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巫鸿 著
16开精装彩版,558页,三百余幅清晰彩图
168.00元,2019年1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为巫鸿新作,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多年开设的艺术史课程,以及2016年牛津大学斯雷特系列讲座(“Feminine Space: An Untold Story of Chinese Pictorial Art”)基础上修订而成。
巫鸿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围绕“女性空间”,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境;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以及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全书侧重于经典作品的细节分析,以“女性空间”为线索,串起一部别样的中国绘画史。
巫 鸿
(Wu Hung),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胡天汉月映西洋
丝路沧桑三千年
张国刚 著
平装,321页
定价:72元,2019年2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最大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本书从历史与文化视角,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透过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深入阐述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了解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张国刚
,历史学博士。1987年初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作为德国洪堡学者、汉堡大学研究员和特里尔大学教授,在欧洲工作多年。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等。清华大学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西文化关系史》的主讲导师。著有《唐代家庭与社会》《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文明的对话:中西关系史论》《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胡天汉月映西洋》等。
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
刘统 整理注释
平装,733页
定价:86元,2019年6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
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刘统
,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东方出版社 1997)、《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 1999)、《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三联书店 2006)、《中原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 2007)、《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三联书店 2009)、《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三联书店 2016)、《战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8);编著有:《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三联书店 2011)、《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三联书店 2019)。
图说中国文化史
吴方 著
精装,98.00元
2019年8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本书以时序为经,以文化现象为纬,分为八章,详述从远古至明清的文化流变。内容广博而严谨,涵盖文学、哲学、宗教、教育、经济、绘画、书法、曲艺、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观点鲜明,择要而言,提炼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质。行文深入浅出,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文采斐然,精炼流畅。
全书搭配一百四十余张图版帮助读者一窥堂奥,掌握其深厚底蕴与脉络传承,可以说是一部了解中国文化源流的经典读物。
吴方
(1948—1995):籍贯安徽怀宁,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副主编、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青山遮不住——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仁智的山水——张元济传》《末世苍茫——细说晚清思潮》《尚在旅途——吴方书话》《斜阳系缆》《回响的世纪风铃》《图说中国文化史》等。
波斯笔记
李零 著
325千字,图750幅
精装函套,615页
定价:298元,2019年10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波斯,曾是古代世界的中心,与秦汉并立的强大帝国,中西交流的关键枢纽。但从古典时期开始,在欧洲人讲述和聆听的历史中,波斯一直被当作某种符号,象征着与欧洲不同的文化和文化价值观。继《我们的中国》之后,李零教授选择用“我们”的眼光审视古代中亚和世界历史,用不同于传统的希腊视角重新书写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
《波斯笔记》从中国与波斯比较的视角出发,系统详实地整理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对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较。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历史—地理篇”,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考古—艺术篇”,主要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及博物馆文物。此书以精到生动的语言、丰富精彩的图片再现了波斯历史的余晖,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