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贷风险管理
学习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今天你学习了吗?我们专注信贷领域,每天20:20更新,25万用户关注,创办宗旨是为了满足信贷人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完善自我的需求,与您分享最新资讯、业务知识、实务技巧。关注我们,每天临睡前拿出10分钟,做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经杂志  ·  自如:存量时代,升级打怪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又封了!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骗保!吊销!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贷风险管理

2018年银行业运行情况总结及2019年发展趋势

信贷风险管理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6-03 16:30

正文

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人专属交流、学习的平台

精品课程链接:

6月12日(青岛)丨信贷法律风险浓缩、法律问题专题研修班

6月19日(昆明)贷后管理及风险预警实战研修班

点击菜单中“最新课程”,查看更多近期公开课

文章来源:世经未来

作者:专注银行顾问


第一节  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银行业景气度分析

根据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银行业景气度整体下滑,主要指标不同程度的下降。分项来看:

2018年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逐季下降,由一季度的81.9%降至四季度的68.5%,四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反映出银行家对整体宏观经济信心呈下降趋势。

银行业景气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一季度的69.7%降至四季度的68.7%,景气指数下滑1个百分点。四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银行业盈利指数基本维稳,2018年一季度银行业盈利指数为65.9%,二三季度盈利指数上涨至66.9%,四季度下降至65.7%。四季度银行业盈利指数较上年同期降低2.6个百分点。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下降明显,2018年四个季度的贷款指数分别为70.9%、66.7%、65.2%、63.0%,年初至年末下降7.9个百分点。四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二、银行业资产负债情况

(一)资产分析

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8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98万亿元,占比36.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6.0%;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47万亿元,占比17.5%,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6%。

(二)负债分析

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90万亿元,占比36.7%,负债总额同比增长5.6%;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44万亿元,占比17.7%,负债总额同比增长4.0%。

三、银行业经营情况

(一)流动性分析

2018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5.31%,较年初上升3.92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64%,较年初上升1.13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4.34%,较年初上升3.1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38.01%,超过100%最低要求。

(二)盈利能力分析

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8302亿元,同比增长4.7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1.73%,较上年同期下降0.83个百分点。

(三)风险抵补能力

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较上年末上升0.2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8%,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20%,较上年末上升0.38个百分点。

四、银行业资产质量

(一)不良贷款

2018年银行业信贷质量基本稳定,核销力度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2016年、2017年1.74%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0.1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较2016年高点下降了1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2.8%,较上年末下降6.9个百分点。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较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从而腾出更多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二)银行业继续加强金融服务

201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5.6%。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长21.8%。用于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32.7%,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3.1和20.6个百分点。

(三)贷款准备金

拨备水平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增强。2018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2亿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5.1个和0.24个百分点,在已经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两项指标仍保持上升态势。

第二节  2019年银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基本放开,基准利率体系正在完善,价格型调控机制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当前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利率处于双轨状态,企业贷款利率以基准利率为锚进行上下浮动,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短期内难以有效传导到信贷端,2018年下半年监管反复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快完善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性凸显。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监管部门首次提出推动利率“两轨”逐步合“一轨”,之后又强调要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也提出“在理想的情况下,未来两个利率会越来越接近,基准利率将可能主要由市场决定,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将合并成一个市场化利率。再到下半年,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要:

1)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目前同业存单发行主体机构个数由1712家扩大至2051家,大额存单发行主体机构个数由543家扩大至1197家。

2)不断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充分发挥自律机制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

预计2019年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依然有推进的需求:

一方面受限于自身传导机制不畅以及两轨制的问题,2018年市场利率较低,但向存贷利率的传导有限。2018年货币政策明显宽松,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基准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下移,运行区间大体在2.50%至2.75%,资金利率波动平稳,形成合意的“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1个月Shibor由7月初的4%左右降至约2.7%。但商业银行的一般贷款利率延续提升,虽然有信贷结构的影响,但整体传导不明显。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高信贷扩张与存款荒的矛盾抬升贷款上浮空间,经济下行下M2、存款增速均会明显放缓,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负债来源的模式导致存款端成本难下,贷款利率又取决于存款规模和成本,融资成本就也难以下降。

具体举措或着眼于两个方面: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和进一步扩大负债端产品的市场利率定价。前者需致力于疏通和建设,后者2018年以来在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上都有新的进展,未来还将持续深入,存款方面参考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市场化存款产品的创新应对存款流失,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也将更加丰富,向市场化定价逐渐靠拢。

二、理财业务深入整改

2018年上半年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的系列去杠杆政策出台,以银行理财业务为首的大资管业态受到冲击,银行理财在净值化、破刚兑、去资金池、回归资管本质的要求下面临重塑。可以看到,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数量有了明显回落,同时新发理财中保本型产品占比由25%回落至15%左右,保本浮动型产品占比也有所下滑。虽然下半年补充通知、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陆续落地,对此前相对严厉的政策有了边际上的放松、执行弹性有所提升,但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各大银行也更加明确资管业务范围,进行深入调整和转型,从而实现新旧规则的有序衔接。随着过渡期的临近,2019年银行仍面临存量不合规产品整改压力,表外融资从量到期限可能还将继续受到影响。此外,长期来看银行资管的竞争不再仅限于收益水平,更是体系重塑后基于投研能力建设、风险管理、客户需求挖掘等多方面的竞争。

