能电池、导电浆料、玻璃粉、电子浆料、太阳能等技术领域。
8月20日,该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博华资本领投,华泰联合证券担任财务顾问。融资资金继续将用于吸引行业顶尖人才、加大研发投入以及业务拓展,提升N型银浆市占率。
据创投通数据,今年以来,国内光伏领域部分获投案例如下表所示:
恒创睿能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聚焦锂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新材料再造核心技术等,打造锂电池规模化所需的自动化安全破碎、零污染处理、高收率再生利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已取得双白名单资质。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显示,恒创睿能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股权穿透科创能力评级为A级,恒创睿能及其控股子公司目前共有100余项公开专利申请,其中发明申请占比超27%,主要围绕锂电池、废旧锂电池、废旧电池、预处理、电极材料等领域进行技术布局。
8月24日,该公司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国芯创投和普洛斯隐山资本等,融资资金将用于市场扩展和技术研发。
据创投通数据,近一年来,国内电池回收领域部分获投案例如下表所示:
8月27日,越秀资本与正泰集团在杭州签署越秀融泰投资基金合作协议。越秀融泰投资基金由越秀资本控股子公司越秀产业投资、越秀产业基金及越秀新能源与正泰安能控股子公司泰舟新能源共同出资设立,越秀产业基金为基金管理人。基金主要聚焦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基础设施项目及配套的储能设施项目投资,基金募集规模为15亿元。该基金为越秀资本与正泰集团合作设立的第二只基金。
8月13日,云南新能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云南新能基金”)正式成立,由广州金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云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该基金的出资方包括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金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云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的出资额高达100.04亿人民币。基金设立的核心目的,是推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关项目的发展,符合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长远规划。
8月8日,绿色创新(安徽)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绿色创新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是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参与出资设立的第一支券商系股权投资基金。绿色创新基金由中信建投资本、中信投资控股联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信杭州母基金、安徽省碳中和基金、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母基金、合肥高质量发展基金等战略合伙人发起设立。
该基金规模30亿元,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为核心目标,主要聚焦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等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
浙江浙能绿碳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备案,规模50.01亿元
8月2日,中国信达与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机构合作设立的浙江浙能绿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总规模50.01亿元,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链进行投资。该基金的出资方包括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浙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工银投资成立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出资额75.01亿元
8月1日,工融金投绿能(北京)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该基金由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工银投资”)与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工银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出资额约75.01亿元,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工银资本。该基金是工商银行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投资布局,基金已于8月12日在中基协完成备案。
8月无碳中和产业链相关公司在A股上市,有3家上市公司推出
定增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