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
甲肝
病毒,它能通过
消化道
进入你的身体。
这是一颗
乙肝
病毒,它通过
血液传播
,是最出名的病毒之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就已经知道了这两种病毒性肝炎。
但在70年代,医学界发现,有些患者身体里没有甲肝或乙肝病毒,却仍然出现了肝炎症状,只好把这种病称为
「非甲非乙型肝炎」
。
这些患者的血液中隐藏着什么?
在多种分析方法相继失败后,科学家终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1988年从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
。
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嗜肝病毒,被称为
丙肝病毒
。
丙肝是什么?
为什么你要格外注意它?
↓↓视频在这里↓↓
↑
↑视频在这里
↑
↑
取一根
头发
,细细地切成
90块
,每块的直径,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细菌的大小。再将它切成
20块
,每块直径
50纳米
,
和一个丙肝病毒大小相仿。
如此微小的丙肝病毒,会通过
血液
,在悄无声息间钻进你的身体。
使用
被污染的针头、注射器
等设备,
长期血液透析
,输注未经筛查的血液,或是在未消毒的情况下做牙科操作,纹身或美容手术,都会增加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此外,发生
男男高危性行为
者,以及
带有丙型肝炎病毒的妈妈所生的新生儿
,也容易被丙肝病毒感染。
不过只是与患者拥抱、接吻,或是共饮食物或饮料的话,就不用担心被传染了。
进入你的身体后,丙肝病毒会低调行事,默默潜伏。
只有很少的患者会在感染后出现急性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恶心、肌肉或关节疼痛等,而且一般比较轻微和模糊。
绝大部分的人在感染初期不会有任何症状
,病毒因此得以在你的体内安营扎寨。如果
6个月后
,你的身体里仍有病毒存在,那就可以判定,你得了
慢性丙肝
。
但在一开始的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内,
慢性丙肝的各类症状依然极其轻微
,很难察觉。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
容易疲惫
,于是办了一张没用过第二次的健身卡;或者有一些小小的
认知问题
,于是买了八份没听过第二次的知识付费课。总而言之,你不太可能把它们跟肝炎联系到一起。
这种低调的特性给丙肝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测算,中国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约有1000万,但
只有20%的人接受了诊断,其中采取抗病毒治疗的人只有10%。
但丙肝病毒绝不会一直像初见时那么温和。
你感染丙肝的年限越长,得肝硬化的可能性也越高。
30年后,大约30%的感染者都会得上肝硬化。
如果平常
酗酒
,或是同时患有
乙肝或艾滋病
等疾病,那得肝硬化的风险就更高了。
这还没完。丙肝患者的
肝硬化每年都有1-3%的可能转变为肝癌
,
是一般人的20倍之高。
对丙肝放任不管,就相当于跟命运玩一场赌命的俄罗斯轮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丙肝在许多地区已经取代乙肝,成了致死率最高的病毒性肝炎。
在中国,从1990年到2013年,继发于丙肝的肝癌死亡人数上升了283.53%
。
那么,你有机会战胜这颗仅有50纳米大的病毒吗?
坏消息是,乙肝和甲肝都有疫苗可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