另一方面,2018年12月2日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为资管新规下理财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业务优势。从理财子公司的正式稿来看,相较之前的资管部门业务上有明显的放松和自由度,主要体现在:

1)销售层面,子公司理财销售不设起点金额;销售渠道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还可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投资者适当性方面强调遵循风险匹配,但不强制个人首次购买理财进行面签。

2)产品层面,在前期理财新规已允许银行私募理财产品直投股票,以及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票的基础上,进一步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直投股票,但全部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在非标限额上,子公司层面仅保留了“非标余额不超理财净资产的35%”,取消了“非标余额不超总资产4%”和“单一客户非标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10%”的限制,且不要求纳入行内统一授信体系。允许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为结构性产品设计创造条件。

3)合作机构层面,将合规私募机构纳入理财合作范围,公募投资顾问和私募合作机构均可为合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在一系列监管政策引导下,2018年年初至年末A股上市商业银行中已有17家积极响应转型要求,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尤其是11月中旬以来四大行纷纷斥资逾百亿加入竞争,其中工行出资规模最高为160亿。目前A股中全部股份行和部分具备较强实力的地方城商行均加入竞争行列。

从设立节奏来看,根据《管理办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须经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提交筹建申请后银保监会4个月内做出批准,批准通过后6个月内筹建完毕并提交开业申请,银保监会再在2个月内做出核准,收到核准文件后,办理工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并于6个月内开业。总体来看理财子公司的开业需要一年左右时间,根据各行目前进展以及12月落地的理财子公司正式稿,预计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理财子公司或将面世。

此外,预计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配套监管制度、衍生品交易资质申请流程、监管认可的其他代销机构准入标准等细节也会在2019年初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有较大空间

2018年初以来整体经济形势基本平稳,但三季度开始整体略有下行,央行一方面通过逆回购按日操作调节短端流动性,同时通过MLF和PSL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结合扩大再贷款担保品范围等多项措施并举,以期维持资金面合理充裕;另一方面通过定向降准支持实体,结构上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小微、普惠等融资难的主体。

利率政策方面,调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2018年初MLF操作利率首次上调,较上期提升10BP,应对美联储加息,央行分别上调三次逆回购利率以及MLF操作利率,7天/14天/28天期逆回购利率分别达2.55%/2.70%/2.85%,MLF一年期利率达到3.3%。

结合2018年货币政策操作和对2019年的宏观经济预判来看,预计2019年降准仍有空间,降准次数可能有3次左右。主要源于:

一方面,2018年底政治局会议定调2019年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稳定经济增长上,但2018年下半年以来宏观层面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固投增速等指标延续大幅下行,市场普遍预期2019年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因此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逆周期调节的应有之意。

另一方面,2018年货币政策宽松的同时,广义流动性却并没有明显的缓和迹象,体现出明显“宽货币、紧信用”特征。受到非标持续收缩的拖累,社融增速走弱,社融口径下的新增贷款较去年有所增长也没能扭转社融增速的下行趋势。基于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封堵问题,可以通过定向降准为实体经济纾困,从而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同时OMO、MLF、SLF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也可能会有小幅下调。如果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考虑到在监管持续加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下以及目前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一定问题,2019年降息也存在操作的可能。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持续推进“以外促内”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对外开放稳妥有序推进。

一方面,中资行海外业务拓展对银行的整体支持能力和对实体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大大提升。截止2017年6月末,约22家中资银行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截至2017年底,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机构,较上年末增加6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

另一方面,外资行在国内的政策环境也在逐步放开。从1983年央行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外资金融机构管理的部门规章——《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到加入WTO后根据承诺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银行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但是近年来在中资行飞速发展的阶段,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增速整体相对平缓,在国内大小银行的压制下各项业务占比仍较小,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以外资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比重为例,2008年1季度在华外资银行占比为2.41%,2016年9月这一比重降至1.27%。但随着近两年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力度加码,外资行资产占比有所回升,2018年6月外资行总资产占比回升至1.7%。

2018年4月,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将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包括大幅度降低市场准入的限制、创造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主动地扩大进口等。央行行长易纲也表示,取消商业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此外还宣布了中国金融开放12大具体举措。伴随着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宣布,许多政策相继出台。

展望2019年,各项政策的细化和推行将带动银行业稳步有序开放。一方面,国内优质的具备成长潜力的银行或将获得更多外资股东的青睐,外资股东或出现增资提升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待遇上的统一也有利于外资行在境内业务的开展,受益于政策红利,外资行资产增速有望提升;再者,随着世界范围合作的深化,中资行也会获得更多海外拓展空间,海外业务有利于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给银行经营造成的压力,海外利润贡献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END

以下为福利!!!

学习文章推荐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