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港股投研所
我们致力于挖掘海内外优质个股,搜罗海内外新鲜经济资讯,把握大市板块投资机会,通过有角度、有深度、有态度的专业分析,与广大投资者分享最具价值的投资策略与案例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哪吒2》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TOP15! ·  18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已确认!当场击毙 ·  18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160斤男子落水被冲向水闸!危急时刻…… ·  昨天  
湖北市场监管  ·  【平平姐说市】㉕2月8日起正式实施!食品添加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港股投研所

「IPO提前看」:“讯飞医疗”递表,科大讯飞拆分业务,港股医疗AI或再添新军

港股投研所  · 公众号  ·  · 2024-02-15 11:56

正文

*本文为港股投研所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月底, 讯飞医疗 向港交所呈交招股书,乃A股AI龙头科大讯飞的子公司,此次属于分拆上市项目。

讯飞医疗定位医疗 AI行业,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行业的先行者,是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领跑者。沙利文数据,公司2022年收入规模在 中国医疗 AI行业排名第一

近年,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医疗 AI处于快速发展中。目前港股最纯正的医疗AI概念股是鹰瞳科技,主营业务属于AI医疗影像领域,还有医渡科技、智云健康等,而AI含量相对低一点。

其实,一级市场存在较多优质医疗 AI企业,早年的推想医疗、数坤科技也曾递表港交所,只是未能完成IPO。最新的,AI药物研发领先企业晶泰科技,在前阵子也正式递表,加上此次的讯飞医疗,港股医疗AI板块在2024年有机会全面开花。

首先,讯飞医疗此次上市采取 H股模式。 股东结构方面, IPO前共14个股东,总股本约1.14亿股。科大讯飞仍是最大控股,持股比例超50%。合肥正昇是员工持股平台,比例约17%。及还有几个国资背景的机构。

据科大讯飞的分拆公告,讯飞医疗此次初始发行规模为不超过发行后经扩大总股本的 15%,即 不超过 2008.99万H股,算上超额配售权的话,不超过2310.34万H股。

也就是意味着 IPO后,最开始的流通盘也就是约0.23亿股,后面会把多少内资股转换成H股?何时启动内资股在A股上市的计划?可以持续关注。

第二,采取的 “市值/营收”测试,即5亿收入/40亿港元市值上市标准。 招股书资料,讯飞医疗 2022年收入约4.72亿元,换算成港元的话,刚好满足要求。考虑到整个医疗AI行业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讯飞医疗录得2022年亏损约2.09亿元,倒是可以理解,主要观察扭亏为盈的时间点。

IPO前估值方面,2019年至2023年的多轮融资,引进了10大投资者,合共筹资约6.61亿元。最近一轮发生在2023年12月(时间很新),彼时估值已经达到了 84亿元 (对应 22年收入 18倍PS ),每股成本价约 73.87元。

讯飞医疗的联席保荐人是华泰国际、广发融资(香港)、建银国际,最终能否 IPO及招股定价如何,拭目以待。

一、先看看基本业务

就医疗 AI行业分类来说,可以有:AI医疗影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AI医疗机器人、智慧病案、AI药物研发、信息系统及AI在线诊疗等等。

根据 IQVIA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不足40亿元,主要以智慧病案、信息系统和CDSS等应用为主,而在国外相对更成熟的AI医疗影像和AI制药占比较低。

讯飞医疗的业务主要涵盖了: CDSS、智慧病案、智慧医疗等,其中CDSS领域占有领先地位。按照招股书描述,公司致力于打造每个医生的AI诊疗助理,每个居民的AI健康助手。

1、有什么特殊优势

首先,讯飞医疗背靠大股东科大讯飞,目前已经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用于医疗领域的大语言模型 ——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 ,可面向 300多种医学场景应用。

STI进行的一项测试,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从: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学文档生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推荐、多轮医疗对话、医学场景多模态交互等医学场景的NLP任务维度超越了GPT。

其次,公司专有的 “智医助理”( CDSS,涵盖超1600种疾病 ),是世界第一个及 唯一一个 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智能解决方案。考试得分 456分,超出参与考试的人类考生96.3%。

第三,市占率领先,讯飞医疗 2022年的收入规模在中国医疗AI行业排名第一,智医助理的2022年收入也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CDSS市场中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高达 76.6%。

第四,商业化领先,截止 2023年9月底,除公司影像云平台及智能硬件、助听器的客户外,累计服务客户达914名。智医助理已覆盖中国30多个省的400多个区县, 提供 AI辅助诊断建议超过7.4亿条 ,及电子病历标准化建议超过 2.8亿条,诊后管理平台服务超4.8万名患者。并合计覆盖了400多家等级医院,和5.2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2、具体的商业模型

首先,构建了 4大基础客户 。公司服务的下游客户包括: 1)基层医疗机构;2)区域管理机构(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3)等级医院;4)患者/居民。基本上覆盖了医疗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其中,考虑到“核心客户”为基层医疗机构(社康中心)和区域管理机构,表明了讯飞医疗在 政企关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后面会发现公司的应收周转账期也较长。

第二,就产品构成来看, 主力产品是“智医助理” ,就是CDSS软件产品,这个是可以当做插件嵌入到各医疗机构现有的信息化系统(HIS)内。其他AI诊疗助理、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智慧患者、智慧医保等,可以 按字面意思去理解 ,都属于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的范畴,属于软件产品。

智能硬件方面,讯飞医疗的主打产品是 “智能助听器”、“血压计” ,前者在主要的网购平台上销量遥遥领先,后者则同时配合了高血压患者群体的慢病管理业务。

3、 行业机遇方面

就整个医疗 AI的价值逻辑来说,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医疗资源短缺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痛点。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能够很好的提升当前的医疗服务能力,是国家政策大力鼓励的优质赛道。

沙利文数据,就人工智能在中国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来说,由 2018年的18亿元增至2022年的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1%。预计到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110亿元, 2022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6.6%。 属于高成长、高景气度的朝阳行业。

二、财务方面的问题

1、各板块收入有波动

讯飞医疗的招股书只披露最早至 2021年的财务数据,科大讯飞的分拆公告中还有2020年的部分数据,但应该是财报标准不一样,两份资料里面的数据是有所出入的,所以还是以招股书中的资料为准。

2021财年,收入约3.73亿元,增长26.7%至2022年收入约4.72亿元。2022年9月底收入约2.51亿元,增长29%至2023年9月底收入约3.24亿元。

公司 Q4业绩通常是一年中最高的 ,如 22年前三季度收入就只占当年总收入比例约53.3%,若按相同比例推算,则预测2023年全年收入或约6.08亿元(增速28.8%),对应上面提及的84亿元的估值, 折合约 13.8倍的PS, 于当前市况,也算中规中矩。

不过,细看下面的各板块的业务收入表,会发现各板块的收入占比是存在明显波动的,反映了业务商业化方面还不够成熟。

如:最大头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收入,在 23年的占比是出现了下降;医院服务部分21年收入占比还有22.1%,但到22年就只剩下了9.2%;患者服务部分在23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占比反而是出现了显著上升( 智能硬件、影像云平台收入提升 ),由 21年的8.7%升至19.3%;区域管理平台的收入占比在22年增至19.8%,但23年以来也有所下降。

当然, 2023年只披露了前三季度的收入,通常Q4的收入占比大,最终表现也或会有变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