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苍龙生活号
「麻辣娱投」是微博签约财经自媒体、界面JMmedia联盟自媒体,由清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教授与资深文娱商业记者团队共同创办,聚焦文化产业,纵深泛娱乐细分领域报道,更多的发掘与更远的探险,使我们得所遵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王  ·  钱穆:读这五类书,做高境界的人 ·  昨天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哲学园  ·  计算力学(因果态理论) ·  3 天前  
慧田哲学  ·  红军长征原始记录,无删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苍龙生活号

​房企抢滩文旅赛道:是文旅,还是“苦旅”

苍龙生活号  · 公众号  ·  · 2019-07-29 22:30

正文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面临市场骤变的房产企业挥别了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 忙着“活下去”的房产企业,在寻求多元化转型的路上,纷纷将突破口转向文旅产业,战略布局文旅地产已成为房企转型的新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文旅产业在未来5~10年将达到15万亿规模,占国家经济总量的15%~18%。 房企纷纷布局,成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的最好写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综合梳理国内百强房企名单发现,有约57家房企布局了文旅地产,超过总量的一半,且有近十家成立了专门的文旅公司(集团),包括碧桂园、恒大、融创和保利发展等。



寄望于转型文旅来延续其长远发展的这57家房企,可谓体量不一、打法各异。 所涉领域囊括主题乐园、度假区、康养项目、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旅综合体、城市商旅文综合体,乃至参与景区开发等,游乐、医疗、影视、文创、文娱、体育、教育、科技等元素也都被整合进去。


转战文旅,可以说,承载着房企们的希冀与“野心”,是经过一番深刻谋划后,厉兵秣马的依仗所在。 房企们纷纷抢滩文旅,正大肆拓展庞巨的文旅地产版图……


1

开创“城市综合”文旅新模式


从项目区位和业态类型的角度,文旅地产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位于城市核心区或近郊,以大型游乐项目为主要业态的城市综合体; 二是位于旅游景区,以景区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为主要卖点的综合体。


经过多年探索,房企在文旅产品业态营造上不断推陈出新,项目布局也从风光迤逦的景区向城郊游玩项目转移。 如今,特色文旅小镇、文旅城、主题乐园成为当下房企布局文旅产业的主流形式。


在此之前,文旅地产大多位于旅游景区,以景区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为主要卖点,这种综合体是文旅地产早期的传统模式。


对房企而言,这两类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型较为类似,均为“房地产先行、带动后续开发和运营; 再通过项目运营,提升整体区域价值”。 但从风险角度考虑,后者的风险更大。


据业内人士表示,“在开发阶段,传统文旅项目容易受环评、规划等政策限制的影响; 在运营阶段,人口吸附力也不如市郊文旅项目,且容易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相比之下,位于城市核心区或近郊,以大型游乐项目为主要业态的城市综合体,作为文旅新模式,从风险角度来看远远小于传统文旅地产的模式。


作为典型的城市综合体,今年6月,广州融创文旅城在常年罕见降雪的广州打造了7.5万平方米、集娱雪与滑雪功能于一体的“雪世界”。 开业首日,人头攒动。 据广州融创文旅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全季节且适合全家庭度假的产品,文旅城还配建融创乐园、融创水世界、体育世界、融创茂、融创广州大剧院等众多业态,并为在家庭活动中参与度低的“男主人”、“长辈”打造专属运动、养生空间。



相较于打造城市综合体,传统文旅模式多处于旅游区,交通相对不便,还要完善区域设施,布局时间长、限制多。 而融创在文旅布局中,项目多选址在东部、西南等经济发达、人流量巨大的核心城市。 此外,在城市周边打造文旅项目,制约也相对较少。


2

探索文旅: 体量不同,打法各异


随着文旅产业发展逐步推进,房企在文旅项目的探索上,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开拓。 综合百强房企进军文旅地产的已有布局来看,涉入程度、投资体量、侧重细分领域和落地的具体项目形态,以及打法等方面,有着诸多异同之处。


以主题游乐型文旅地产布局的房企,要么资金实力雄厚,如国企华侨城,打造的欢乐谷主题公园; 要么房企规模较大,如恒大、融创的文旅产业。


按照恒大集团的文旅项目定位来看,“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其2018年年报披露,恒大旅游集团旗下产品有“恒大童世界”和“恒大水世界”。 目前,15个“恒大童世界”项目已布局完成,预计2021年起陆续实现开业; “恒大水世界”预计在未来2~3年布局20~30个。



有些房企得益于自身既有优势资源的放大,如北大资源集团,将健康产业与地产深度结合。 其中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下辖北大医疗城,包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北大医疗脑健康、老年健康养护中心等。 2017年9月,北大资源集团与泰安高新区签署协议,拟打造泰安北大资源科技小镇项目和北大资源颐养健康小镇项目,分别占地约2000亩、5000亩。 2018年1月,北大资源集团进军贵州遵义,斥资逾百亿,打造“城市科技综合体”、“智慧康养特色小镇”。


