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读书
在这里,让好书遇见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着文摘  ·  恶之花:二战时期的德国女兵 ·  2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4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35岁鬼鬼,成功“去父留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读书

今晚直播|陈英×林垚×索马里谈埃莱娜•费兰特

豆瓣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1-22 08:00

正文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封面图来源:《暗处的女儿》剧照

“我太爱她们了,但这种爱让我无法成为自己。”


不少评论者和读者认为,《暗处的女儿》是埃莱娜·费兰特的作品中,和十年后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最为靠近的一部,作家以浓烈而克制的情感刻画了独自在海边的勒达的形象,这个父权制下不服从的母亲、认为对女儿的爱“让我无法成为自己”的脱轨者,向我们展示了母亲的伤口,和她自己也无法克服的对女儿与母亲的依恋。


作者: [意]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陈英 / 王彦丁 / 黄语瞳
出版年: 2024-4


2024年,费兰特的小说《暗处的女儿》和演讲集集《页边和听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读书人联合引进出版。在2024年12月揭晓的豆瓣2024年度读书榜单中,《暗处的女儿》获“年度图书”和“年度外国文学(小说类)”,《页边和听写》获“年度外国文学(非小说类)”。


作者: [意]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24-8


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埃莱娜·费兰特的小说持续、深入广泛地影响启发了中国读者对女性经验和女性叙事的认知。勒达这个复杂的母亲形象,尤其是费兰特对勒达内心世界不留情面的揭示,让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母亲僵硬的道德规范和角色想象,去接近家庭关系内部夹杂着温情与冷酷的真相。


2025年1月22日(周三,今晚)19:30,豆瓣读书联合99读书人,邀请译者陈英、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林垚,一起来讨论《暗处的女儿》《页边和听写》。两位来自不同的学术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坚定推进关于性别、权利、家庭议题的讨论。他们将从各自的背景进入这部小说,共同分享小说对我们进行的情感和伦理教育,以及费兰特的创作观念对我们进行相关公共讨论的启发。


此次直播将在豆瓣读书视频号同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直播。



嘉宾介绍



陈英,意大利语言学博士,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及《碎片》《愤怒的城堡》《一个人消失在世上》《迫害》《拳头》《威尼斯是一条鱼》《鞋带》《微型世界》等。


林垚,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新著《空谈》;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职业法律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


索马里,曾供职于《GQ智族》《彭博商业周刊》,现为99读书人副总编辑,译有《 一个自杀者的传说》《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合译《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分享大纲



1. 两位嘉宾分别从译者、读者的角度,分享《暗处的女儿》的阅读体验

2. 解读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勒达,其所经历的迷失,还有她通过致命的“抛弃”行为完成的/无法完成的自我重建

3. 结合各自的教学经历,分享小说可以实现的“情感教育”

4. “勒达”这个形象能诞生的社会条件,或者说阻止“勒达”诞生的历史和观念负担是什么?

5. 解读沙滩上几个女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及不同代际的女性其享有的可能和局限

6. 林垚老师的实践,对我们解读勒达与詹尼的婚姻困局的启发 (参考《袁源:男人可以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么?》);詹尼这样的男性、父亲形象,在现有的社会思潮下经历的挑战和变化

7. 结合《页边和听写》中的一些思考,分析《暗处的女儿》在费兰特创作历程中的位置,及其区别于作家其他作品的特质


在本帖内留言提前提问,针对费兰特的作品、两位嘉宾老师的作品或本场分享大纲提问均可。直播期间嘉宾将选取部分豆友提问进行答疑。


本场活动系“世界的渡口”豆瓣读书年度榜单系列对谈。春节后还有本系列的最后一场对谈,关于德国诗人布莱希特的诗歌。届时将在豆瓣读书微信公众号预告,也可直接在豆瓣读书视频号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