更多房企是引进和整合资源。 如碧桂园与华侨城、海昌公园等分别合作打造文旅项目。 碧桂园的文旅地产打法较之另有新意,主要基于产城融合的角度来切入,包括其投资超百亿的康养小镇,以及2016年启动的5年投入千亿打造科技小镇等等。


碧桂园重磅投入的特色小镇领域,亦可圈可点。 据粗略统计,约30家百强房企布局或提出布局特色小镇领域,超过布局文旅地产的房企的一半。 其中以碧桂园、绿地控股、绿城、祥生地产(祥生小镇集团)等为代表。 2017年绿地控股曾将特色小镇作为集团的四大战略之一,截至3月底,绿城小镇集团打造的小镇项目达20余个; 祥生小镇致力打造集康养、教育、体育产业为主导,“文旅+农旅”为辅助的“1+3+2”小镇体系。


3

运营模式: 文旅地产的“阿喀琉斯之踵”


文旅地产是一种集合了文化、旅游、地产和商业运营等元素的复合型地产项目,文旅项目的运营,绝不仅仅是盖房子、卖房子这么简单,从前期定位、规划,中期建设,到后期运营,都需要一套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运作流程。 其考验的不仅仅是当事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对内容创造及运营方面的能力亦要求极高,包括对宏观政策的把控和判断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文旅地产就像是七彩泡沫,看起来绚烂美丽,实际上幻梦易破。 这从2016年集中出现的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型项目便可见一斑,虽然依赖销售较弱,但大范围试水房企中全部实现叫好又叫座则不普遍。


我国目前的文旅开发仍面临着“721”的格局(70%亏损、20%持平、10%盈利),高质量的文旅地产少之又少,大型文旅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都在十年以上,小型项目也要6~7年。 短期内,很多不成熟的文旅项目,仍需要靠地产盈利来“供血”。 这对于将“高周转”奉为圭臬的房地产业来说,显得格格不入。


房企开发文旅项目惯用“高举高打、大步扩张”的方式,动辄投资达数百、上千亿。 而高速扩张带来资金需求量的上升,这就极为考验房企的融资能力和资金运转能力。



以华侨城为例,自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以来,华侨城在文旅项目的概算投资粗略估算已超万亿。 而大规模的拿地后,其资金压力亦逐步凸显。 有数据显示,2017年华侨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亿元,同比下降274.85%。


无独有偶,由于文旅地产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中弘也曾深陷泥淖,无法自拔。 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中弘的每一笔商品房销售回款,都要率先去填补文旅地产的“无底洞”。 最终导致中弘积重难返。


对于文旅地产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看好融创文旅未来的发展。 他表示,“融创文旅将成为融创未来发展的新价值增长点,通过长期投入和运营,文旅的重要意义和盈利将会在未来5~10年后逐步显现。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地产委员会秘书长蔡云表示,“房企要想在文旅领域深耕,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可以通过与专业的运营机构合作的方式,提高运营的专业化水平,让文旅项目真正‘活’起来。


4

破解同质化诟病,打造文旅新IP


由于深植地产“基因”, 对于习惯了“借鉴”、缺乏创新能力的房企来说,转战文旅地产项目无疑是一项大考验。


业内有言: 得IP者得天下。 优质内容可以成就优质体验,IP可以说是文旅的核心,它代表着个性化和稀缺性,能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复购、重游率和二次消费,能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顽疾。 文旅地产发展依托的是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认同,想要打造旅游精品,强势IP的内容运营无疑是提升知名度的最佳途径。


作为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地产,文旅地产需要思考消费特征及需求变化、市场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在拿地策略、客群的定位等方面须做详细分析。 业内也一直批判文旅地产项目大多内涵不足、没有灵魂,这就要求运营者们将文化与旅游进行充分有机结合,形成鲜明的主题,以打造差异化体验。


为打造自身新文旅IP,融创在成立文旅集团后,又成立了融创文化集团,且二者独立运营。 目前,融创文化集团的拥有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乐创文娱两大支柱。 据其官网资料显示,融创文化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文化行业领军品牌,结合融创文旅集团资源,搭建完整的IP孵化、制作、运营和实景化落地产业链,聚焦内容生产与线下实景IP的长链运营。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主题乐园竞争激烈,融创文化或想走迪士尼文化IP模式,通过构建工业体系去打造优质IP,最终为其文旅产业提供支撑。


“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开发首先需要注意要做产品‘内容’,做好文化旅游的定位,只有辨识度提高了,才能吸引客源。 就像现在流行的IP就是要有独特的内容,有独特的故事才能吸引客群。 此外,项目周边配套也很关键,尤其是交通、酒店住宿、商业、餐饮等都要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上述人士如此表示。


上世纪末,华侨城通过欢乐谷、世界之窗等产品IP迅速打响知名度。 2015年,华侨城在其原有的“旅游+地产”模式上,又提出了“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但华侨城的文旅之路并不顺畅,近两年,其不但业绩增速放缓,更陷入了“重地产、轻运营”的质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